普洱茶之—农产品的进化之路
产品演变:农产品→创汇特种产品→金融产品、文化产品→生态、健康饮品→生活符号化产品
1、普洱茶与奇迹的诞生
普洱茶的本质是农产品,因不同历史时期的需求,普洱茶发展出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产品文化。在解放前,普洱茶也有过边销西藏、瑞贡天朝的辉煌;解放后其长期作为能换取宝贵外汇的港销特种茶,以及作为能起到促进边疆稳定团结的边销茶而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以至被当做国家的战略性物质来对待,普洱茶熟茶工艺也视为国家机密而保护。由此可见,普洱茶虽然是农产品,可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简单,扮演了特殊年代的特殊角色。到了2003年以后,普洱茶作为“特种茶”中的战斗机,更是把特色发挥到令中国其他茶类无以复加的地步——变身金融产品、玄学化的文化产品、能包治百病的保健产品。这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以为太不可思议了。其实,如果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话,就会明白茶叶在中国古代长期都是战略性的商品,不但能以茶易马,更能为政府创造极大的财政收入,以及赚取源源不断的外汇,因此历朝政府对茶叶管制很严,要不实行国家专卖制度,要不就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没有茶马司发放的茶引(官府发给茶商的茶叶运销凭证),便是贩卖私货,要治重罪的。因此,茶叶向来是中国传统商品中的特种武器,虽然本质上是农产品,但基于各种不同的历史机缘,茶叶能创造出超乎想象的奇迹。普洱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中天赋异禀、特立独行的茶叶,创造出更加不可思议的奇迹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2、“越陈越香”的局限与扬弃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普洱茶在当代的崛起,无疑是靠“越陈越香”之核心产品价值观的塑造而传播开去,越摆越好喝、越摆越值钱的观念深入人心,导致大家买了普洱茶以后舍不得喝,当宝贝一样供在家里,或深藏于仓库中,这样一来大量生产出来的普洱茶,大部分都没有及时喝掉,囤积在渠道或消费者手中,最终在普洱茶击鼓传花游戏终结后发生严重的渠道肠梗阻,从而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普洱茶产业进入了长期的去库存化运动,普洱茶的产量锐减,投资客撤退后显现出普洱茶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厂商在产业的寒冬中艰难度日。普洱茶崩盘后,行业创业者纷纷对“越陈越香”的理论进行深入反思,指出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能越陈越香,越陈越香是有严格限制条件的,而且主张茶叶就是用来喝的,强调普洱茶要以即时品饮为主,收藏为辅。即便用来收藏,也不是以增值为目的,而是为了茶更好喝。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越陈越香理论的扬弃,普洱茶的产品价值出现了如下变化:
(1)坚持有条件的越陈越香,越陈越香的藏品主要针对小众市场,大众市场应该以即时品饮产品为主。
(2)新藏茶主张的出现。这是区别于以往炒作背景下的藏茶,收藏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增值牟利,而是为了将来茶叶更好喝。
(3)开拓即时品饮市场的最大短板无疑就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因为普洱生茶才生产出来,口感比不上绿茶、乌龙茶等主流茶叶,需要摆放几年才能显现出普洱茶的特色,因此新出产的普洱生茶消费者不接受,市场消耗速度太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市面上出现了以下的变通:
厂家藏茶论:厂家要对消费者负责,不能把当年生产、口感不好的茶叶推给消费者,厂家应该把当年生产的茶叶在仓库里存放三年,到第四年才大规模推向市场,使得消费者买到的茶叶都是经过数年陈化的,适合即时品饮。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能大幅度改善产品的品质,同时茶叶集中囤放在厂家远比囤放在鱼龙混杂的渠道及散户手里更卫生、更安全、更令人放心,从而使得产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但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因为长时间囤茶会极大地增加厂家的资金周转压力与仓储费用,这种模式只适合部分企业(或厂家的部分产品)使用,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可能。
熟茶主打论:由于熟茶工艺本身就是加快茶叶陈化的产物,熟茶非常适合即时品饮,再加上其独具特色的保健价值,熟茶的市场远比生茶更广阔,这样一来很多人也在践行着熟茶主打论。
云南勐海茶叶出品普洱绿茶化:绿茶化是当前普洱茶工艺嬗变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是绿茶的大国,国人消费量最大的茶品无疑就是绿茶,普洱茶要开拓新市场就必然会与大面积的绿茶人口相接触。这些人已经喝惯了绿茶,普洱茶对他们来说无疑就是异端,很难接受,要让其更好地接受普洱茶,很多行业从业者纷纷改良普洱茶的传统工艺,推出了具有绿茶风味的普洱茶来吸引这些绿茶客。其实,这条路线已经过乌龙茶的实践,是开拓绿茶人口的一把利器:乌龙的传统工艺本为浓香型,乌龙茶能迅速热遍全国,是跟绿茶化的清香型乌龙茶大行其道有关系。为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传统普洱茶的泛化,不但有绿茶化、还有乌龙茶化、红茶化等,而这些年来非常风行的“月光白”有专家指出其是“四不像”:用普洱的大叶种为原料,采用了白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的部分工艺,也就具有乌龙的清香,又具普洱茶的醇厚,从而深受市场欢迎。
普洱衍生化:绿茶化只是传统普洱茶的某些细节的改变,而普洱茶的衍生化是对传统的彻底改造。近年来,普洱茶膏、茶饮料、茶粉、茶珍、煮饭茶、普洱牙膏、普洱茶养生面等等,都是普洱茶的衍生化系列产物,它们抛弃了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的特性,转而寻求快消、即饮、速食、保健等价值。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不管普洱茶深加工产品离经叛道到何种程度,它们都属于普洱茶这个大家族,需要正统普洱茶为其奠定发展的基石,也就是正统普洱茶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其衍生物才越有市场。正统与衍生好比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一个东西内涵越丰富,才能不断延伸出各种衍生物。一些置身于普洱茶衍生物生产的企业瞧不起传统普洱茶,把自己当成了行业的救世主而浮夸不已,其忽略了传统价值对延伸价值的巨大支撑作用,从而走入了盲目创新的误区。
3、生活符号化产品
普洱茶除了越陈越香之核心价值外,近年来又挖掘出生态、健康价值。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2008年以来,传统普洱茶产生严重分化现象,一般的普洱茶乏人问津,古树茶、名山茶受到越来越多的茶客追捧,这显示了普洱茶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生态无疑成了普洱茶最大的卖点之一。在炒作年代,普洱茶的保健价值变成了神话,普洱茶崩盘后普洱市政府高举科学普洱的大旗,加强普洱茶的基础科学研究,让神话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科学,让普洱茶的特殊保健功能实实在在地为人类服务,从而真正开启了普洱茶的健康时代。与此同时,普洱茶的文化价值也在告别过去的假大空,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逐渐融入了社会主流文化,走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茶山旅游也在蓬勃兴起,外地对茶文化感兴趣的人纷纷到茶山观光与体验。
普洱茶是中国最具包容性的茶类,内涵最丰富的茶类,也是目前最有生机、价值体系在不断完善与扩充的茶类。可以预期的是,普洱茶将成为一种复合的生活体验产品,集解渴、健康、品味、收藏、旅游等于一体,深入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最终成为生活符号化的产品。 (文/白马非马本文刊登于《普洱》杂志创刊5周年纪念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