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普洱茶膏》第三章:一、云南土司发明的“大锅熬膏法”

2021-01-29 12:33:34热度:196°C

  《普洱茶膏》第三章:古代普洱茶膏制作的两种方法:一、云南土司发明的“大锅熬膏法”。二、清朝皇宫的“压榨制膏法”。

  云南土制的普洱茶膏,即“大锅熬膏法”是谁发明的?在什么时期发明的?目前仍是一个悬案。

  我们目前所能查阅到的史料,只知道清代皇帝雍正给云南总督鄂尔泰所发的圣旨(1729年)。第一次知道清代就有“茶膏”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只能猜测,这种“大锅熬膏送老丈人茶叶铜制茶叶罐法”是云南先人借鉴中医药熬膏的思路形成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的中医药在清代已趋于成熟,并自成体系。其中大量的中药膏状药物,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已经有几十种,说明熬膏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大锅熬膏法”是谁发明的恐怕很难有一个定论。因为它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种技术相对中医药界的人而言,几乎没有什么门槛。只能说是那个时代一个群体尝试的结果。

  “大锅熬膏法”的操作,极其简单,而且对生产工具与场地要求不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茶坊,只要有锅,有滤布就可操作,属于只要你愿意尝试,都会成功的方法。

  根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考证,其整个工序如下:

  ①将茶及茶末放置大锅中,充分煎熬,使汁全出为止。投一次茶料,反复熬煎七次。

  ②将煎熬之茶汤盛于布袋中压榨,使茶汤滤出,反复多次,避免有茶渣。

  ③将滤出茶汤,再置于大锅中煎熬,茶汤上面浮上浅黄色之物,以小锅铲剔去,膏汁始清。

  ④茶汤煎熬成极浓茶汁时,转盛于中锅中煎熬,至液体呈膏状,再易小锅收膏,搅拌须快,此时应注意力求不嫩不老为度,其程度全凭眼力和经验,取起一团,拉长不沾手,色起淡褐色,恰到好处。

  ⑤用具:第一套用大铁锅,二套大铁锅,三套铜锅,四套铜锅,滤汁细布,定型模子,存膏器暂用铁盒,以玻璃瓶盛装最适合。

  1950年,为支援进藏部队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接受熬制茶膏3500千克的任务,结果仅制成42市担(一市担为100斤)运出。这次的制作过程基本上是沿用云南古代熬膏的方法。经试验一市担茶叶,可煎茶膏20~25市斤,那时省茶司每日约熬茶膏15.2市斤。

  这种熬膏的方法相比中药的熬膏要复杂了一些。仔细分析,部分提法也是错的,估计是有意识的误导。如提到原料中所说的“茶末”,茶末不可能熬出茶膏,茶末内含物质极少,根本熬不出“膏类”物质。凡是做过这方面实验的人都清楚这点。甚至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误以为“茶膏”就是用普洱茶的“废料”,即不能压茶的茶末做出来的。也有一些人听信这种误传,用茶末去熬制茶膏,却总出不来东西,不知道问题出在原料上,还以为熬膏的技术有问题。

  另外是熬膏的老嫩度的提法。其实,熬膏的过程主要问题是含水量的把握,含水量大,膏稀,不能定型。含水量少,容易出焦屑(俗称过火烤焦的意思)。不存在老、嫩之分。历史上也没有膏体老嫩区别标准。因为它们最终都溶于水,只要溶于水,就无法辨别它的老嫩。其实,老嫩度只是一种说法,估计是熬膏人为强调自身熬膏的技巧故弄玄虚而已,别太当真。重要的是,熬膏的质量的好坏只有一条标准,在不出现焦屑的前提下,含水量越少越好。

  该文章转载自《普洱茶膏》第三章:古代普洱茶膏制作的两种方法

  一、云南土司发明的“大锅熬膏法”。

  二、清朝皇宫的“压榨制膏法”。

  附:蒙顿普洱茶膏品牌频道。普洱茶膏频道。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01223853 38532293 22931872 18722464 24640123 01232158 21584093 40935334 53340326 03265027 50270102 01025238'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147511) and MATCH(title) AGAINST('01223853 38532293 22931872 18722464 24640123 01232158 21584093 40935334 53340326 03265027 50270102 01025238'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