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的第一道茶汤,到底能不能喝吗?(图)
洗,作为一个动词,基本释意是用水或者溶剂涤除污秽、污垢。
是将一个东西净化,给人干净、舒服的感受。
而在茶圈,亦有一个与之联系颇深的词——洗茶。
谈到“洗茶”一词,恐怕每个喜欢喝茶的人都不陌生,从词义上讲就是“把茶叶洗一洗”之意。
尤其用茶壶冲泡岩茶时,人们习惯先将干茶冲上水浸泡一会儿然后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
其实此方式并不是现代茶人独创,古人已有先例。
明代的才子屠隆在其艺术随笔《考槃馀事》中就有记载:“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
其认为洗茶能洗去了散茶表面的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至今饮用工夫茶的一些地区,还保留古人洗茶遗风。
不过对于岩茶第一道洗茶的仪式,并不是所有茶人都认同。亦有茶友认为其乃精华,被誉为“还魂汤”,待到最后再来喝,别有一番滋味。
那么问题就来了,岩茶的第一道茶汤,到底能不能喝?
对于洗茶派的茶友来说,“倒掉不喝”的理由有三
一、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会喷打农药,制成茶叶后有农残,所以第一泡茶倒掉不喝是为了个人的健康考虑。
二、茶叶在制作、运输和保存时会沾染灰尘,“洗茶”的目的就是为了洗掉灰尘。
三、第一泡干茶还没有充分苏醒,茶叶内含物质溶出较少,喝起来没有味道。
对于第一点,农残的话题对于茶友来说在前几年都是一个具有舆论的话题,尤其是铁观音的农残超标事件,让所有的茶友都“谈农残色变”。
不过这几年未再有茶叶农残超标的新闻,尤其是岩茶,有其天然的优势,与农残超标扯不上关系。
首先武夷山采用“盆栽式种植”,形成天然的屏障,在特定宽度和距离的保护下,能阻碍虫害传播与增长。
其次武夷山冬季气候寒冷,夏季高温炎热,加上武夷山特有的“春寒”,冷季较长,也能抑制害虫的生长。先天的天气优势让茶园远离农药的毒手。
武夷岩茶的采摘方式为大开面采摘,等到了岩茶的采摘时期,已远远过了虫害高发期。根本不需要农药控制虫害。
最后,最主要的是武夷岩茶采用其特有的碳焙工艺,在炒时(即杀青)锅温达200℃以上,焙时温度也超过100℃,且足火、炖火都要几个小时,所以武夷岩茶的制作中早就已经经过了严格的杀菌工艺,根本不给农残任何生存的空间。
所以只要是地道的武夷岩茶,对于农残只能用“安心”两字来概括。
而且以往古老的手工“揉捏茶”制作工艺,如今随着产量的提升,已经慢慢转变为机械化、自动化流程,基本上全程都是不落地茶叶。对于灰尘的担忧也无须过多。
没了卫生的担忧,其实更看重茶叶的品质。
茶味的释放,讲究循序渐进。风味物质有条不紊地释放,随着冲泡的次数渐入佳境
一般在3-5冲是滋味的巅峰,然后随着陆续地冲泡,茶味又自然地下降,由峰至谷。
可以说喝一泡茶就应该完整地品尝其全部的风味变化,用心感受其岩韵内涵。从头道茶汤里,获取对一款茶香气、滋味、韵味等有效信息的宝贵机会。
如果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把岩茶的第一道茶汤倒掉,可以说损失了一个亿!
所以小地来总结下,岩茶的头道茶汤,是可以放心喝的。趁热喝是一个味,喝到最后喝还魂汤,又是一个味,各有滋味,各有风景。
当然,如果第一泡冲出来的茶汤就有酸味、杂味、返青味,那就没必要留作当宝,及早收杯,换茶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