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文化之中国饮茶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三)

2022-05-08 17:43:44热度:112°C

谈到中国的茶文化,其实质内涵是人们在从事饮茶的活动中表现出以茶修身养性,协调处理人际关系,以达到自己思想自洁自省的各种相关文化现象的总和。茶文化是一种以茶为载体,反映一段时间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因此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与饮茶习俗发展历程密切相关,了解中国饮茶史就显得尤为必要。

萌芽时期:商周秦汉时期

我国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唐·陆羽《茶经》) 不过,茶最先并非以饮料出现在人们面前,而是被当作药。《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明茶最初发现可能是作为药用,故最早的“茶”也作“荼”字。《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伐商灭纣时,参加征战的巴蜀等南方小国部落曾以茶作为与周结盟约好的贡品。春秋时间,茶的用途进一步发展,可能还有一个被当作菜用的阶段,如《晏子春秋》中说:“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饮,炙三戈五卯,茗菜而己”。西汉宣帝时王褒的《僮约赋》中讲到“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这是以茶叶作为饮料的最早记载,说明茶作为饮料开始于秦汉之际。

两晋时期:酝酿期

两晋时期茶已开始成为待客之道,烹茶器具与用水也开始讲究。并因当时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与儒佛道等当时主流思想也有了最初的交汇融合,这一时期可称之为茶文化系统形成的初期,大致构建出了今天这个复杂茶文化系统里的主干轮廓,但因其初步只显现了一个雏形,因此至多只能说明茶已步入文化圈子,担起了文化和社会的某些功能。

两晋时期,得益于宫廷贵族的饮茶风气渐起,许多文人饮茶成习,在饮茶同时,又在自己作品中加以创作表现,文人士大夫自然是茶文化最好的形象代言人。晋代的左思就留下了古代中国最早的茶诗,其中“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两句最为经典,将娇女等茶急迫不停对着炉子吹火以便更快地喝到茶的可爱之态跃然纸上。此外,由于当时社会战乱,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而其中不乏到北方担任官员的南方人,必然将饮茶这种生活方式沿袭到了北方。起初,北方对茶这种新生事物并不是很接受,但是北方特有的以肉食和乳制品为主的饮食结构,发现茶的药用保健功能使得他们的饮食结构得到了空前的平衡和完善,也慢慢的接受了茶的日常引用。然而两晋时期由于饮茶风气只在宫廷上层阶级流行,并未在平民阶层广泛传播,因此此阶段可被归为酝酿期。

形成及兴盛时期:唐宋时期

唐朝:《旧唐书》中“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可见当时的人们是何等爱茶。在此,笔者将唐朝饮茶兴盛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物质基础:唐朝继承了隋朝有利于统治的制度,并通过方各方面的励精图治,唐代的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以及统一。唐朝国家实力雄厚,万邦来朝,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也有了保障,这就为茶文化的普及奠定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加上唐代实行了一系列水利工程设施,为茶叶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水利灌溉条件,而且水路运输发达,特别是大运河的为主的水运为茶向北方的输入提供了必须的运输条件。

在唐朝还建立了贡茶制度和搉茶制度,贡茶制度也就是地方向中央进贡茶叶的制度,搉茶制度也就是类似于政府经营茶叶的买卖。可见,唐朝统治阶层看到了茶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于是在庞大的经济体中纳入茶这一重要收入来源。当然还有茶税的征收等等。有关茶叶的种种税收制度、法律制度等相关制度及机构的设立,不难看出,在唐朝的经济收入来源中,茶带来的收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其次是佛教禅茶一体的传播,唐代,佛教盛行,禅宗得到迅速发展。佛教在饮食上要求: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食素。而具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消除疲劳之功效的茶叶自然成为了僧侣坐禅的最佳饮料选择。

最后唐朝之所以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得不归功于陆羽《茶经》的写作。公元 780 年《茶经》的出现在中国茶文化史乃至世界茶文化中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的茶学专著,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史无前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茶经》是一部兼具科学性与文化性的综合性茶学作品。它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时人以及前辈种植茶叶、采摘茶叶、制作茶叶、饮用茶叶的各种规制,还创造性地发明了二十四器,使得人们对茶叶的知识和认识有了系统而全面的深入了解。通过陆羽对茶叶知识的普及,促进了茶叶大规模生产和采制的可能,于是普通老百姓也有了接触到茶的可能,甚至成为一种日常的饮品。总之,无论是哪个阶层,茶都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物件。

宋朝:“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

说明经过唐朝饮茶风气的传播,到宋朝更是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其中王安石的《议茶法》写道“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强调茶在老百姓的生活中的地位等同于米和盐,一天也离不开。至于宋朝为啥兴起品茶之风,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个原因:

宋朝经历了“杯酒释兵权”的历史事件,打造了一个宋朝上下重文轻武的中央集权政府,“郁郁乎文哉”的风气遍及朝野。首先,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对茶甚为推崇,“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说的就是宋太宗赵匡义于建安北苑设置专门监制龙凤贡茶的贡院的盛况;宋徽宗更是不遗余力地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对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等句更是看出宋徽宗对茶的推崇备至;宋高宗赵构受到其父亲宋徽宗的影响,对茶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爱。“汲泉拟欲增茶兴,暂就僧房借榻眠。”之句表现了他对幽居山林品茶参禅的僧人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内心的怅惘和失落。

其次,得益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推崇。在宋朝重文轻武这个大背景下,文人学子得以投身政治官场,而茶就成为其愉悦性情抒发情怀的载体,而当其遭遇不顺之时,也能回到茶的世界里寻求精神的慰藉和安抚。欧阳修有“茶为物之至精”、“唯在此树先萌芽,乃知此为最灵物,宜其独得天地之英华。”的观点,不仅如此,他还以茶来比喻君子常德,“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他仕宦 40 载,宦海沉浮,到了晚年还借茶来感叹世路艰辛,“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同样也表达了年纪大了世味淡薄,欲望也少了很多,所喜好的没有减少的也只有茶了,一直到老了还是那样爱茶。

第三,市民阶层的繁荣。“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七宝露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类”。描写的就是茶在人们衣食住行、生死嫁娶中渗透的方方面面。宋代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人口来往流动,加上宋代的饮茶之风炽热,茶馆林立,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开封城里茶坊酒肆的繁荣的盛况。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居民住房与茶坊混杂在一起,也体现了时人饮茶之风的盛况。

总结: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脉络作了大致的分期,即商周秦汉时期、两晋时期、唐宋时期、以及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特点。可见,中国饮茶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此次梳理,对中国饮茶习俗发展历程有了清晰的了解,有助于对茶文化更好的了解。

1. 张曼. 中国茶文化内涵塑造[D]: [博士学位论文]. 华南理工大学,2016

2. 张馨予. 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D]: [博士学位论文]. 青岛大学,2012

3. 张珂. 唐代茶文化浅论[J]. 农业考古,2014,(05): 27-2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