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茶馆都有哪些广告宣传手段?
商品的流通离不开广告宣传,广告在我国很早就已经出现,早期广告表现形式简洁明了,在制作器物上面直接标明产地及产品特征,在我国传统的陶瓷、漆器、铜镜等手工艺制品上都有所反映。此外,口头呼叫、敲锣打鼓、招牌、幌子、灯笼以及门匾、门楼、酒旗等店铺广告形式也一直贯穿着我国古代的商品销售之中。
(古代茶馆、茶栈)宋代活字印刷的发明,为广告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印刷品。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资本之间相互争夺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刺激了广告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现代形式的报纸、杂志开始在我国出现,标志着近代广告在我国的产生。
那么古代茶馆、茶庄一路走来,都有哪些打广告的方式呢?我们一起来盘点看:
第一种店铺招牌。招牌,是经营实体店必备的广告手段,自古如此。在招牌上,茶叶经营者更加注重个性化宣传语言的运用,而这些广告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营者对于市场受众的评估和捕捉。这些招牌有的以店主的名号命名,如“武大郎茶坊”、“李家茶坊”。这种招牌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使经营者和消费者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并能通过经营者自己的人际网络招徕潜在的回头客。还有的招牌是说明经营者品位和趣味的个性招牌,如“清乐茶坊”、“八仙茶坊”,客人就可知道此处店主愿意结交高雅鸿儒之士。还有如“朱骷髅茶坊”、“一窖鬼茶坊”、“黄尖嘴蹴球茶坊”等,客人就知晓店主抱有异趣,或江湖义气,或潇洒出尘。甚至还有类似今天连锁店性质的招牌,如“悦来二茶坊、“悦来三茶坊”,见招牌便知此店规模可观。这些形式各异的店铺招牌,在让消费者记住自己店铺名称位置的同时,还强调了店铺的经营理念、情趣等,使茶坊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视中宋朝茶坊招牌)第二种是悬挂灯笼。这一广告手法其本质与招牌并无区别,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一条街上多家茶馆林立,竞争激烈,故经营者需要采用多种手段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宋代汴京、临安等地的商业十分发达,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于是灯笼就成了一个极好的宣传手段。经营者会在灯笼上写上“茶坊”字样,夜晚点亮蜡烛,迎风飘摇,十分引人注目,起到了相当于今天招牌广告和悬挂广告的作用。
(显眼的灯笼广告让人容易在夜晚看到商号名称)第三种是举行娱乐活动,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活动营销或事件营销”。主要手段有音乐演奏、说书等,甚至让浓妆艳抹的女子立于肆前卖笑卖唱,通过声色的吸引来招揽顾客。《武林旧事》中记载,“诸处茶肆莫不靓妆迎门,争妍卖笑,朝歌暮弦,摇荡心目。”这就很有当今娱乐场所的意味了。有些茶肆则利用“挂牌”的方式,也就是教人学习乐曲招揽生意,“大凡茶楼多有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习学乐器、上教曲赚之类”。有的茶坊中则举行说书会。各种线下活动争相开展,吸引顾客多在茶馆中驻足。
(茶馆中的“艺妓”表演活动)第四种是参加展销会、万国博览会等。近代中国茶商跟其他参展商一道参加国内、国际举办的博览会,提供茶的成品或资料参加陈列,扩大宣传。
(近代中国茶、丝绸、玉器等参展世界博览会)第五种宣传印刷品(如菜单、茶园戏单、宣传单等)。印刷品是始于宋朝发明活字印刷后,慢慢出现在商业推广中的。戏院广告单及官礼茶食是明清两朝流行的茶叶广告。有戏曲表演的茶馆在清代时称茶园,一度改称戏园或戏馆子,民国时改称戏院。而旧时戏园多有戏单,以介绍演出时间、剧目、演员阵容等,小小的戏单上汇集了大量的茶叶广告。
(民国时期杭州同大元龙井茶庄菜单/价目表)(民国时杭州方福泰茶庄广告纸)第六种宣传海报。宣传海报是印刷品的一类,用于张贴店铺外,一般是在潜在消费群体密集的地方张贴或悬挂。这不仅在茶馆得到很好的运用,各行各业都有使用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
(民国时期,陈春兰宝鼎茶庄的美女广告海报)第七种报刊广告。报刊广告是继印刷品后,在宣传媒介拓宽的基础上形成的。报刊广告在晚清开始流行,其中国内历史最久的中文报纸《申报》,从一开始就刊登了大量茶叶市场行情、售茶信息、运输情况及推销茶机、茶叶的广告。上海著名的汪裕泰茶栈是较早在《申报》上刊登售茶广告的中国华商。其中一则广告内容为:汪裕泰茶号,自行剔选,优美茶叶,运销海外,名驰遐迩,总办事处上海金陵西路179号。该广告明确无误地告知了公司的地址。受其影响,民国期间利用报刊登广告的茶商逐渐增多。报纸广告影响大,传播迅速,效果明显,深得茶商重视。
(清宣统年间《申报》刊登的广告)而在海外报纸刊登广告最早的又可以追溯来源的是,清末民初时期有乌龙世家之称的龙德记茶庄的海外广告。
(龙德记茶庄海外中国报刊广告)从明朝晚期开始,中国茶叶就开始大量运销海外,清朝时欧美各国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大大促进了中国茶叶的生产和销售。各茶庄之间竞争激烈,为了推广和拓展茶叶销路,茶庄主人除了保证茶叶质量外,也採取了包含以上广告宣传在内的宣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