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叶与帝国》:中国茶是如何输掉全球市场的?

2022-05-08 02:04:56热度:212°C

 

原标题:《茶叶与帝国》 :中国茶是如何输掉全球市场的?

4月21日晚,茶业复兴第305期沙龙·茗师联萌第 17期读书会在“看见茶文化”线上直播间举办。周重林先生线上连麦宋世锋先生,围绕着宋世锋老师的最新译作《茶叶与帝国》进行了一次对谈。

周重林:看到这本书出版我很开心,这是一本大部头的书,出版成本很高,说明出版界很重视茶文化。我认为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通过大量的文献和细节,讲述了英国为了推广印度茶发起的宣传攻势,他们寻找中国茶造假的证据、宣传中国茶有多不卫生、同时还塑造了英国男人在外开拓的勇敢形象。经过1 834-1887年间的发展,英国茶开始逐渐超过 中国。1887 年是 维多利亚女王登基50 周年,1888年印度茶全面超越中国,这本书通过茶在全球的传播探讨了茶运与国运的关系。下面就请《茶叶与帝国》的译者宋世锋老师为我们分享这本书主要内容。

宋世锋:各位网友好,这几年出版界茶叶的新书出了不少,我这本书的出版有点曲折,我2017年 8月开始翻译,花了 8、 9个月翻译完成,2019年两次审校结束,但出版流程比较长,去年年底封面确定,我今年春节前才收到样书。这本书大约是40多万字,内容确实挺丰富的,我先给大家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茶叶与帝国》主要内容

宋世锋:2019 年友谊出版社出了一本《茶叶帝国》,我译的这本是《茶叶与帝国》,这里的帝国就是大英帝国。茶叶从中国的饮品变成世界性饮品,和英国分不开,这是饮食工业化、标准化、全球化的一个过程。

英国最早接触到茶是17世纪,英国海军部秘书塞缪尔·皮普斯在他的日记里多次提到茶,他对英国社会生活的记录很详细,他在日记中不止一次提到喝茶对他妻子的感冒、脱发都有效。

欧洲大陆上最早饮用茶叶的是上流社会,包括王室,英国也是这样一个接受过程。1689 年光荣革命之后,茶在英国的不列颠本岛和北美殖民地都开始生根发芽。在茶传入欧洲的头一百年,因为运输成本高昂,茶当时还属于奢侈品,只有上流社会才消费得起。茶在英国变成全民饮料与工业革命、宗教以及禁酒运动有关。

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人工作繁忙,处境艰难,但和农民相比,工人有一定的休闲时间,也有一点点钱。工人怎么打发时间,消除疲惫就成了一个问题。中下层工人阶级就是靠喝酒消遣解乏,所以19世纪前期英国工人酗酒问题严重,引发了犯罪、疾病、贫困等社会问题。政府用行政手段治理过酗酒问题,但收效甚微。英国属于安格鲁萨克逊的核心国家,保守主义是根深蒂固的,酗酒属于社会问题,于是宗教组织开始宣传禁酒、提倡节制、禁欲。19世纪初期( 1820— 1830),禁酒运动从英国开始,最初就是针对工人阶级酗酒问题。

禁酒之后,饮茶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首先,上层阶级一直在喝茶,中下层工人阶级经济水平达到了之后也开始喝茶,这是接近文明开化的一个标志。另外,茶有很多益处,欧洲从中国引进茶的时候就相信喝茶有益,而且18 世纪前期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很好,茶作为中国的特产,是文明的象征。基于这些因素,茶逐渐在英国中下层普及。

禁酒运动的成功,茶起到了很大作用,茶成为了全民化的饮料。茶在英国普及了之后,需求量很大。英国就需要从中国进口茶,英国人用白银来支付茶款,就出现了巨大的逆差,为了平衡贸易,英国就向中国出口鸦片,接下来就发生了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茶叶方面常常给英国卡脖子。虽然鸦片战争之后通商口岸打开了,但英国还是要到中国来买茶,也存在一些问题。茶叶的消费量大,想全产业链控制茶叶,是大英帝国本能会追求的一个目标,怎么控制呢?就需要在本国生产茶叶。

1824年左右,在中印交界处的阿萨姆邦发现了野生茶树,1826年,英国正式占据阿萨姆邦,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开辟茶叶种植园,阿萨姆邦的茶叶就可以算是英国的国产茶叶。在鸦片战争后很长一段时间,在英国市场上,阿萨姆邦所产的茶叶在品牌、声誉上比不上中国茶,英国本土茶叶市场还是被中国茶左右。一直到19世纪 80年代才带来了转机, 1889年是一个分水岭,英国的印度茶市场开始全面取胜,这距离英国在印度开辟种植园已经过了 50多年。

为了推广印度茶,英国采用了很多手段。英国人发明的这些手段,我们现在看来都很熟悉。英国商人约翰·霍尼曼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茶标准的包装和品牌化。茶叶以前主要是散称的,约翰·霍尼曼把重量、商标、品牌都印在包装上。中国茶的地域差异是很大的,中国人对茶(以及其他食物)色香味的追求也是极致的,但对于英国人来讲,口味没那么重要,他们追求的是标准化,他们最需要的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买到一样的茶。所以英国人就开始调配茶叶,保持口感的标准,包装化和标准化从哪个时候开始。1870 年,英国茶叶的包装、标准化就已经成为惯例,形成了一个供应链。但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的茶叶消费者还是觉得阿萨姆茶比不上中国茶。

在标准化和品牌化之后,英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推广手段,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唤醒消费的爱国热情,推广国货运动。贸易商宣传印度茶更加健康、可口,而且英国人喝本国的茶还可以表达爱国。同时还塑造出英国人是聪明勇敢的工程师、热爱发明、热爱改进、谦逊上进,创造出蒸汽机、织布机和工厂,他们在印度、在锡兰开垦茶园,用机器生产出高品质的茶叶,而且价格低廉。

19世纪 80年代,英国在印度的种植园主、合作伙伴发起了很激烈的舆论战。他们大力宣传中国茶弄虚作假,宣传中国人赤脚踩茶,把中国茶叶描绘成不健康、不卫生的落后形象,和文明的、机械化的印度茶形成鲜明对比。炒作中国茶弄虚作假、肮脏的舆论战在英国国内引发了很大的反应。英国的大众媒体、流行媒体塑造了耸人听闻的新闻、小说来污化中国茶叶。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英国出台了很多法律,这些法律是关于食品安全、禁止掺假等。

到了19 世纪90年代,在英国本土和英语文化圈,中国茶已经基本被挤出去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茶已经失去英了国市场。但其实对中国人来讲,似乎关系不是太大,因为中国茶从古至今主要是内销,外销属于锦上添花。而且当时中国已经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化,政府对国际茶叶市场的形势不了解,即便了解也无力去改变。

1889年托马斯·立顿开始进入茶叶市场,立顿茶在现在的商场、酒店随处可见。一百多年前,这样的品牌在英国还不止立顿茶一个。 19世纪末,由印度种植园主成立的茶叶协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支柱,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工业革命以来产生了很多新的发展趋势,英国茶还搭上了博览会的便车,把博览会利用到最大程度,印度茶在博览会上引起很大轰动。

19世纪 90年代开始,英国茶在媒体、广告上创造品牌形象进行推广,当时的很多广告创意和符号现在还可以见到,比如维多利亚老奶奶的广告。印度茶叶在英国本土占据主导后,英国并不满足。随着大英帝国的发展,还要进一步向全世界推广茶叶,在世界各地培养喝茶习惯,在非洲还进行了茶叶种植。

英国茶产业的发展和英国的国运是分不开的。1929 经济大萧条之后,英帝国遇到很多困难,于是就开始弱化帝国色彩,创造了Mr. T. Pott以及用印度采茶女的形象,提出“喝茶让你精神焕发”的观念, 弱化殖民地色彩和帝国色彩。

英国在美国推广茶叶其实不太顺利,虽然在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喝茶一度在美国中产阶级之间形成风尚,但总的来说美国喜欢阳刚色彩的饮料,觉得喝茶是比较女性化的,男性不值得喝,也不屑于喝。1920 年美国的禁酒运动达到巅峰后,对喝茶有一定促进,但美国对茶叶的刻板印象很难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可口可乐和咖啡兴起也和这一因素有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英国茶的重要发展阶段。军人在驱逐舰上,在北非沙漠喝茶,百姓在纳粹德国轰炸的时候也要和邻居分享茶,从战场到大后方都在喝茶。当时是配给制度,茶和面包一样是必不可少,英国人普遍认为,英国在战争期间团结成共同体,茶功不可没。

二战后,美国开始崛起,伴随这样一种变化,可口可乐开始崛起,只要有美国大兵的地方就有这种更加工业化、标准化的饮料。即便是立顿茶,也有很多品种系列,也要烧水冲泡,加糖加奶,也是仪式化的行为。而美国的全球化更加工业化、标准化,一罐可乐你打开就可以喝。二战后,大英帝国逐步瓦解,英国、印度、锡兰组成的茶的帝国也开始瓦解,统一的茶叶共同体也不复存在。逐渐地,可乐超过了茶,到了20 世纪60年代后,咖啡超过茶叶。

两三百年间,茶叶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工业革命、英国的扩张、美国的崛起几乎是同步的。但是在茶叶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茶似乎是岿然不动的,还是很内向化的市场,没有太多改变。

下面说一点书中没讲的,我自己的看法。中国是全球茶叶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全球唯一的红、黄、绿、白、黑、青茶等品类都齐全的国家。中国茶主要是内销的,外销的茶和自己喝的消费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改革开放后,中国茶有了一定发展,但中国茶是传统和现代并存,种植、加工、品牌化和销售都依赖传统的方式。和印度比,中国茶标准化和工业化的程度有很大差距。比如今天我要买龙井,也会遇到很多非标准化带来的困扰。这几年颇受关注的小罐茶,虽然有些争议,但是品牌、包装和推广还是有很多现代理念。

中国茶叶市场规模现在大概是3000 亿左右,去年出口不到150 亿人民币。尴尬的是,中国茶很庞大,但对全球市场影响十分有限,中国那么多的茶企,也没有一家在A股上市公司,有几家冲击过IPO, 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茶叶的生产总体是比较无序的,除了少数核心区的企业之外,很多地方的情况和百年前没多少差距。真正的大品牌很少,消费者想买品质稳定的茶叶仍然不太容易。从口味,从中国人对茶的欣赏来讲,这样运作有一定的道理。但在茶叶的标准、包装和国际化发展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茶叶与战争》这本书学到很多。茶叶简单一点,可操作性强一点会更好。

互动

周重林:谢谢宋老师的精彩分享,我没有想到今天讲这本书,第一个下单的读者是来自勐海县曼景买村巴达公社茶业合作社的茶农,这是一个在中缅边境很遥远的村落,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在深山老林做茶,他也在思考茶能不能走出中国。

我给大家看几张照片。

这是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办公地,东印度公司的房子很气派,但周边都很破败。

中国挑选茶叶的工人,精神面貌也不是太好。

中国茶工用脚揉茶。

宋世锋:说到用脚揉茶,英国人在印度没全面工业化之前,也是用脚踩茶,但污名化中国茶和塑造大英帝国的民族主义才能更好的推广茶。

周重林:宣传永远是打压对手、抬高自己。但一味追求工业化就会滑向更深处,这样比下去就没完没了。我最近问了很多人,有没有哪家茶企是靠科技立足的?很多人都提到小罐茶,小罐茶在解决的是标准化之后,怎么保证口感。今天直播间送的是澜沧古茶出品的白茶,是装在袋子里的一小片紧压茶,很方便。中国以前有自己的内循环,不需要样便捷的方式,而现在时代变了,需要我们做出改变。

问:请宋老师讲讲翻译这本书的体会?

宋世锋:这本书的作者埃丽卡·拉帕波特是一位 女性作者,有很多女性的眼光,很细腻、很独到。她谈的很多内容以前我们了解得很泛,而她在书中讲的很细,比如她对茶叶的广告、包装都很有研究。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觉中国和西方、和英国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工业革命是生产、加工、销售一整套流程,英国有这样的思维,但这些方面中国是欠缺的。中国茶向世界推广,很难发展出工业化、标准化的茶品。中国人在食品、饮料方面的追求是极致的,我们喝茶欣赏的就是茶与茶的不同。

雨潼:赞同宋老师的观点,东西方文化的底层逻辑和积淀是有差异的 ,所以态度和处理方式自然有不同, 参差不是单纯的商业一个维度来衡量的。

周重林:老茶客觉得标准化失去了一种审美。我很赞同王旭烽老师在《望江南》中写了一句话,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中国茶的标准化是用来争气的,手工是用来留根的。

刘祐成:中国人喝茶,是比较讲究品质,产量和质量是成反比的,品质越高的茶产量越少,不可能标准化。

宋世锋:其实高端的、有特色的茶也是可以标准化的。过于稀缺的茶标准化成本高,但有市场基础的高端茶,通过标准化还是可以有所促进的。

问:要求茶标准化,对葡萄酒也追求标准化吗?

周重林:酒拧开瓶子就可以喝了,茶是半成品,需要烧水,需要冲泡,冲泡还因人而异,所以口感差异很大。刚刚很多茶友都提到了小罐茶,它仅仅是变小了么?其实不是,是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英国人最早颠覆的就是中国绿茶,绿茶要保鲜,又不适合调饮,所以英国选择了红茶

宋世锋: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英国茶文化和中国不一样,各有特色,不是说谁优谁劣,但很多经验都是可以借鉴的。现在中国GDP 全球第二,中国也应该有中国特色的饮品,不是复制英国,而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的饮品。

今天直播间第一位下单是那么边远的读者,刚刚还有河北读者下单。可见中国茶叶虽然千百年来是很内向的市场,但现代的茶叶生产者是有国际化视野的。对中国茶叶的发展,是好事情。

周重林:英国的下午茶有英伦风尚,我也希望中国茶能有自己的风尚。我们走向世界除了手机、高铁,我们要有软的东西,比如通过茶、茶馆,走向全球。目前需要企业摸清路径,标准化就是解决方案。按产品逻辑我们可能玩不过别人,我们要重新学习,认清现实,重新打组合牌。最近两百年是日本人、英国人站在世界舞台上讲茶,中国人的身影很少。我们那么努力就是想让中国茶真正的复兴,找到路径,所以要多读书。

问:谈一谈外销茶叶对农残限制的问题?

宋世锋:国际外销对这方面的限制还是有促进作用的。比如乌龙茶的出口标准,日本的要求很严格,这对内销也有促进的。固步自封对发展没好处,交流对双方有益处的。中国在茶叶的标准方面起步晚,一直在追随标准制定者,所以未来我们要成为标准的制定者。

问:宋老师钟情什么茶?

宋世锋:我喝茶叶也咖啡,我主要喝绿茶,春天会去皖南买茶叶,和那边的茶农也熟,我会买黄山毛峰,或者买便宜一点的炒青茶。

问:请问宋老师,看到《茶叶与帝国》原稿时,其中哪段内容感觉最震撼?

宋世锋:最震撼的内容应该是讲英国如何用包装、用调配、把茶做成标准化的产品,对茶的全球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国茶的品牌的塑造不是太成功,这些内容对中国茶都是有借鉴意义。中国茶自1990 年代以来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么短的时间有这么快的发展,与中国人勤勉、善于学习分不开,所以中国茶的未来还是可期的。

下期读书会预告

涂睿明:带你领略一番瓷器之美

杨多杰:中国名茶是怎么形成的?

王笛:成都茶馆里的日常、清洁与美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01221872 18725022 50225175 51752159 21592590 25900123 01230326 03265448 54482590 25901872 18724239 42394071'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60998) and MATCH(title) AGAINST('01221872 18725022 50225175 51752159 21592590 25900123 01230326 03265448 54482590 25901872 18724239 42394071'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