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大箩六堡茶,黑茶中独特的包装文化!
郑州茶友何先生问:经常能看到大箩装的六堡茶,这是其它黑茶里比较少见的,能详细介绍一下吗?此外,“大箩茶”的品质是否会好一些?
其实何先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在过去也有不少茶友问过我们。的确,“大箩茶”在六堡茶中十分常见。为什么“大箩”会是六堡茶常见的包装呢?它对六堡茶的品质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一起来谈一谈这个话题~
▲木板陈仓里存放的大箩六堡茶
01.六堡茶特有的“大箩”包装
黑茶,根据产区和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 广西六堡茶、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陕西茯茶、安徽六安黑茶等等。
在过去,黑茶大都是以边销、外销、侨销为主,当时为了方便运输,大部分茶叶都会紧压成各种形状,常见的有:
云南普洱茶:饼茶、沱茶、砖茶、柱茶、团茶
湖南黑茶:饼茶、砖茶、柱茶(千两花卷茶)
广西六堡茶:大箩茶、饼茶、沱茶、砖茶、柱茶、团茶
湖北青砖茶:砖茶
四川藏茶:砖茶
陕西黑茶:砖茶
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六堡茶的“大箩”包装是在众多黑茶当中所特有的,为什么呢?
02.为何选用“大箩”包装?
根据我们的分析,主要原因有三:
(1)出于运输成本的考虑
以前,大部分的黑茶都是用马通过“茶马古道”运往边区,所以体积小一点的饼、砖紧压茶更有利于运输。
但六堡茶不一样,以前茶商们用船将六堡茶通过水路,从梧州运往港澳、东南亚地区。考虑到要在海上长途运输,需要寻找一种既不破坏茶叶,又能节省运输成本的包装方式。
碰巧,六堡镇过去盛产竹子,茶商便就地取材,将它们编织成大箩,然后将六堡茶炊蒸变软后压入箩(炊蒸压箩),制成几十公斤的“大箩茶”。这样,在同等的运输空间里,就可以装载更多的六堡茶,既节省了运输成本,又保证了茶叶的完整度。从此,“大箩茶”便成为了六堡茶主要的包装形态。
(2)主要销售对象是茶商与企业
以前出口的六堡茶,大都是出售给港澳茶商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矿厂企业,他们收到茶叶后都会将大箩茶拆散,或散装使用,或按自身需求重新包装,所以当时,“大竹箩”包装已经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直到上世纪60-70年代,为了加大六堡茶的推广,提高零售额,梧州中茶的前身公司才开始推出以老八中、木纹黄盒、山水盒、黑盒等为代表的小包装六堡茶。但尽管如此,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出口的六堡茶依然以“大箩茶”为主。
(3)大箩包装与六堡茶品质相关
虽然说选用大竹箩是出于对运输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的考虑,但这种“必然”的选择却“偶然”的让人们发现,经过“炊蒸压箩”的六堡茶,汤色变红,口感醇和,市场反映良好。
因此,久而久之,“炊蒸压箩”成为了六堡茶制作过程中一道关键的工序。但是,为什么它会对茶叶的品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呢?
▲翻开图谱,经常能看到“大箩”的老六堡▲以前的蒸压方式03.大箩装与品质的关系
(1)“蒸压”促进了六堡茶的发酵
六堡茶经过“蒸压”后再运输、存放,让茶叶的温湿度经过了一个大的转变周期,促进了内含物质的转化。
(2)营造了良好的后发酵“氛围”
六堡茶的陈化,其实就是茶叶在微生物的参与下内含物质的转化,大箩装的六堡茶得益于“抱团”的优势,营造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微生物环境,有利于茶叶后期的转化。
(3)竹箩通风透气,有利于陈化
竹箩的包装具有很好的透气性,让茶叶能适度的接触到空气,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
04.“大箩”是否就是“最好”?
按照上面所述,估计有茶友会追问,是否意味着“大箩茶”的品质要比其他包装的六堡茶好一些?对于这个问题,小编建议大家应辩证的去看待!
首先,目前很多茶厂在制作六堡茶的过程中,入仓陈化之前,都会将茶叶炊蒸压箩,陈化一定时间后,等到适合出厂销售时,才把大箩茶拆散,分装成小包装上市。所以,平时大家在市面上看到的小包装六堡茶,大多数是由大箩茶分装而成的。从品质来说,它们与原箩“大箩茶”相当。
其次,茶叶的品质既由茶叶自身决定,还取决于后期的仓储环境,这些我们在以前的文章已有提及,在此就不再详细论述。
不过,茶叶包装形态的确对后期的陈化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紧压的会比散茶转化得慢,压得紧的会比压得松的转化得慢,包装过于密闭的会比透气的转化得慢(虽然它有助于减少外界气味的影响)。总而言之,存放了同等的时间后,不同包装的茶叶,滋味、香气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大家可以参考阅读:「干货」六堡茶包装收录篇
所以,茶友们可以根据自己收藏的目的、收藏时间的长短、仓库的特点来综合考虑,做出选择。就小编个人而言,各种包装的六堡茶我都会收藏,小包装的可以边喝边藏,大箩、砖饼沱的可以长周期的存放。
补充一点:大箩茶拆分出来的“团茶”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感兴趣的茶友可以看看六堡聚文章:《「涨知识」为什么会有一团团的六堡茶?》
—THE END—
您可能感兴趣:
「干货」不同年份六堡茶,存储也有别(建议收藏)
「知识」六堡茶是紧压茶好还是散茶好?
「视频」为何说“茶船古道”促进了六堡茶工艺的发展?
本文为六堡聚原创,如若转载,请先联系我们获得授权,转载时标明作者及出处,感谢您对原创的尊重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