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前给茶做广告的祖师爷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1300年前?掐指一算,岂不是我大唐王朝。那时候的人会做广告?
会!不仅如此,做广告的功力还是一顶一的厉害,可以拿到现在做教材。
说到唐代和茶,大家马上想到的可能是陆羽。最开始做饮茶推广的确实是陆羽,他为此还专门著书立作,写了《诗经》。
之前我们还说过,陆羽有一帮一起喝茶的朋友,一起做推广(相关文章在: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茶文化传播)。
做推广的人中有两位做得相当好,简直就是广告营销的祖师爷,今天就详细看看两位祖师爷是怎么做的。
“行走的广告牌”诗僧皎然
皎然是陆羽的好朋友,唐代著名诗僧。
他的大多数诗写的都是一个主题,茶和禅的关系。“禅茶一味”这个观念,应该说是从皎然开始的。
皎然的宗教实践和世界观影响了他看待茶的方式。在他的诗里,喝茶和禅修是一体的。他的理由是茶既能让人清醒,又有审美功能,这种审美功能当然来自陆羽的茶法。
皎然还会用宗教语言来描述烹茶的过程和饮茶的感受。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 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看看这诗,饮茶“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不仅高度赞扬了茶,是仙露琼浆,还轻踩了酒,说喝酒是自欺欺人。人通过饮茶可以得道,何必还要“苦心破烦恼”呢?
这样,皎然就把陆羽所说能满足精神需要的茶,进一步确定成了能让人抵达特定精神境界的修行方法。
皎然不仅是写诗,还是一位交游广泛、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高僧。
他对茶的这种宗教性的理解就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皎然的茶诗相当于为中国茶文化提供了基本的框架、术语和审美理念。
他去哪里,就要把禅茶一味的理念带到哪里;他跟谁喝茶,就用禅茶一味的理念洗涤谁,简直就是行走的广告牌!
明星代言人,去到哪里都要为自己的品牌做宣传推广, 跟现在营销一样一样的。
后代的文人其实都是在延续皎然开创的这种表达。从唐宋到明清,不管茶的工艺和饮法如何变化,在文人笔下,饮茶的最高境界都要达到类似僧人入定的状态。
而且,这个观念不仅远渡到了日本,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最佳广告词创作者”诗仙李白
诗是茶最好的广告,确定了一套围绕茶的品位语言,其中的最佳广告词我觉得要颁发给李白。
李白是谁,不用多说,大家都认识,就是那个喜欢喝醉酒写诗的诗仙。
752年,李白写了一首专门讲茶的诗,叫《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唐 李白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序中写到:李白的侄子送给他一个很特别的茶,叫“仙人掌茶”,他非常喜欢,希望自己写这首诗,能让更多人了解这种茶。
他在诗里讲了仙人掌茶好在哪里,比如它的茶叶长在神秘的世外桃源,旁边的洞窟里有山泉能让周围的蝙蝠长寿;做这个茶的僧人已经年过八十,依然脸色红润;仙人掌茶的制作方法也很独特,是在阳光下自然晒干,茶叶会卷曲成手状,所以才叫仙人掌茶。
你看,产地特殊、工艺独特、大师之作,今天卖茶的广告里讲的,不也是这些要素吗?
回到茶还不够普及的唐中期,像李白这个级别的文化名人、意见领袖背书,对茶这个品类的推广肯定特别有效。
说完两位代表人物,大家想必琢磨出点味来了吧。现代的广告营销不是信息化时代才有的产物,这一套我们的老祖宗们早就在用了。
现在中国的茶文化营销隐隐有一种焦虑,其实可以多向老祖宗们学学。
参考资料:
1、《茶在中国-一部宗教与文化史》[加]贝剑铭,中国工人出版社
点击关注获取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