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得胃癌被公开曝光的“治幽”产品,竟然还在卖
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第15版致癌物报告,其中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被列入明确致癌物。根据2001—2014全国幽门螺旋杆菌调查,我国Hp感染率平均值为59%。很多人看到这条消息后有些担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那么高,是不是意味着得癌症的概率也会提高?
更有人从公众关注中嗅出“商机”:在部分电商平台,声称能预防和治疗Hp感染的产品显著增加,如牙膏、茶叶、益生菌等。其中,包括已经被曝光、涉嫌虚假宣传的产品。
到底该如何解读“幽门螺旋杆菌致癌”?为什么部分“防幽”“治幽”产品不靠谱?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就会得胃癌?
答案是否定的。
“幽门螺旋杆菌致癌”并不是新闻。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为第Ⅰ类生物致癌因子,并明确其为胃癌危险因素。只不过最近,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再次强调了幽门螺旋杆菌的致癌性。
但公众不要听到“幽门螺旋杆菌致癌”就紧张。因为幽门螺杆菌也分不同种类,它们的致病力并不一样。北京小汤山医院检测科主任、主任技师冯琳琳此前曾进行科普表示,胃癌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因子与宿主的生活方式、遗传学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Hp只是众多“帮凶”之一。感染Hp不代表一定会患上胃病乃至胃癌。
在全球范围,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也很高,达到50%左右。在中国,很多人通过体检中的呼气检查,会发现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那么,要不要治疗呢?
目前,很多学者反对“一刀切”地清除幽门螺旋杆菌。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旻湖指出,中国目前约一半人口感染Hp,如果每个人都杀菌,不仅费用高,更严重的是会造成抗生素耐药问题,这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更严重。他认为,应该有针对性地查杀幽门螺旋杆菌。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唐承薇也强调,要“靶向诊断和治疗,减少治疗面,减少抗生素耐药”。
那么,哪些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需要治疗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邱冬妮表示,有五类人群应当治疗:胃癌高危人群,包括有胃癌家族史、胃溃疡、胃黏膜严重病变者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心理负担较大者(感觉“不杀菌不舒服”);胃恶性淋巴瘤、早期胃癌术后的人。
总体而言,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率非常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旋杆菌不是“一旦根治,不再感染”。所以,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同样重要。
这些“抗幽”“治幽”产品都不靠谱
自公众关注“幽门螺旋杆菌致癌”的消息以来,多家电商平台出现大量“抗幽”“治幽”“防幽”产品。“抗幽牙膏”首当其冲,其单价大多是同规格普通牙膏的数倍。但新华社已曝光这类产品,指出幽门螺旋杆菌定植在胃中,而刷牙只是清洁口腔,用牙膏防治Hp感染没有科学依据。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搜索发现,这类产品被曝光后,部分平台已经屏蔽了“幽门螺旋杆菌牙膏”等搜索关键词,可仍有部分产品以“螺旋杆牙膏”“净幽灵”“抑菌幽Hp”等字眼逃避平台监管,忽悠消费者。再看这类产品的介绍,往往混淆了“改善口臭”与“治疗Hp感染”两个概念——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引发口臭,刷牙虽有助于缓解口臭,但并不意味着能治疗Hp感染。看来,平台对这类产品的监管力度要更大些。
线上还有部分牙膏隐晦地表示可以防治幽门螺旋杆菌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产品蹭热点,打出“抗幽”“治幽”旗号,其中,益生菌类和代用茶类产品的问题较集中。
声称能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益生菌、保健茶也不少
例如,很多声称能“治幽”的益生菌均为进口产品,从商家展示的页面很难分辨是药品还是保健品。一款标注“意大利进口,28天HP转阴计划”的产品,根据商家提供的产品说明,只能减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症状、减少胃炎和胃溃疡的风险,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没有任何关系。当记者向商家咨询,这究竟是“药品还是保健品”时,对方明确表示是“保健品”。商家还应记者要求提供了产品实物照片。可从实物照片看,上面并没有我国正规进口保健品所应有的《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等信息。面对询问,商家表示“这是国外进口的,跟国内的保健品能一样么”,就不再与记者交流。记者还查询了其他声称能“治幽”的进口益生菌产品说明书,发现大部分表示只能“缓解胃部不适”或“降低Hp指标”,但没有“治愈”“清除”等表述。
不少“治幽”茶叶的产品包装和说明也暴露了它们的“真面目”。例如,一款声称能“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丁香茶,其实际成分为丁香、猴头菇、沙棘等,产品包装上注明是“代用茶”,连保健品都不算,商家却忽悠有治疗效果。更有消费者直接通过产品评论揭穿商家谎言:“对幽门螺旋杆菌不管用的。建议大家及早去医院正规治疗。”
有用户直言该代用茶不能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据悉,目前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治疗需要抑酸剂、铋剂、抗生素等多种药物联合,也就是常说的“四联法”,治疗时间要两周以上,不可能像商家所称的“刷个牙”“喝个茶”“吃点益生菌”就能解决。
可见,若希望依靠保健品、普通食品,乃至没有经过国家认可、非正规途径进口的产品来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不靠谱。
医学人士还提醒,除了不轻信各类“防幽”“治幽”产品,公众还要提防“防幽疫苗”。因为迄今为止,全球尚未研发出可以用于临床的幽门螺旋杆菌疫苗。目前,确实有部分学者正致力于Hp疫苗研究,有些研究成果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没有产品正式上市。
这一招,“防幽”很靠谱
网售的“抗幽”“防幽”“治幽”产品不靠谱,但有一招对降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风险很有效:避免不要的“亲密行为”,包括不共用餐具、不共用牙具(牙刷、牙刷杯)、不口嚼食物喂食等。
医生们提醒,在自然环境中,人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人—人”传播是唯一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口—口”“粪—口”“胃—口”传播。
其中,“粪—口”“胃—口”传播主要与个人卫生习惯有关。例如,饮食时接触了被Hp感染者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餐具、包装等。而“口—口”传播与部分生活习惯有关,包括共用餐具、共用牙刷、口嚼食物喂食等。
所以,预防幽门螺旋杆菌,应避免这些“亲密行为”。比如,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而且不局限于外出用餐、与外人用餐。即便在家庭内部用餐,也建议公筷公勺。再比如,有些人为了表示亲密,会共用牙刷等,这也非常不安全。还有,部分父母或老人通过口嚼食物喂养婴幼儿,同样不可取。
总而言之,比起各种声称能够“防幽”的产品,注意个人卫生对防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更有效果。
此外,若有家庭成员被发现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且需要治疗,有必要让所有家庭成员都进行检查;若发现感染,一起治疗。这样能避免因共同用餐等原因,造成交叉感染。
栏目主编:任翀 文字编辑:任翀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