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六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既充分肯定了我省近年来的工作,又严肃指出了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建议。对照中央巡视反馈意见,省委认真梳理出4大类14个具体问题35个子项问题,明确156项整改任务。截至2021年9月底,132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或基本完成,24项整改任务正在持续推进,整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抓好巡视整改的政治自觉
省委深刻认识到,中央巡视是对我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上的“体检”、思想上的“淬炼”、工作上的“会诊”,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安徽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安徽工作的充分信任、对安徽干部的关心爱护。巡视反馈的问题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提出的意见务实中肯、对症下药。省委全面认账、照单全收,切实担负巡视整改主体责任。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召开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暨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动员部署大会,研究制定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和选人用人、巡视指导督导等专项整改方案及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工作方案,统筹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审计发现问题、上次巡视整改不到位问题的整改,构建整改总体框架,形成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任务层层分解、工作层层到位的整改工作体系,推动全省上下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
(一)强化理论学习,坚决筑牢巡视整改思想根基
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穿巡视整改全过程,切实从学习抓起、从思想改起。中央巡视组向安徽反馈意见后,省委立即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在听取中央第六轮巡视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杨晓渡同志在中央第六轮巡视反馈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央巡视反馈意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巡视整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3月2日,省委召开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扛牢整改责任。3月21日至22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集体赴金寨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老区遗址、深入交流研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3月31日,中央纪委在芜湖市召开监督推动落实十九届中央第六轮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后,省委及时传达学习,抓好贯彻落实。4月28日,省委常委会在年度民主生活会深入检视剖析的基础上,结合阶段性整改工作和下一步整改任务,召开中央巡视整改暨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聚焦中央巡视反馈问题,认真对照检查,深刻剖析原因,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6月29日,省委常委会召开“学党史、抓整改、正作风”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通报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推深做实巡视整改各项工作。8月9日至10日,省委召开十届十三次全会,要求把中央巡视、各类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严格按照整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加紧施工,坚持严标准、追求高质量、确保好效果,进一步坚定了全省上下持续深入抓好巡视整改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强化组织领导,坚决扛起巡视整改政治责任
一是坚持以上率下抓整改。严格落实“省委负总责”责任制,成立由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省委落实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整改工作直接领导、全程推动。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就涉及整改相关工作作出90次批示,主持召开20次省委常委会会议、9次专题会议、5次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亲自谋划推动解决巡视整改中的重要问题、重点工作,真正做到直接抓、抓具体、抓到底。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认真抓好全省政府系统整改工作,多次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省委常委、省政府负责同志按照整改方案中明确的牵头整改任务,结合分管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开展整改,共同担负起省委巡视整改的主体责任。全省有整改任务的地方、单位和部门党委(党组)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方案,推动整改落实,形成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生动局面。
二是突出一体推进抓整改。省委明确提出一体推进学党史、抓整改、正作风的要求。坚持把抓好巡视整改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进万户、访千企、走百县、解十难”行动,目前全省已集中梳理问题60486个、解决49727个。坚持把抓好巡视整改与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排查起底。坚持把抓好巡视整改与中央环保督察通报问题整改结合起来,部署开展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系统推进“四廊两屏两区一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骆岗中央公园和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田长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三是强化政治监督抓整改。省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监督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聚焦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探索实行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建立健全谈话后续整改专报、统报和反馈“回头看”、政治生态评估“两报一看一评估”机制,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今年4月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同省委班子成员、省政府党组成员和省辖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逐一谈话,结合中央巡视反馈意见、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以及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等方面存在问题,把带头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个人作风建设作为谈话的重要内容,对谈话对象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等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提醒,提出批评和整改要求,以常态化规范化的政治监督推动整改工作见真章、动真格、求实效,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安徽落地生根。
(三)强化过程管控,坚决落实巡视整改各项任务
一是创新方式加强调度。省委根据工作实际先后建立“周报告、月调度”“月报告、季调度”机制,通过集中调度、现场调度、专题调度等形式,强化对巡视整改的全过程管控。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赋能提效,依托省委办公厅电子政务内网开通中央巡视整改任务办理平台,对全省整改总体情况做到实时掌控、过程指导,对进展缓慢的加强督查、及时预警,对存在困难的主动协调、跟踪问效。集中力量攻克重点问题,对需要协调国家部委、省级统筹研究的5个整改难点问题认真调查分析,一对一研究解决。
二是深入基层督导指导。对中央巡视反馈指出的4个重点整改事项和选人用人、巡视指导督导等专项整改事项,实行包保负责制,由省委常委、省政府负责同志按照职责分片包干。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37次深入市县以明察暗访形式进行督查指导,帮助基层纾困解难,推动问题全面整改。省委常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在认真抓好分管领域和部门整改的同时,结合包保责任,落实“一岗双责”,深入16个省辖市督导调研,进一步查实问题、找准症结。省委整改办先后分6批派出24个督导组,赴16个省辖市、38家责任单位和承担整改任务的省直部门、高校、省属企业开展督查,查找分析短板差距,系统协同推进整改。
三是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强化省四大班子协调联动、省直部门左右联动、省市县上下联动,省委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省政府党组、省政协党组坚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动员各方面力量坚决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省直各单位加强会商对接、工作调度,协力推进本系统本行业问题整改同频共振、步调一致。各市县强化资源统筹、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切实打通巡视整改的“最后一公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督促巡视整改作为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有力抓手,扭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深化运用“三查三问”制度机制,把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十届省委第十一轮巡视和市县巡察内容,以整改监督的外部推力激发责任单位的内生动力。
(四)强化系统观念,坚决推动巡视整改提质增效
一是更加注重工作统筹。坚持把巡视整改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抓手,准确把握安徽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中所处的方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9%、总量居全国第10位,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1%和15.3%;1—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5%。
二是更加注重从严销号。省委实施“一表、一单、一照、一核”把关机制,即建立台账表,对156项整改任务进展情况实行动态清单管理;建立责任单,整改任务验收评估由包括省级负责同志在内的各级责任人层层负责;建立照片库,根据整改任务实际,通过提供照片、图片、原始档案资料等,佐证固化整改的措施、进度及成效;建立核查会审机制,由省委整改办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对每项整改任务是否完成、能否交账逐一审核把关。省委整改办制定整改评估销号方案,突出整改时限、措施、责任、成效等要素,按照“自查自评—提交申请—评估验收—领导审签—完成销号”的工作闭环,严格评估验收销号,对重点难点问题的销号加强抽查复核,对整改不严不实的严肃追责问责。截至目前,156项整改任务已有121项销号备案,17个个性问题已有10个销号备案。
三是更加注重建章立制。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注重解决共性和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地堵塞制度漏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防止问题反弹。整改工作开展以来,省级层面共研究制定247个制度文件,其中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30个制度文件,形成一批管长远的治本之策。
二、着力强化管党治党政治担当,推动巡视反馈问题真改实改彻底改
省委根据中央巡视反馈的问题,逐个建立整改台账、完善整改措施、推进整改落实。
(一)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等方面问题整改情况
1.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是认真学习领会。省委严格执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若干规定,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后,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等进行传达学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8月19日,省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持续加深对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认识理解,更加坚定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今年以来,省委共召开36次常委会会议、10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二是建立工作闭环。健全完善“建立台账、专人盯办,学习传达、研究部署,调研督查、现场核查,定期盘点、按时报告”工作闭环机制,接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后立即登记建账,并通过督查、督办平台推送至相关承办单位,及时跟踪督促,确保落地见效。三是实行定期报告。把省委向党中央报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列入省委定期报告事项清单,建立省委定期报告事项督办工作规范,坚持每年3月底前就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并以省委名义向党中央专题报告。四是加大督查力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每3个月确定一个专题,开展一次集中督查。今年一季度,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直有关单位,赴8个省辖市、8个省直单位,采取座谈交流、个别访谈、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实地督查,查找出“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等5个方面问题,分别下发重点跟踪问题清单,确保整改到位。二季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就国家实验室建设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目前,我省全力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三季度,组织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一周年情况督促检查,并向党中央报送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
2.坚决扛起中央赋予安徽的职责使命。一是深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研究制定安徽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合肥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有关方案,1—8月,合肥中欧班列共开行401列,同比增长11%。主动做好企业境外投资服务,今年以来已备案企业境外投资项目59个。二是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升级版)》《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实施方案》,有序推进“7+1”和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1.2万余艘渔船、3万多渔民全面退捕,实现建档立卡、证注销、船封存、网销毁四个100%。三是积极推进中部地区崛起。制定加快打造“三地一区”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闯出新路的实施意见,推出30条工作举措,加强与中部五省规划衔接,结合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新规划联通中部地区的高速公路7条。落实国家支持中部崛起“两个比照”政策,争取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等3个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四是加强重大战略落实情况督查。省委常委会把“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列入年度工作要点任务分工方案,并在省委决策督查平台建账督办。
3.主动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一是主动对标沪苏浙“学先进、抓对接、促一体”。3月15日,召开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2021年工作要点》,明确100项年度重点工作和155个年度推进重点项目。4月24日,召开赴沪苏浙学习考察总结交流会,要求把合作事项从“纸面上”落实到“项目上”,构建“五个战略区块链接”的硬核“一体链”,推动11个方面全面链接的“1+5+N”工作布局。5月26日,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在江苏无锡召开的2021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会议共形成8项共识、3个成果文件、10个签约事项,一批“安徽建议”“安徽项目”纳入其中。8月16日,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着力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努力对标对表打造长三角“白菜心”等举措意见。9月24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安徽省共同举办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会上皖北部分市县区与沪苏浙政府、企业签订9个合作事项。二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建设。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调度系统,按月调度重大事项(项目),对进展较为缓慢的逐项明确整改措施、工作计划和责任分工。2019年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考察对接期间签署的“2+13+118”合作事项总体进展顺利,省级层面2个会谈纪要和13个合作协议全面实施,市县层面27个合作项目已经完成,其他项目有序推进。积极争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向)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支持15个重点项目建设。研究起草《农业农村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推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部省协同打造农业现代化“安徽样板”。三是支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制定《高质量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规划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先行启动定埠港二期、沪皖大道等57个省重大项目建设。印发支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挂牌成立宁滁、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将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12个重点项目纳入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计划。稳步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发展,授牌首批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联合长三角国资百企联盟举办要素对接会。今年上半年,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在建亿元以上沪苏浙投资项目202个;14个省辖市与沪苏浙18个市(区)签订27个战略合作协议,22个城区与沪苏浙20个城区开展对口合作。
4.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加强前瞻性布局。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召开科学技术奖励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推进大会,出台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意见,努力把安徽创新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新兴产业集聚地的意见》《关于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先导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关于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意见》,分别明确建设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工程项目、平台载体、政策支撑,形成了“三地一区”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召开全省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皖北有关市、县(市、区)与合作共建方及驻皖金融机构、省属企业、民营企业签订4个批次协议;召开省属企业支持集聚区建设座谈会,会上省属企业签订的项目连同在皖北发展大会上签订的项目总投资达1800多亿元,聚力把皖北打造成为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强劲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型区、乡村全面振兴先行区。同时,围绕国家及省支持皖北发展各项政策,研究制定“1+N”政策文件及“两考核一通报”工作机制。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8月,全省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865项,推广工业机器人5900台,评定省级智能工厂41个、数字化车间227个。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9%。三是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建设,累计通过企业1820家。加快5G发展,截至8月底,全省累计建成4.3万个5G基站,培育5G应用场景28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42个。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行动和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认定2021年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54家,评定第四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92家和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10个。四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意见,鼓励各市按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较前两年平均研发投入的增加额给予一定比例资金补助。组织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08项。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行动,今年已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360家。五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举办2021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共发布科技成果1043项,集中展示科技创新成果487件,云签约项目60个、金额282亿元。举办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发布“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创新产品与应用”和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链与汽车行业供应链合作共赢《合肥宣言》,集中签约项目46个,总投资267亿元。推进安徽科技大市场开市,赋予其科技成果挂牌、拍卖等交易功能,打造全省统一的线上一体化运营平台。1—8月,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8640项,实现产业化应用3397项,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40.2亿元、同比增长165.39%,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381.27亿元、同比增长92.48%。六是推动皖北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研究制定《全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和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58”行动计划,全力推进皖北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9月底,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项目501个,其中皖北地区项目108个、投资总额502.3亿元。
5.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一是全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先后召开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及时调整省级领导包保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分工,压实整改责任。截至目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国家警示片披露的应于2020年底前完成整改的22个问题,除3个重复问题外,已验收销号17个,剩余2个问题正在全力推进。二是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通报问题立行立改。针对太平湖流域局部生态破坏问题,省市区三级联动成立工作专班,已拆除12个违建项目,完成生态修复5.37万平方米,10个涉林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全部落实。针对铜陵荷花塘水体污染问题,开展污染溯源排查,关闭荷花塘污水入江涵闸,荷花塘区域汇水引流截流工程已于5月中旬全部结束,存量污水处理工作已于7月11日完成,累计处置污水38.62万立方米,同步落实日常巡查机制。针对淮北市减煤工作不严不实问题,责令淮北市对涉及的4家企业进行分类整改、依法查处。三是加强空气质量监管。部署开展夏季臭氧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攻坚行动、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等专项行动,着力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1—8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优于年度目标值21.8%,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84.9%,优于年度目标值6.4%,空气质量持续呈改善趋势。四是推动承接项目整改。中央巡视反馈的高耗能项目已经按照规定要求完成整改。同时,坚持举一反三,在全省范围内梳理排查2017年以来承接沪苏浙的高污染项目,对排查出的高污染项目分别督促制定整改方案,扎实推进整改工作,目前已完成初步验收。
6.增强抓改革的魄力。一是强化担当作为。省委深改委把抓好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富裕等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省级层面科学谋划改革方案,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改革的基础上,谋划推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改革,切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截至8月底,淮北、亳州、铜陵、池州4市20县(市、区)全域推进试点,其余市县正在抓紧推进。整省推进田长制改革,出台《关于建立田长制的意见》,进一步压实各级耕地保护责任,构建集约高效、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新格局。二是强化系统集成。省委深改委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更好推动改革落地见效的意见》,压紧压实省专项小组、省直牵头单位、省委改革办和市县党委深改委责任,强化跨部门改革事项协同推进,切实加强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由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第一副组长的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进“三地一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联席会议和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4个执行小组,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架构上进行调整优化,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三是强化创新突破。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部署开展深化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加快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建设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改革试点,鼓励基层勇于探索、先行先试。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市自行探索的原创性改革,形成《2020年度十大改革案例》,印发16个省辖市和省直部门学习借鉴。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施行全国首部省级林长制法规《安徽省林长制条例》,高质量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继续为全国推行林长制作出示范,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7.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落实。一是有力有序推进重点改革任务。加强对重大改革事项进展落实情况的全链条跟踪问效,总体完成情况较好。选取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等10项重大改革事项,由省专项小组和省委改革办牵头组织开展专项督察,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时限,推动改革不断走深走实。开展重点改革评估,组织完成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用地委托审批、城市医联体建设等国家级改革试点评估,督促解决存在问题,最大限度释放国家赋予的政策红利。优化完善年度改革考核体系,把改革实际成效、群众获得感作为重要标准,在省政府组成部门创先争优情况考核中,对林长制改革这项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广的重大改革创新经验,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行顶格加分,鼓励各级各单位探索创新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改革。二是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印发《关于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的意见》,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回头看”,全省104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县级资产管理平台。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完成登记赋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6239个,登记赋码率达100%。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积极探索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事务分离”“账务分设”办法。截至目前,全省有665个村累计实现分红3.35亿元,村均分红约50万元。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今年以来,全省新增农村“三变”改革的村(居)195个,总数达11007个,占涉农村(居)总数69%。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省集体经济强村数量达到889个,空壳村、薄弱村稳定保持消除状态,“两基本三确保”目标任务持续巩固。四是有序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对未完成改革任务的市、县(市),建立问题清单和措施清单,并派出督导组进行全覆盖实地督导调研,目前合肥市和天长、肥东、肥西、巢湖、庐江、长丰、宿松、灵璧等1市8县(市)均已组建综合执法队伍,实现执法人员实质性到位,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全部完成。
8.强化制度完善和执行。一是推进法规制度建设。颁布《安徽省大数据发展条例》,制定《安徽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省级政务云管理办法(试行)》《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办法(试行)》。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技术规范、接入技术规范已获准立项,《大数据安全分级指南》《大数据脱敏指南》《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安全规范》等相关制度已修订完善。明确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对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规划”“规章”进行全面系统清理,逐步实现“多规合一”。二是强化数据安全。高标准建设江淮大数据中心,推进建设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三是依法依规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严格落实新修订的《安徽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安庆江豚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依法对5个党组织和单位、10名责任人员进行严肃问责。出台《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方案》,依法推进安庆江豚自然保护区等设立和范围调整工作。推动安庆市颁布《安庆长江江豚保护条例》,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开展勘界立标,健全管理机构,着力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9.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是强化高效应对。省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省级负责同志分赴16个省辖市包保督导,统筹做好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医疗救治等各项工作。二是明确目标任务。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医疗卫生资源补短板工作,制定《安徽省医疗卫生资源补短板工作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等目标任务达到国家平均水平。三是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水平。省财政累计投入1.17亿元用于奖补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以及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拨付世行贷款3462万美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项目。鼓励人口在100万人以上县和有条件的县创建三级医院,目前全省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已执业登记三级医院23所,申请设置31所。四是积极推进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加快推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度。积极协调推进创伤、肿瘤、心血管、神经等学科申报国家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创伤”项目已通过国家审批。出台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建设方案,推动5所省属医院与部分市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引导省内医疗机构与沪苏浙地区医院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今年以来与沪苏浙地区联合办院1个、设立分院3个,成立省级专科联盟10个、长三角中医专科联盟1个,组建省级医联体56个,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五是强化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实施“江淮名医”“徽乡名医”选拔培养工程,提前启动省疾控中心自主公开招聘公共专业应届毕业生、高层次人才。深化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单位薪酬制度改革,省疾控中心率先开展“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试点。制定《安徽省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筑牢基层公共卫生防线。六是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能力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及《安徽省增强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实施方案》等7个配套方案,修订《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期和专题分析报告制度,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10.推动纾困政策落实到位。一是跟踪督办政策落实。搭建“皖企通”服务平台,构建“诉求快速提交、后台限时答复、处理进度全程跟踪”政企互动机制。开展推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四送一服”专项行动,截至9月25日,共走访调研企业4.6万家、重点项目7346个,收办解决问题47638个,帮助兑现各类奖补政策38.6亿元,解决企业资金需求288.96亿元、用工需求7.82万人、土地供应2.75万亩。二是切实落实金融资本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政策。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措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落实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延长、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截至8月底,全省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2467.64亿元,同比增长25.91%;全省银行业累计发放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834.5亿元,同比增长52.12%。三是深入落实国家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金融政策。持续抓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落地,截至8月底,全省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9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连续3年实现“两增”目标。四是依规依纪依法稳妥应对处置民间借贷风险。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畅通金融消费者权利救济渠道,强化矛盾纠纷“诉源治理”。五是指导督促相关市及时出台持续落实“六稳”“六保”措施。将“六稳”“六保”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减税降费落实情况排查整治,从严从实做好惠企纾困各项工作。
11.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一是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2021年民生工程项目安排,省政府印发《关于2021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1—8月全省累计拨付民生工程资金1093.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3.2%。二是加强保就业政策宣传。组织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专项活动、政策“集中宣传月”专项行动,分级分类创建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政策库。成立11个督导组,实地走访企业、高校、职业和技工院校、街道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等60余家,推动问题整改。1—8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4.7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6.95%,同比增加13.51%,超序时进度20.28个百分点。三是强力推进普通高中大班额占比高问题整改。分县逐校建立普通高中大班额整改台账,科学编制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项目清单。截至8月底,全省普通高中56人及以上大班额班级数1229个,大班额占比7.83%,较巡视反馈的14.84%下降7.01个百分点。实施2021年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项目226个,建设校舍规模397.1万平方米,拟增加学位9.68万个,截至目前已完工面积242.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91.2亿元,分别占年度任务的61%、60.6%。
12.深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出台《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对摆脱贫困的县(市、区),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每年预算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保持总体稳定,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二是强化脱贫地区项目建设。坚持项目早谋划、早建设、早见效,2021年中央及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已全部下达并安排到项目,其中产业类项目占比超过50%。三是推动脱贫地区综合保险扩面延伸。脱贫地区全面推动特色农业保险工作,将大棚蔬菜、茶叶、草莓等更多的特色农产品纳入保险范围,切实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截至8月底,脱贫地区特色农业保险覆盖脱贫户45.8万户,覆盖带动主体4368个。“防贫保”综合保险有序衔接推进,9月起为12.3万户次脱贫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0.7亿元,财政补贴92.5万元。四是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出台《关于推动茶产业振兴的意见》《2021年脱贫地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1年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截至8月底,全省1.3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28.3万户脱贫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脱贫地区符合建设标准、达到带动增收要求的园区3979个,自种自养达标脱贫户42.2万户。
13.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一是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召开省委国安委第三次会议暨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省委财经委第七次会议,推深做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方案体系。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协调推动高风险机构风险化解,组建金融领域有关问题联合整改小组,压实监管责任。对高风险银行实行“一行一策”,推进不良化解和定向募股工作。二是加大不良贷款压降力度。组织不良率超过警戒线的银行制定专项问题整改方案,按周监测不良指标。
14.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及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点、纳入省委年度综合考核,加强风险防范化解。
(二)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履行“两个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防范重点领域廉洁风险等方面问题整改情况
15.严抓严管责任落实。一是落实“一岗双责”。扎实开展2021年度党内政治监督谈话,省级层面谈话63人次,其中中管干部19人次,省管干部44人次;将谈话范围拓展到省属本科院校和省属企业领导班子党员正职,完成对30所省属本科院校51名党员正职、27家省属企业43名党员正职的谈话,进一步压实了省级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省辖市及有关省直单位、省属高校、省属企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定《关于对党内政治监督谈话结果实施政治生态评估研判的试行办法》,构建谈话后续整改“两报一看一评估”机制,针对谈话中指出问题,跟进督促问题整改情况,巩固拓展谈话综合效应。同时,通过通报重要情况、提请约谈、抄送“两书”等方式,压紧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对分管领域和部门领导责任。二是健全巡视巡察情况通报机制。将巡视有关党组织的反馈意见、专题报告等及时通报省级分管负责同志、省直主管部门和省辖市委,分类移交巡视材料,切实解决巡视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推动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体系。三是发挥民主生活会监督指导推动作用。加强对各地各单位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暨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的监督把关,严格审核会议方案、对照检查材料等,督促接受谈话函询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作出说明或检查。四是完善检查考核制度。将履行“一岗双责”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职述德述廉重要内容,在综合考核党建指标体系中强化对落实“两个责任”“一岗双责”等情况的考核,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省级领导班子成员反馈。
16.传导管党治党责任压力。一是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度落实。推动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省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作为省委巡视的重要内容,部署开展“大起底、改到位、建机制”专项行动,分2轮对61家单位现场调研督导。二是强化党建述职评议。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市委(工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会议,分领域召开省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省属企业党委书记、高校党委书记抓党的建设述职评议会议,组建指导组指导各地抓好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强化结果运用,印发2021年度基层党建“三个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传导工作压力,推动责任落实。三是强化党建综合考核。修订2020年度省委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在省辖市、省直机关、省属高校、省属企业党建考核指标中均增加了对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考核,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传导全面从严治党压力。
17.深化以案促改、以案示警。一是推深做实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聚焦“四看四促”,全面排查检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并抓好整改。编印严重违纪违法省管党员领导干部忏悔录,组织摄制《国资之蠹》《“背篓”里的腐败》《“黑伞”下的张狂》等警示教育片,指导各地各单位以典型案件为镜鉴,深化以案促改。二是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研究制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做深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围绕人防系统廉政风险等方面问题,向相关责任单位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三是加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采取问题线索处置、列席会议、专项检查、个别谈话、下沉调研等方式,加强对各地各单位政治生态分析研判。
18.加强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一是突出监督重点。认真落实关于具体化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的指导意见,深化运用“三查三问”机制,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六稳”“六保”任务、长江十年禁渔、乱占耕地建房清理整治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专项监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地见效。聚焦发现问题加强日常监督,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纳入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二是强化监督合力。深化政治巡视巡察,完成十届省委巡视全覆盖,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实施意见和履行巡视整改日常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加强巡视与纪检、监察、派驻监督的协调协作,增强监督合力。组织开展十届省委巡视发现问题“大起底、改到位、建机制”专项行动,巩固拓展成果运用,持续放大巡视整改综合效应。三是拓展监督实效。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追责问责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正面、负面清单,研究制定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定性及适用法规指引,进一步明晰工作路径和重点。
19.强化对下级纪委监委指导监督。一是深化省属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化省属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省属企业纪检监察机构“一月一报告”和定期述责述廉等工作制度,将落实监督责任情况纳入省属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省属企业纪委处置问题线索的规范指导,常态化开展对省属企业纪委执纪监督工作的督导检查和案件质量评查工作,不断提升案件质量。二是加强市县纪委监委问题线索处置指导督查。健全“乡案县审、市备案、省抽查”、“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等工作机制,指导市县纪委监委精准高效处置问题线索。三是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大全员培训力度,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举措,深化完善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下管一级制度,制发《绝不姑息》警示片,强化反面典型教育作用。围绕市县乡纪委换届、加强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
20.着力防控重点领域廉洁风险。一是持续加大惩处力度。1—8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各类问题线索46530件、立案1142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699人。二是持续扎紧制度笼子。出台《省委政法委协助省纪委监委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暂行办法》,梳理了政法队伍突出问题表现并列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整治范围。制定《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梳理研判省属企业专项整治的重点领域和环节,谋划开展省属企业违规决策、违规投资、违规担保、违规招投标“四个专项整治”,共查摆问题662个。三是持续深化警示教育。印发关于我省政法系统干警违纪违法问题有关情况的通报,指导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等开展政治轮训3342次,培训干警38.8万人次。督促推动省检察院部署开展“身边案给我的警示”专题警示教育,对重点案件开展专题剖析,提出改进措施。扎实开展银行系统专题警示教育,编印10名系统内原高管违纪违法忏悔录,组织旁听案件庭审,强化现场警示震慑。指导省属企业党委编印警示教育读本52本、拍摄警示教育片68部、通报典型案例203个。督促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投资集团、省公安厅等以身边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推深做实警示教育。
21.大力整治基层腐败问题。一是严厉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养老社保、惠农资金、医疗卫生等领域突出问题,监督推动有关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1—8月,全省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2369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433人。对2018年以来基层受理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线索进行大排查大起底,并抓好分类处置。二是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打伞破网”。组织省纪委监委负责同志分赴合肥、安庆等地开展专题调研督导,以点带面推动深入开展“打伞破网”工作。编写全省“打伞破网”典型案例,巩固深化“四清”攻坚战专项行动成果。结合换届工作开展专项整治,持续深入惩治“村霸”等农村黑恶势力及基层腐败。三是持续深化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督促基层认真落实《关于深化乡镇(街道)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截至目前,全省共设置387个协作区、派出1307个监察办公室、选配17945名村级纪检委员。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和监督“一点通”平台建设,在合肥等6个市部署开展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
22.深入整治形式主义问题。一是切实精简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召开省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印发2021年为基层减负工作具体落实举措清单,强化对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的刚性约束和动态监测,上半年,省级层面文件、会议同比分别减少31.4%、9.3%,开展督查检查考核25项,严格按照计划推进。二是坚决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全面清理“僵尸类”“空壳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目前省直各单位自查报告应用程序85个,清理整合34个,保留51个;16个省辖市自查报告245个,清理整合18个,保留227个。加强省市县政务服务系统统筹对接,97个省级政务服务系统已完成对接87个,10个无需对接,市域政务服务系统基本实现“应接尽接”;推进宿州市埇桥区218个系统对接整合,已全部完成销号。三是完善项目集中开工机制。召开全省经济运行分析督促暨重点项目推进视频会,对2019年、2020年全省集中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印发《高质量持续推进集中开工若干措施》,持续落实重点项目每月集中开工制度,对中央巡视反馈的6个项目进行分类施策,督促加快进度,强化责任追究,指导所在地纪委监委对相关责任人和组织提出问责建议。
23.持续整治官僚主义问题。一是加大突出问题纠治力度。结合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对不担当、不作为以及假作为、乱作为等作风突出问题靶向施策、精准纠治。1—8月,全省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68件,处理752人,党纪政务处分329人。二是紧盯民生领域强化监督。聚焦惠农资金拨付管理不规范问题,以检查、清理、纠正和规范惠农补贴资金滞拨闲置问题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管理难问题,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商品房延期交付问题,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聚焦拆迁安置难问题,部署开展专项治理,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三是跟进监督推动“大棚房”清理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回头看”。扎实开展“大棚房”清理整治“回头看”,排查问题36个,已全部整改到位。5—8月,根据全国“大棚房”问题“回头看”工作部署,对设施农业项目进行拉网式排查,累计排查农业棚室92.45万个,总面积98.39万亩,督促整改到位问题37个,常态长效监管问题33个。部署开展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持续整治农村改厕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突出问题。全面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召开全省农村厕所革命电视电话会议,研究制定《关于高质量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指导意见》。
24.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一是保持高压态势。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作风建设交叉检查,对典型问题加大通报曝光力度。1—8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08起,处理2486人、处分1316人。二是坚持举一反三。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违规吃喝、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查纠工作。1—8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1340起1734人,党纪政务处分987人。三是深化标本兼治。加强对“四风”问题典型案例特征的分析把握,研究制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案释纪工作实务》,督促指导各地对典型问题紧抓不放,立行立改,标本兼治。
(三)关于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领导班子建设和选人用人工作等方面问题整改情况
25.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一是大力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党校主体班集中学习、网络培训等方式,谋划推进“1+6+1+N”行动计划,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史等方面的学习教育,目前全省已组织学习培训23.6万余人次,其中省级已举办44个主体班次、培训干部2500余名。二是建立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签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工作合作备忘录》,制定沪苏浙皖互派干部人才挂职交流工作方案,推动长三角地区干部挂职、跟班学习和实践锻炼制度化常态化,目前与上海首批已互派14名干部挂职交流,近期还将与江苏、浙江互派24名干部挂职交流。启动实施赴沪苏浙跟班学习“千人选派计划”,全省已对口选派623名干部赴沪苏浙实践锻炼、跟班学习,10月份将启动第二批选派工作。三是深入落实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印发2021年委托省直单位举办专题培训班计划,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等举办专题班13期、培训干部1900人次,目前已落实专题班6期、培训950余人。举办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学党史、强动能、促一体”专题培训班,组织104名县(市、区)委书记分赴上海、浙江、江苏开展专题学习培训。在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设立“安徽乡村振兴学院”,加强乡村振兴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谋划开展第1期轮训班教学培训工作。依托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加强干部改革创新、经济金融等方面能力培养,目前已有23.6万名干部参学。四是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结合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有针对性地选配具有专业素养、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的干部。突出岗位历练,综合考虑班子来源、经历结构,切实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党委换届后,领导班子与上届相比,实现平均年龄进一步降低,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任职经历、班子结构、来源渠道进一步优化的目标。
26.带头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一是进一步提升民主生活会质量。省委带头严格执行《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1月25日召开省委常委会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常委之间开展了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4月28日召开省委常委会中央巡视整改暨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常委同志注重从思想上挖根源、从政治上找差距、从作风上查不足,相互之间提出了有辣味、见筋骨、真帮助的批评意见。二是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7月16日,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省委办公厅综合调研室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同支部党员一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交流学习体会,查找差距不足,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三指导组到会指导。今年以来,省委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2020年度组织生活会、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或党小组集体学习研讨、主题党日活动等,强化党性锻炼,加强思想交流,切实把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严在经常、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对下级党委(党组)督查指导。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参加指导阜阳市委常委会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暨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其他省委常委和党员副省长分别参加指导省辖市委和省直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监委机关等跟进做好民主生活会指导督导工作。
27.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一是制定改进举措。通过调整和规范省管干部选拔任用有关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员制度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干部群众对选人用人工作的知悉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二是突出政治标准。深入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省委“六选六不选”用人要求,结合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严格执行政治素质考察办法,通过开展政治素质正反向测评、实行政治鉴定“双签字”等5个步骤,全过程考察识别干部的政治素质,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三是坚持实干导向。2020年以来,全省在疫情防控一线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干部69名,在防汛救灾一线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干部166名;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干部3475名。四是深化“三案”精准管理。强化动态维护,注重结果运用,定期形成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报告,为精准选人用人提供参考。
28.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统筹谋划。一是强化干部统筹。印发做好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通知,对换届年龄界限、专业干部配备和年轻干部配备数量、比例等提出具体要求,建立“六备案一督查”工作机制,确保换届政策要求落实到位。二是落实规划纲要。组织开展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情况自查督查和中期评估,制定实施《省管领导班子配备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操作办法》《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落实情况函告办法》。举办全省组织部门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工作研讨班,赴马鞍山、六安、淮北等市就县乡领导班子建设及年轻干部、“女少非”干部工作情况开展调研。三是注重培养使用年轻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统筹做好优秀年轻干部使用培养工作的通知》,选派年轻干部参加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中青班培训。四是发挥职级晋升的激励作用。对政治素质好、实绩突出、敢于担当、符合条件的及时晋升职级。
29.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一是加大调查处理力度。要求未及时报告子女移居情况的领导干部书面说明原因,对相关人员分类给予责令检查、批评教育等处理。二是强化教育培训。举办全省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专题培训班,印发给各省管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一封信及《个人有关事项易错易漏点》《即时报告事项须知》,组织对全省2020年度集中报告表逐人逐项进行审核,发现问题直接指出、现场指导,提升填报质量。三是健全制度机制。制定《查核结果认定与处理操作细则》《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填报情况“三级联审”机制》《查核比对规程》,修订《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审核及录入汇总操作规程》等制度规定,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30.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一是充分发挥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进政法系统、省属企业、高校党的建设,审议通过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度工作要点和上年度省直有关单位落实要点情况报告,调整完善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领导小组职能作用。二是部署开展“找差距、抓落实、提质量”专项行动。印发《关于开展公办高校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找差距、抓落实、提质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制度机制、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和党建责任等4个方面开展专项行动,补齐工作短板,提高党建质量。三是压紧压实高校党建责任。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制定出台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开展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情况调研。针对中央巡视反馈的个别大学的问题,及时约谈学校党委班子并进行现场督导,目前该校已召开校党委常委会会议听取党建工作汇报,举一反三查摆4个方面问题,明确9项整改任务,已全部整改完成。
31.着力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一是健全完善县(市、区)直机关工委设置。印发《关于做好中央巡视反馈基层党建方面有关问题整改的通知》,督促各地全面开展县(市、区)直机关工委设置及专门工作力量配备情况摸排整顿工作。截至目前,芜湖市所属7个县(市、区)均单独设立机关工委,配备38名专职工作人员;全省104个县(市、区)均有人专管县(市、区)直机关党建工作,其中已单独成立工作机构的99个。二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举办全省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培训班,指导推动市县两级举办培训班355期,其中发展党员工作业务培训班140期,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培训班215期,共培训37708人次。三是建立检查通报机制。组织市县两级每半年分别抽查一次农村新发展党员程序情况,督促整改问题,通报典型案例,推广经验做法。今年以来,各市县已抽查乡镇967个,查看农村新发展党员档案4926份。
32.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一是严肃查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研究制定调查问责工作方案和监督推动整改工作举措,以有力监督推动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等责任追究和问题整改工作落细落实。二是坚持激励约束并重。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增加激励担当作为考核分值,开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专项督导,选树担当作为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动力。
(四)关于巡视整改责任压得不够实等方面问题整改情况
33.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论述,专题举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培训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加快推进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安徽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关方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高层次开放平台建设等工作。三是强化对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建立重点对外投资合作企业联系制度,安排专人对接联系30家重点企业,推动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省级外经促进政策资金项目的通知》,对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实体经济项目给予补助。
34.切实解决惠农补贴资金滞拨、闲置等问题。一是督促推进问题整改。对审计发现“一卡通”信息错误的具体问题,督促怀远县及时组织乡村对涉及的农户信息进行全面核查,510名农户“一户多卡”均已销户,4980名农户信息已据实更正,128名农户因户主变更已作出调整。同时,结合社保卡替换“一卡通”账户工作,积极推进以社保卡作为补贴资金发放载体,确保信息准确、一人一卡。二是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在全省开展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滞拨闲置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聚焦纳入“一卡通”发放管理的2019—2020年度中央、省、市、县各类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通过县级自查、市级复查、省级抽查等方式全面查摆问题,发现的涉及补贴资金应纳入未纳入“一卡通”发放等有关问题已全部整改。同时,按照《预算法》相关规定,及时将2021年中央及省级惠农补贴资金拨付到有关市县。三是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发放工作的意见》,指导县级政府规范操作规程,督促县级财政部门加强沟通、监管,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准确安全发放。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的补充通知》等,加强对惠农补贴资金规范化管理。公布安徽省省本级惠农补贴政策清单52条,指导各市、县(市、区)公布惠农补贴政策清单5924条,提高群众知晓度与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5.建立健全“违规经商办企业”“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整改长效机制。一是强化政策落实。强化干部选拔任用方案预审制度落实,加强对执行机构编制政策规定情况的审核把关。继续将执行机构编制政策规定情况作为选人用人专项检查重要内容,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抓好整改。二是加大整治力度。对省直单位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整改不到位不彻底的4家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推动问题及时完成整改。坚持举一反三,深入开展工作抽查,防止违规问题反弹。三是提升整改实效。将省直党政机关以及一类公益事业单位目录嵌入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系统,健全完善从源头上防范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的长效机制。
三、持续巩固拓展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
总体来看,我省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省委清醒认识到,整改成效还是阶段性的,整改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既定的整改措施落实还不够到位,标本兼治的任务任重道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一是成效巩固还需持续发力。少数问题整改与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一定程度存在总结经验做法不够、推动面上工作不够的问题,整改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个别问题还需持续整改。个别问题整改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复杂性,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教育短板较多等问题整改还需要纵深推进、持续深化。三是长效机制还需持续健全。有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共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整改,距离建立健全整改长效机制还有差距,举一反三、深化改革、补齐短板、完善制度还不够,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不断做“加法”、补漏洞。
下一步,省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续履行好巡视整改主体责任,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常抓不懈,一体推进学党史、抓整改、正作风,对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开展“回头看”,持续巩固整改成果,对正在推进或需要长期整改的任务,进一步细化完善时间表、施工图,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以整改的实际成效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打造“三地一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进一步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决策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有关重要论述制度机制,做到组织学习第一时间、谋划工作第一步骤、落实任务第一要求、督查考核第一内容,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转化为安徽的语言、符合实际的措施,确保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
二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从政治上观察形势、把握大局、发现问题、明确方向、掌控风险,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记“四个服从”,恪守“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坚定地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省“五个扎实”、“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围绕国家实验室、自由贸易试验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重大政策,围绕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培育壮大十大新兴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等重大任务,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工作,认真履行肩负的使命职责,以精准务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是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认真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压紧压实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持续巩固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成果,毫不放松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
五是进一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地方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持续加强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优化全省干部队伍结构,完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做好容错纠错工作,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六是进一步抓好中央巡视整改任务落实。坚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把抓好巡视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整改推进机制,切实解决共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防止前紧后松、虎头蛇尾和“过关”心态,确保巡视反馈问题改彻底改到位,向党中央、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电话:0551-;邮政信箱:安徽省合肥市中山路1号省委督查室,邮编;电子邮箱:ahswdcs@ahsw.gov.cn。
中共安徽省委
2021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