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瀫随笔(2)复活四百年茶禅曲韵——李渔家茶的文化定位
请长按二维码或点上方蓝字“观瀫采兰”关注我!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
兰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建县一千三百多年来的历史沉淀,丰富的名人古迹、民间传说资源,给后人留下了厚重而珍贵的文化财富。一代新兰溪人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为名优品牌、旅游开发插上文化的翅膀。如云山街道开发的与黄大仙传说有关的“大仙菜”,诸葛开发的与诸葛亮相关的“智慧糖”、“行军菜”等,都随游客的传播而声名远扬。
科班出身的茶人姚水滨,在李渔故里永昌街道夏李村一带,拥有千余亩茶园。他的英特茶业有限公司是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示范茶厂,相关产品分别获得全国名茶评比和浙江省绿茶博览会金奖,该公司的茶园基地伊山,正是当年李渔旧居“伊园”所在地。这位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戏剧大师、“清代白话小说第一人”、明清休闲文化倡导者,400年后与乡里姚水滨,在绵延数十里的茶园不期而遇。
遭遇李渔“真茶客”
陆羽之《茶经》开篇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李渔在四十岁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兰溪夏李村的伊园里。据古籍记载:南方有小城,城以兰名。兰城之西有一山,名曰伊山,高十数丈,绵延数里,遍栽嘉木。伊山之麓,竹林篁篁,流泉淙淙。伊园别业,居者李渔,四百年后,人去楼空,曲韵犹存,嘉木长青。
姚水滨曾一度陷于本地茶叶品牌纷杂、脱颖而出乏术的无助之中。他遍访名家、搜罗先贤遗著,常常在孤灯黄卷中与400年前李渔对话。
相传李渔构筑“伊园”时,有好友自仙霞深山掘得野茶种树数棵相赠。李渔将所赠野茶栽于伊山,悉心栽培,后逐渐蔓延形成伊山茶园,故后人均以李渔为伊山茶园始祖。
“李渔爱茶,真色真味,筑园之内,必植茶树,游历之处,必访茶友。品茶写茶,以物言志,惜之切切,挥毫传世。每逢客至,李渔便用伊山泉烹伊山茶以待之,‘漩烹佳茗供佳客,犹带源头石髓香’,香沁心脾,郁结云散,作诗赋曲,其乐融融。”
后李渔侨金陵(南京),客武林(杭州),著曲演戏,刊籍筑园,期间交游甚是广泛,在与他交往的、有文字记载的800余人中,上至位高权重的宰相、尚书、大学士,下至三教九流、手工艺人,遍及十七省、二百余州县,其中不乏当时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如江宁织造、曹雪芹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清初的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孶等“江左三大家”;王士祺、施闰章、宋荔裳、周亮工、严灏亭、尤侗、杜濬、余怀等“海内八大家”以及 “燕台七子”、“西冷十子”中的多数都与他过往甚密。而来自家乡伊山的李渔家茶,是李渔与人交往中除诗词曲赋外最珍贵的馈品,时人都以得之而幸。年年春头,李渔都从家乡备茶北上,馈赠友人。李渔家茶因此绵延不绝,脉传至今。
李渔毕生在文苑中辛勤耕耘,为后人留下了600余万字的精神财富。李渔之著,当数《闲情偶寄》,誉为百科全书,生活之事,面面俱到。举凡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此书之中,竟然无一不备。
其中一段关于茶具的论述,研考细微:“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针对时之砂壶唯美论反驳道:“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然,一幽便可忧,再幽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他对贮茗之具亦有祥考:“贮茗之瓶,止宜用锡,无论磁铜等器,性不相能,即以金银作供,宝之适以崇之耳。”
李渔著作和戏曲中,多及茶事,小说《夺锦楼》第一回“生二女连吃四家茶,娶双妻反合孤鸾命”便是其一;由其改定的小说《金瓶梅》借茶说事,名目繁多;又有戏曲《明珠记·煎茶》一段,以茶为媒,促成恋中男女相见,传为佳话。 李渔者,乃一真茶客也。以茶叙事,以茶说理,以茶传情;爱茶植茶品茶写茶,托物言志;茶事茶理茶人茶道,面面俱涉。伊山嘉木,绿意长青,400年禅茶曲韵,呼之欲出。
风生水起“炒”家茶
姚水滨在旁征博引、兼容并收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李渔真茶客”这一文化资源,把兰溪的茶产业与李渔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创建了具有兰溪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李渔家茶”品牌。
“李渔家茶”,一个古雅、亲切,包含浓郁地方文化特色,适合识别、传播和策划包装的本土茶叶新品牌横空出世。
2007年底,他委托茶界朋友,在杭州找到一家知名策划公司,砸了几十万,对“李渔家茶”进行全面品牌策划。
李渔故里伊山家茶,肥壮多毫、郁翠润泽、清香幽远、甘醇鲜爽,李渔谓之“互芬齿颊”,有“溢、多、味”的赞论。曰:“雨雾温润,嘉木滋长。纤毫沾露,茶之极品;春芽洇雾,茶之嘉品;雏叶沐雨,茶之良品。”
按照李渔对伊山茶的赞述,李渔家茶对产品进行品质细分,推出“伊山毫露”、“伊山芽雾”、“伊山叶雨”等系列珍品家茶。一场品牌茶叶文化“炒”作大戏拉开帷幕。
——2008年3月,适逢兰溪市“两会”召开。上千份包装新颖别致,包含浓郁本土文化的“李渔家茶”新品,夹带着春天的气息,送到与会代表手中。“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李渔家茶大手笔占据“制高点”,迅速传播。
——同年4月,姚水滨邀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会、浙江省农科院、省农业厅等国内茶界专家学者权威人士,来兰溪参加李渔家茶品牌恳谈会。市四套班子领导、农口各局局长也纷纷到场,听取专家们为兰溪茶叶自创品牌“画龙点睛”。
——2009年,李渔家茶走进寻常百姓家。系列市民免费“品茶会”在超市、公园、门店陆续展开,并向市民发放问卷调查,悉心听取老百姓对家乡自创茶叶品牌的意见和建议。
三年时间,姚水滨耗资上百万,让一个“无中生有”、名不见经传的本土茶叶品牌风生水起。
他说:“叫一个名字,创一个品牌简单。而真正培育、延续一个优秀的地方名牌,那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漫长的过程。”
只要一有机会,姚水滨就会抓住良机,适时推广自己的品牌。2013年7月1日,兰溪至南通快特快正式开通营运,途经杭州、上海、无锡、南京、扬州等主要旅游城市,堪称是一条“旅游经济黄金线”。他印制1500套纪念杯,在开通那天送给首趟乘客,让李渔家茶搭乘上这趟珍贵的“形象转播快车”。
伊山之麓,一见方塘。池塘两岸,一边戏台高筑,一边茶坊静卧,亭台轩榭,水阁廊廻,这就是姚水滨规划筹建的李渔茶事园。他设想未来的李渔故居,能有一座类似于“伊山别园”的建筑,把兰溪戏曲巨匠、休闲文化达人李渔的生平史料、经典巨制、学术成果、研究文献等,通过展览陈列馆的形式,向游客展示,并藉此传承后世,借助现代旅游观光业,把李渔文化发扬光大,让李渔家茶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