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依托茶叶种植传统优势!梅州蕉岭积极探索茶业富民强县之路

2022-05-05 01:06:51热度:126°C

 

从种茶、制茶、卖茶到塑造品牌、带动增收,推动三产融合,近年来,蕉岭县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充分发挥山区富硒水土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坚持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做大扶强富民茶、特色茶、品牌茶,让“茶业”产值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寿乡好山水 种出富民茶

“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春天采茶抽茶芽,快趁时光掐细茶……”清明前后,在新铺镇黄坑村茶场,一畦畦、一层层依山而种的茶树,吐露新芽,芽嫩茶香,碧绿连绵。置身于茶园里埋头劳作的茶农王新珍边纵情放歌,边指尖翻飞,与同伴们自如地穿梭茶垄间有序采摘着新茶。

“茶忙时节,我们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会统一乘车到茶场来采茶。一天大概可以采50斤茶青,工钱每天能领到120元。”王新珍告诉记者,她已经有10多年的采茶经验,每年的春茶采摘季节,她都会过来茶场帮忙采茶,半个月的采摘期可以给她带来2000多元的收入。

“我们黄坑村种茶历史悠久,基本家家户户都种茶。目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超过2500亩,预计今年毛茶产量约为12万斤,成品茶年产值将超1000万元。” 黄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钰明介绍,得益于当地地理环境优渥,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等资源优势,该村出产的茶芽柔软、茶叶肉厚,香气清雅,韵味丰富。目前,新铺镇黄坑村(黄坑茶叶)已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茶叶更是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一片片“金叶子”成功带动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

因茶致富、因茶兴村的故事还在南磜镇蓝源村上演。“因我们蓝源村山高林密,空气清新,且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所以我们出产的蓝源茶色泽翠绿、叶嫩匀齐,细品之便会得出‘香甘滑’的结论。目前我这家庭农场茶园面积约为170亩,年产量约为3000斤。” 在蓝源村山支山家庭农场,记者见到了正在品尝今年自家头盏春茶的农场负责人黄开益。作为当地的种茶大户,他表示,今年气候适宜,茶叶量质双增,预计能卖个好价钱。

俗话说“好山好水种好茶”,蕉岭县因境内属亚热带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十分适宜茶叶生长。“我县约有1.3万亩茶园。主要茶产区分布在新铺镇黄坑村、南磜镇蓝源村、多宝村、皇佑村、三圳镇磜背村、长潭镇百美村等地,主要加工蕉岭绿茶、单丛茶、乌龙茶红茶等系列产品。”据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蕉岭县依托资源禀赋,强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大力发展茶叶规模化种植,给当地群众增加就近就业机会,吸引越来越多人投身到茶叶产业中,使其成为茶农、茶企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创新增实效 “智”造特色茶

生态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茶农的匠心与智慧则是茶业生生不息的源泉。走进梅州市均保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未见茶叶,先闻茶香。该公司总经理、蕉岭县茶叶协会会长张伟山正指挥工人有条不紊地运作炒茶机,进行着制茶的各道工序。而在另一处车间里,其父张均保则先将新鲜采下的茶叶进行“碰青”处理,准备手工制茶。

晾青。

“‘山旮旯里猪兜窝,色润香纯滋味浓;三百多年话经典,饮誉海域美名扬,’这句俗语里提到的‘猪兜窝’就是我们这儿。我自小在茶山里长大,阅茶无数,算起来,制作手工茶也有四五十年的时间了。” 张均保笑道。他告诉记者,2021年,“猪兜窝茶制作技艺”入选蕉岭县第八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儿子张伟山便是该技艺的传承人。“传统制茶工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非遗文化可不能丢,好在现在我儿子‘接了衣钵’。” 张均保说

揉捻。

“作为新一代茶农,我时常还会坐在铁锅前手工炒制茶叶,用手掌感知茶叶的温度,制作汤色清绿,香气醇浓的猪兜窝茶。但传承亦要有创新,例如我正在探索制作市农林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发的‘柚花茶’,将柚花和茶叶有机融合,茶吸花香,花益茶味,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值。” 张伟山边说边冲泡了一壶柚花茶给记者品茗。“柚花茶不仅有茶的清香,还留住了春天的柚花香,具备打开市场的潜力。但目前茶种我们主要还是以小叶水仙为主,为了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能力,我在基地又新开辟了数十亩地,引进黄金芽、龙井43号等优质茶新品种种植。” 张伟山说。

烘烤。

“茶,并不‘止’如此。“来,喝了‘新’茶,再来尝一尝‘新’糖。身边的朋友尝过都说很好吃。”张伟山告诉记者,他计划以委托加工的形式,将茶叶深加工产品比如茶叶糯米酿酒、茶叶糖等大力推向市场,逐步把茶产业做大做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茶园管护,将品种选优、提纯、扩繁、扶壮,同时,全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茶旅融合,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宣传销售渠道,让更多的茶叶爱好者了解并亲身走进我们的茶园来品尝世界长寿乡的优质绿茶。”对于今后的发展,张伟山胸有成竹。

抱团谋发展 做强品牌茶

“过去我们想的是怎样把茶叶做好,如今要思考‘茶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凭借多年种植茶叶的经验,黄开益深刻认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唯有做强品牌,握指成拳,抱团发力方有新机。

“我们农场远离城区,即使是从南磜镇的圩镇开车前往,也需要耗费近20分钟的路程。但我们农场四周都是竹林,生态环境非常好。抓住这一特点,我申请注册‘广东生态茶园认定企业’,成为蕉岭第一家获得该认定的企业,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黄开益说。自己吃上“螃蟹”后,黄开益还牵头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村民种茶增收。目前,这个合作社已吸纳带动10多户村民参与。“平时我还会向茶农传授现代化种茶、制茶知识,引导茶农使用有机肥,加强茶园管理,并采取收购茶青的方式,要求茶农按照标准规范种植和采摘,对符合要求的茶青实行保价收购,调动当地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再进行统一加工、包装和销售。一套动作下来,我们蓝源茶的品牌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茶场生产的茶叶不仅畅销粤港澳大湾区,还卖到了北京、浙江等地,价格也随之提到了200元至300元一斤。”

依山而种的层层茶树,吐露新芽。

茶叶品牌打造好,发展茶叶产业的基础就牢。“我们村现有‘HK’牌和‘猪兜窝’两大品牌。近期,我们已经开始试水短视频直播,效益还不错。” 曾钰明说,在黄坑村,当地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农户签订协议,带领茶农入股享红利,扩大种植规模,强化品牌建设,全力推动茶产业实现从“小、散、弱”向“集、聚、强”发展。

“多年来,我县积极引导各地茶企不断提升茶叶质量,擦亮本地茶品牌,树立了‘蓝源茶’‘黄坑茶’‘多宝富硒红茶’等一批品质高、叫得响、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品牌。培育茶叶经营主体68家,含市级龙头企业2家,取得SC认证7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家。‘蕉岭绿茶’先后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还通过成立茶叶协会,实现茶企和茶农技术和信息共享,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下来,我们将主要围绕茶产业基地建设、市场拓展、品牌发展、茶文化挖掘等方面,在扩面提质、做优做强、服务保障下足功夫,进一步打响‘蕉岭绿茶’品牌,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该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金叶子” 叩开幸福门

一路的采访中,许多张笑脸让人印象深刻。哼着《采茶歌》的王新珍笑着——她开心的是,蓝天白云下,在环境优美的茶山中,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抢抓时节采茶增收。

喝着头茬春茶的黄开益笑着——他开心的是,通过严控茶叶品质,蓝源茶品牌声名鹊起,逐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不断试验的张伟山笑着——他开心的是,作为蕉岭县茶叶协会会长,他看到各地茶企、茶叶合作社发挥起作用,为茶农更好地遮风挡雨,终于不是单打独斗了。并且,还学会了用新思维种茶制茶卖茶,延长茶业链条,提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信心。

每张笑脸的背后,是这些因茶致富人心里浓浓的幸福感,也是近年来,蕉岭县不断整合资源,合力推动茶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从规模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有力注脚。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眼见着,寿乡大地,无限春光里,“这壶茶”热起来了,价格涨起来了,品牌亮起来了,产业融起来了,茶农笑起来了!

文字:梅州日报记者 丘琼

图片:梅州日报记者 钟小丰

特约记者:廖静宜 丘林强 汪敬淼

编辑:李舒宇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0324548 45481872 18725022 50225454 54545418 54182011 20114519 45195137 51374238 3523'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58622) and MATCH(title) AGAINST('50324548 45481872 18725022 50225454 54545418 54182011 20114519 45195137 51374238 3523'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