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为什么我们熟悉的茶是一片一片,而日本抹茶却是粉末状的

2022-05-04 19:00:24热度:103°C

为什么日本的抹茶是粉末状,而我们熟悉的茶饮却是叶片模式呢?今天就请大家随著小编的脚步,一起窥探这抹茶的绿色神祕。

北宋黄庭坚有首律诗〈寄黄几复〉: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用精练的辞语,堆叠的语彙,一连串的画面,将相聚之乐、离别之苦,种种复杂的情绪完整传递,堪称是横亘千年的经典名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以为饱经风霜的黄庭坚只会喝酒,因为只有酒,才能抒解他贬官迁徒的流离之苦。不过后来读到他的词作,才知道原来他也是一位品茶高手: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黄庭坚《品令・茶词》

读完上阕引文,看官们不免狐疑,明明题目写著「茶」,怎么文字裡看不到茶字的身影?原来宋代以前的饮茶和我们现在熟悉的「泡茶」不同,里头有好几个千百年前才用的专有名词,且待小编一一解释。

宋代文人饮用的茶叶,茶农会在烘焙过后,放入雕有龙凤图案的金属模具,用力压之后,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称做「龙凤团茶」。这种团茶饼工法细腻,拆开封装后,茶饼上头自然形成龙凤飞舞的形状,珍贵异常,只有贵族才享用得起,黄庭坚是北宋进士出身,引文中的「团团饼」显然就是这种高级茶饼。

作者用拟人的口吻,诉说「龙凤在团饼上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拨开,让龙凤各分南北,孤孤零零。」紧接着「金渠体净」,这是一种圆弧形的金属凹槽,光亮明淨,作者用「渠」来形容凹槽,想像力丰富。而从龙凤拆分下来的茶饼,将其置于「金渠凹槽」,用一只轮状的磨具,「只轮慢碾」,紧压茶饼上,顺著凹槽的弧度,像车轮行走一样,来回碾压。

一团团的茶饼块,透过反覆碾压之后,逐渐变成细小的粉末,作者用「玉尘光莹」来形容,就好比是翠玉的尘末,晶莹剔透散发著迷人的光泽。

事实上早在唐代就已经发展出碾磨茶叶的饮茶模式,唐代著名陆羽《茶经》〈六之饮〉篇,介绍时下流行的饮茶模式,计有: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

看官们是否注意到那熟悉的身影?「末茶」即「粉末之茶」乃是日本「抹茶」的前世书写,唐诗中仍保留这样美丽的画面:

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皇甫冉《寻戴处士》

「药」可理解为茶(此为抽换词面修辞),摘取下来的新鲜茶叶,在竹房曝晒、乾燥,然后再到院子裡头捣磨,这不正是黄庭坚「只轮慢碾」的製茶过程吗?原来在中国古代早已经流行了我们当代的热门饮品:

「末茶」是她的前世名称,形容「玉尘光莹」的静态倩影;而「抹茶」则是今身的时尚,描绘製作流程的捣茶精緻。

一抹茶香萦绕鼻间,一末茶粉翡翠入帘。千年精酿的绿色工艺,透过职人精神的细心呵护,完整美丽重现在眼前,品茗啜饮之际,您品得出那种蕴藏千年的感动吗?

然而感动之馀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美丽的绿色工艺最后会在中国失传呢?原来「怀璧其罪」,她的美丽正是她失传的原因。

「末茶」制成的工法太过繁琐,通常只有贵族顶端才享用得起,明朝朱元璋即位后,他是一位平民皇帝,为了遏止这股美丽奢华的歪风,于是下令废止曾经盛极一时「龙凤团茶」,改由一般的「散茶」替代。

而由于烘焙技术的进步,改良之后的「散茶」已经不需要研磨,直接用热水浇灌即可享用,相较于制程耗工、价格昂贵的「末茶」,散茶不仅方便而且价格亲民,于是饮茶变成是一种平民的时尚流行,而那曾经风靡唐宋中国长达数世纪的绿色工艺,也就真正化身为茶末,消失在历史灰烬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