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茶界】好茶出“清新”擦亮茶品牌
谷雨时节,雨后细密的露珠附在茶叶上,晶莹透亮。驻足清远市尚品德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尚品德茗”)茶园种植观光区,放眼望去,周边几个山头一排排茶树长势喜人、一片片叶子苍翠欲滴。
尚品德茗于2019年进驻清新区龙颈镇,现已完成第一期1100亩茶园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将致力打造“智慧茶园+特产种植+农旅融合+电商特色产业+生态型农业主题公园”的农业综合体项目。
引进大型茶企的背后,清新布下茶产业发展“先手棋”。
清新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生态优势突出,孕育了笔架茶、蒲坑茶、骆坑茶、石坎木古营茶、鱼坝风云茶、秦皇山茶、禾云飞鹅茶、石马大坑茶8个本地特色山茶。厚植优势,以茶兴业,以茶富农。近年来,清新区大力做好“茶文章”,通过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擦亮茶品牌等举措,不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品牌基础▶▷
大文豪苏东坡也“漫品笔架茶”
春分过后,笔架山茶业有限公司的上千亩茶山一片新绿,工人已经在忙着采茶制茶,一叶一芽,蕴藏春色;一拈一摘,皆是风景。
工人正忙着采茶。
这时候采摘的是春茶,春茶分为明前茶、清明茶、雨前茶、白露茶。“春茶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笔架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新才介绍,茶树经过冬天漫长的休眠,积聚大量的营养成分。
清远是广东茶叶的重要产区,形成以英德市为中心的英德红茶区、以三连一阳为主的北部高山绿茶区、以清新区为主的中小叶品种陈香茶区。近年来,产自清新区的笔架茶、蒲坑茶等逐渐形成加工技术规范,笔架茶、蒲坑茶还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入选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传,早在唐朝时期,清远笔架茶便畅销海外,饮誉九州。宋代苏东坡游飞来寺时,就吟过“愿为中宿客,漫品笔架茶”等佳句。历朝历代,清远城的茶商巨贾,对笔架茶的购销十分看重。
另据《清远县志》记载,“清远茶以笔架山为最,三伏炎热,经宿如故,其解暑消滞之功无与伦比”。从中不难看出,笔架茶等产自清新的茶叶品种,既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如今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我们也提出打造健康茶的方向,着手开展制作工艺的改良提升。”张新才说,作为长期以来清新区最大的茶叶企业,笔架山茶业有限公司长期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无论是茶树种苗、生产规范、科学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为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奠定基础、培植优势。
近年来,清新区积极促进笔架茶制作工艺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制定《蒲坑茶加工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对蒲坑茶毛茶、蒲坑茶工艺流程也作出规定,茶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迈进“快车道”。清新区农业农村局统计,截至2021年,清新区全区种植茶叶面积达2.5万亩,茶产业总产值达7386.46万元,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规模效应▶▷
龙头企业引领农业增效、村民增收
在太和镇坑口村,近年来通过以笔架山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合作开发“一村一品”,多层面多渠道带动村民大力发展笔架茶产业。其中,笔架山茶业有限公司出资,通过统一收购茶青、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监督管理“四个统一”进行开发打造笔架茶品牌。
同时,为保证质量的稳定,该公司还加强茶农种植技术的指引,并通过统一标准化生产保障制作品质。“一个产品的起步、一个品牌的打响并不容易。”接触茶产业近30年的张新才颇有感触,产业发展一荣俱荣,不仅自身公司要发展,还要积极联农带户,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发展共赢。
龙头企业和项目经营模式成熟、关联性高、带动力强,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牵紧的“牛鼻子”。在清新,不仅“本地虎”虎虎生威,还有“过江龙”激活一池春水。
位于龙颈镇共和村的尚品德茗茶叶生产基地项目内,现已种植青心一号、鸿雁十二号、英红九号等6大茶种茶苗共约35万株。
“大部分茶树在去年初栽种。”尚品德茗总经理方兆贤介绍,项目整体用地规划5000亩,已完成1100亩茶园种植,并加快建设茶叶生产加工中心、农产品深加工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冷库、产品研发中心等配套设施。
根据规划,未来该公司将围绕“智慧茶园+特产种植+农旅融合+电商特色产业+生态型农业主题公园”的总体布局,构建起“线下实地体验、线上平台销售,企业示范引领”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视线转向石潭镇格水村,汇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把茶叶塞进切开的野生柚子里再缝合起来,做成柚合茶,里面的茶叶,就是当地有名的蒲坑茶。该公司还创新开发柠檬茶、黄皮茶等多个品种,推动规范化发展,打造游、娱、购于一体的发展格局。
“石潭镇是蒲坑茶的重要产区,正努力探索精品+大众的路线。”石潭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潭镇蒲坑茶种植面积达8000亩,年产值6000万元,当前已成立蒲坑茶协会,积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并加大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优化产业链,打造蒲坑茶“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抢抓风口▶▷
“90后”夫妻扎根乡村短视频带货
在龙颈镇车头村北楼嵩茶的200多亩茶山上,丈夫黄汝杏拿上手机拍摄,妻子丘敏宜当起“出镜主播”,走到茶树旁娓娓道来,开展短视频带货。茶树生长环境好、茶园山清水秀、茶叶清香甘甜、自然生长不施农药,这些都是这对“90后”夫妻黄汝杏和丘敏宜介绍自家茶叶的“关键词”。
清新区不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春茶是一年中最好、最有价值的茶叶,我们抢抓短视频风口积极带货,现在80%的产品都已经线上销售完毕。”丘敏宜说,春茶单价从300元—500元都有,每年的春茶都有客户提前预订。
他们是回流乡村发展茶产业的“新生力量”。2009年以来,丘敏宜的父亲创办茶园。为帮助茶园拓宽销路,丘敏宜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茶园,积极参与到大型活动的展销中来。“但是这些展销效果有限,加上疫情影响,茶叶销售面临困境。”丘敏宜说,也因此,夫妻两个人谋求转变,将希望寄托在短视频和线上销售渠道上。
2021年初,他们开始制作发布短视频。一年多过去,两人的短视频账号现累积数万粉丝、单条视频阅读量最高超过100万,通信录过万人。
“从拍摄、剪辑到上传发布,每个环节都需要去摸索。”黄汝杏说,就这样,两小口靠着一台手机、一台航拍机,当起了茶山里头的自媒体人,依靠清晰的定位、坚持站在观众视角等,短视频逐渐出现爆款,并带来客流变现。
有趣的是,二人原来也是因茶结缘。“我是在一次展销中发现这茶很清香,认识了她,后面在美林广场的展销中又见面,渐渐地就走在一起。”黄汝杏说,后来双方拍婚纱照,还特地将茶园选作拍摄点之一,婚后也专注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
“乡村发展越来越好了,我们从小喝茶长大,对茶有深厚的感情,希望扎根乡村、通过自己的能力带动家乡发展。”丘敏宜说。
在清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流,成为发展茶产业的新生力量。
肩上挎着一个浅蓝色茶筐,龙广浩熟练地将茶叶采摘下来,放入筐中。他是龙颈镇本地人,也是“80后”,从尚品德茗进驻之初就来到该公司工作。
“龙颈以前就有很多茶场,大家喜欢喝茶,现在大企业种植规模更大、制作工艺也更加标准化,希望未来家乡优质茶叶的知名度更加响亮。”龙广浩说。
专家观点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高级农艺师刘少群:
发展本地特色茶种
讲好清新“茶故事”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高级农艺师刘少群和他的团队曾多次行走于清远市、清新区的田间地头,调研指导茶产业发展。
“清新区茶产业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群众基础、品牌基础,推动茶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正当其时。”刘少群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提出,清新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以往调研发现在不少古碑文都有文字记载。尤其是笔架茶在清末民初也名声在外,成为广州“十三行”客商品饮、出口茶叶之一。
广东市场茶品牌众多,竞争激烈,清远山茶如何才能走出去?在长期研究广东茶产业发展的刘少群看来,品质和营销必须摆在首位。他建议,要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本地品种,形成正宗而又兼顾全省乃至全国大多数人口味的做法。近年来,清新蒲坑茶企业也创新探索生产柚合茶等新品种,都是有益的尝试。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营销方面,要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擦亮清新茶品牌,通过发掘自身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平台、渠道,讲好清新“茶故事”,提升清新茶品牌的知名度、认可度、接受度。要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性和坐标性作用,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积极联农带户,带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文:陈国飞 贺欢
图:梁素雅
编辑:晓林
来源:南方日报、凤凰新闻、北京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