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如何打造下一个万亿级目标
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8/11 14:09:22
“今年6月18日有一场直播卖茶,5分钟卖了832万元黑茶萃取精华。这告诉我们年轻人可以喝茶,现代时尚茶可以走进当今的大众消费市场。”在近日举行的经济与园艺作物科技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指出,年轻人喜欢的新茶饮正在成为茶叶消费新时尚。
面对茶产业发展新动态,刘仲华认为,未来,科技将有效推进我国茶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茶科学:可以搜一搜的茶知识。欢迎关注茶科学(ID:teascience108)了解更多茶知识!
☑ 茶叶大国竞争力待加强
“我国茶园面积占全球60%,产量接近一半。世界上每两杯茶中就有一杯产自中国。”刘仲华说,我国从2005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一茶叶生产国、第一大消费国和第二大出口国。
从1998年到2018年,我国引领了世界茶产业产量增长的主旋律。“尽管我国茶叶总面积、总产量是世界第一位,遗憾的是,我国茶叶平均单产只有830公斤每公顷,远低于单产最高的土耳其。”刘仲华认为原因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以名优茶发展为主导,采摘茶叶主要是芽头或一芽一、二叶,还有很多茶叶的生物产量没有被利用,所以单产比较低。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是下一步中国茶业发展的主旋律。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9年,栽种面积排名前十的茶叶主产省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福建、浙江、安徽、湖南、陕西、河南,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排名前三的是浙江、湖南、安徽。六大茶类中,绿茶消费量占60%,是“永远的主板”,其次是黑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
“大家都抱怨中国茶卖得太贵。”刘仲华说,实际上,从2019年茶农销售茶叶的平均价格来看,茶叶价格并不高,最高价为红茶178元/公斤。消费者面对的价格包括了精制加工、包装、流通、宣传等环节的成本和品牌溢价。
另一方面,过去十年,茶叶内销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出口增长,出口茶叶主要为国人基本不消费的中下档茶,出口均价仅为4.88美元/公斤。
“即便如此便宜,还需要符合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严苛的质量安全标准。”刘仲华说,在出口板块上,企业利润不高。未来,中国茶叶出口如何让六大茶类同步发展、提高我国特种茶在国际社会的消费量,是努力的方向。
“应提高我国茶叶出口的质量,在茶类结构改变的同时,提高质量品位,让国外消费者来消费我们的中高档茶。”刘仲华认为,我国茶叶出口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茶叶出口单价排名前三的国家中,日本是产茶国(单价27.27美元/公斤),法国、德国不是产茶国,仅靠进口中国等国家的茶叶原料,加工拼配包装后再出口。他建议向发达的茶叶经销国学习如何提高品质、提升品牌、占据市场。
刘仲华认为,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面临以下几个挑战:茶叶产销失衡矛盾正在凸显;茶叶生产的劳动力成本攀升;茶叶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茶叶出口规模增长速度缓慢;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因此,我国茶业效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
茶叶是一个产业链比较长的经济作物,包括品种栽培、加工、深加工、贸易、流通、消费等。“我们是科技团队,如何用科技来提升茶产业的产量和品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刘仲华说,科技支撑就是如何选育高产优质的品种资源、研发高效低耗的栽培技术、推广绿色安全的病虫防控、研发先进加工技术与装备、提高跨界增值深加工利用,从而实现茶叶高产、优质、安全、低耗、增值。
中国是茶树的起源中心。刘仲华介绍,国家茶树圃收集了3550份资源,已建立全球保存规模最大、多样性最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库。在此基础上选育了一批优良茶树新品种,有力推动了茶产业发展。目前,国家级认(审、鉴)定品种134个,其中育成品种104个,品种数量和多样性居世界之冠。丰富的品种促进了我国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和茶园单位面积效益提升,满足了多茶类生产和多元化市场需求。
茶树基因组具有高杂合、高重复、大体量等特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已经获得了云抗10号、舒茶早、碧云等茶树品种的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还为我国栽培茶树的西南起源学说提供了重要佐证,并鉴定得到一批受到强烈选择的人工驯化基因。
“最近10年,在资源研究方面,我们超越了日本、印度和其他所有产茶国。利用这些资源,通过系统选育和人工杂交、辐射诱变,我国选育和培育一大批新品种,在推进我国茶树品种多元化和品质优良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刘仲华说,今天在全国流行的安吉白茶、黄金茶、紫娟、可可茶等,都非常有特色,形成了中国茶独特竞争力。
在茶叶加工与品质化学研究方面,我国科学家发现了白茶贮藏年份的标志性化学成分,即由茶氨酸与儿茶素在贮藏过程中缓慢共价结合形成的EPSF类新成分,被称为老白茶酮,具有作为白茶年份判别指标的潜力。
科学家还系统揭示了黑茶加工中优势微生物菌群及其演变规律,明确黑茶初制渥堆中的优势微生物是假丝酵母属、黑曲霉、无芽孢细菌等,发明了黑茶优质高效加工关键新技术体系。
深加工是茶资源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夏秋茶占茶叶生物产量50%以上,大部分未被利用。深加工技术就是“把茶资源的1元钱变成100元钱,形成规模和效益的快速提升”。
目前,我国已实现儿茶素单体制备从实验室克级向吨级跨越,该技术国际市场占有率90%以上;创建茶黄素酶促氧化制备技术新体系,突破规模化生产技术瓶颈,制备成本降低70%以上。
此外,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功能成分催生了一批国际主流健康产品。例如,儿茶素GTC80成为日本厚生省批准的第一个降脂减肥茶饮料的原料;与美国P&G营养研究院合作独家研发的脱苦味绿茶提取物广泛应用于全球功能茶饮料;儿茶素Polyphenon E成为1962年以来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纯植物药Veregen的活性制药原料。
“我国茶叶深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催生了千亿级深加工产业。”刘仲华总结道。
☑ 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
提高综合效益是茶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刘仲华认为,在科技创新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基础上,还要重视营销创新提升产品与品牌价值,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培育龙头企业集群、建立先进营销模式、拓展产品营销渠道;业态创新提升产业规模与效益,茶业与旅游、文化、大健康、金融等结合,实现大茶业高效益。
“通过一二三产协同发展与三产融合的业态创新,打造万亿级的茶产业是我国下一个5年的目标。”刘仲华说。科学研究一定要接地气,一定要支持当地的品牌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
在湖南长沙,以绿色健康奶茶饮品为主打的“茶颜悦色”,凭借170多家门店已经成为当地的时尚文化名片。
这让刘仲华看到了年轻人喝茶的希望。他说,要通过新产品、新模式、新营销来推出真正有影响力的茶叶企业。
他认为,现代茶叶加工技术发展趋势是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没有标准化和机械化就没有现代茶叶大产业。茶叶产品创新发展趋势是,在提高色、香、味品质的基础上,不断实现方便化、功能化、高雅化、时尚化。而茶叶贸易流通与消费发展领域将向着经营品牌化、渠道多元化、线上普及化、品饮方便化、消费时尚化的方向发展。
茶科学:可以搜一搜的茶知识。欢迎关注茶科学(ID:teascience108)了解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