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叶全书》——茶的百科全书

2022-05-02 02:06:51热度:87°C

茶,“CHA”的读音是怎么来的呢?虽然现在读茶为“CHA”,但一开始其实是汉字广东音”CHAN”,厦门音则是“TAY”,后因大部分传到欧洲国家,其他欧亚国家发音为“CHA”,沿袭下来就成了我们习惯的“CHA”读音。

浩瀚无垠的茶书天空中有三颗最耀眼恒星《茶经》、《茶之书》、《茶叶全书》,分别代表茶之初、茶美学、茶叶的“全部”。

如若你喜欢喝茶,对茶文化有百般不解,想知道茶不为人知的一些历史渊源,都可以从《茶叶全书》中找到答案的。

想了解本书,可能要先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

作为《茶叶全书》作者威廉·乌克斯,美国《茶叶与咖啡贸易》的主编,日常工作会接触到世界各国的丰富茶资料,因为长期的资料积累开始想写一本与茶有关的书,当然这也代表着美国这样一个新兴茶叶市场国家对茶的关注、对这个产业的关注。从1910年,乌克斯先生访问考察东方各产茶国家,实地参观查看,之后又在欧美各大图书馆与博物馆收集资料,最终于1935年完成《茶叶全书》的编撰。

吴觉农先生

《茶叶全书》最早的中译版是1949年吴觉农先生翻译的。

中国才是茶的故乡,为什么我们要去翻译一个外国人写得茶书呢?

“茶叶著述中唯一具有世界性与综合性的伟构”。如此高的评价,则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不免让身为中国著名的农学家、茶叶专家的吴觉农发出这样的感慨:“深感有普遍提高茶叶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希望以集体研究之所得,贡献于将来的建设性社会”,“使贫弱的中国茶叶界稍有些生气”,所以吴觉农先生以及其同僚用了11年时间翻译、刊印出了这本书。

让吴觉农这么大费周章,这本书里到底讲了什么?

全书六大篇25章,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茶叶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包括:历史方面、技术方面、科学方面、商业方面、社会方面及艺术方面,是一部关于茶叶的百科全书。

中国茶叶的起源是一个叫‘’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这为茶的起源赋予了神秘而传奇的色彩。但早期历史消失在中国悠久的古代,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与神话和寓言密不可分,什么是事实?什么又是幻想?

也许人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茶最初是什么时候用来做饮料,而又如何被发现的。同样,茶树最初栽培的时间和方法也难做断言。书中详细讲解了茶的起源,即据最早的可信记录为公元前350年,原始之自然茶园位于东南亚洲,此地区主要是中国的西南省份。茶树栽培和饮茶习惯广布于中国和日本,乃由于佛教僧侣之推广,僧侣以茶节欲。也简要说明了茶叶在欧洲和北美大陆的传播。以及欧洲殖民者建立的茶叶公司和茶叶运输历史,随着茶叶贸易的兴起,各地的种茶史。

采茶用猴?

其实主要是因为茶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之间,不易采摘,所以就用猴子之手。茶树生于岩石之间,采茶时扔一块石头吸引猴子,猴子一生气就折断茶枝扔下来。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讲了早期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饮茶的历史与习俗演变。比如中国人以野生的茶树鲜叶为食及饮料,以后制成干茶常年饮用,后来西藏人加牛奶饮茶,以及英国午后茶的起源。[1]各地茶具与科学的泡茶方法,消费者如何选茶的方法等。

除了这些,书中还有茶叶技术、商业、艺术等方面详细的记录和描述。

技术方面,作者叙述了商业化发展下出现的商品茶及其价格和特征。专门谈了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栽培和制造。此外,有专门一章描述中国的手工制茶到机械化的发展史。

商业方面,对于茶叶从生产国运到销售国之后的零售情况、消费者的情况、茶叶广告史及其作用,都有很详细的叙述。

艺术方面,有绘画、雕刻及音乐中对茶之赞美。诗人、历史学家、音乐家、哲学家、科学家、戏剧家以及小说家关于茶的描写。

毫无疑问,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其意义重大。20世纪初,作为茶叶原产地的中国,当时正在经历晚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陷于民族劫难中无暇顾及茶产业的发展。这本书的出现汇集了当时全世界的关于茶的资料大全,对于传播中国茶文化起到了积功成伟的作用,也唤起了国内学者的民族责任感,直接促进了中国茶叶科学体系的建立。

当然,这是首部以全球视野来研究茶的巨作,涉及面极广、内容相当丰富,《茶叶全书》之“全”成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它可以是读者的工具书,把茶叶知识的专业性科学性和严谨性融入通俗易懂的表述和生动形象的图片之中,很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有着整个世界的茶叶常识,可以通过目录来查看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它也是研究茶叶者和茶叶工作者的参考书,有详细的史料介绍茶叶发展史,书中谈到的中国文化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有特殊的价值。

历史也许会以进两步,退一步的方式螺旋式前进,但有了这些先驱留下来的知识成果,中国茶才能更好地发展进步。很多人觉得茶文化是虚无缥缈的、是玄学……就是这样实实在在的茶书,才能让茶文化不止停留在口头,用茶的视角,看看茶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对世界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威廉.乌克斯. 茶叶全书[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