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解读”永川秀芽秀出乡村振兴路
从一片叶子到一个产业
清晨,永川区永荣镇白云寺村,薄雾萦绕间,郁郁葱葱的茶田层层叠叠。
一片片叶子在这里生发,经茶农的双手来到工厂。它们将是今年永川秀芽最新鲜的原料。
从一片叶子,到一个产业,永川将一个关于茶叶的故事讲出了以茶兴农、以茶促贸、以茶富民的宏大叙事。
做好茶产业、茶文化、茶经济的融合文章,推动茶产业成为全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富农增收产业——永川秀芽延展开来的,正是一条独具永川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眼下,永川区大安街道花果山村,谭廷海投资建设的玉琳茶业正是一派春采季的繁忙。烘干机、揉捻机、杀青机等制茶设备运转有序,“永川秀芽”的香气飘满了整个车间。
谭廷海说,2022年春茶上市期间,他的公司计划发布10余个新产品,新签约10余家加盟商,力争实现日均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谭廷海,幸运地见证并参与了“永川秀芽”的整个发展史。
从开荒种茶到参与制茶,从收购销售散茶到标准化加工、规模化生产,谭廷海亲历了“永川秀芽”的产业壮大,他自身也从一个穷小子成长为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和谭廷海一样,67岁的田朝树也是“永川秀芽”发展的见证人。他所在的永荣茶厂是永川区乃至重庆市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茶叶企业之一。在他的带动下,永荣镇已种植茶叶1.6万余亩,茶园覆盖全镇,当地茶农达2000多户,带动全镇1.1万人就业增收,茶叶收入占全镇农民收入的41%。
永川秀芽的前世今生
永川与茶,有着深厚的渊源。其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
这里有巴岳山、箕山、英山、黄瓜山、云雾山五大山脉,而这些山脉上有着近19万亩土地适宜种茶。
《永川县志》记载,巴岳山、箕山在民国初年便是产茶地区,年产茶达34000公斤左右。
先天的资源优势注定茶产业成为永川农业发展的一抹亮色。
上世纪50年代,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现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看中了永川广阔的茶叶种植空间和土地资源,从当时的四川灌县搬迁到永川箕山。他们的到来,给永川茶产业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为此后“永川秀芽”的登场奠定了基础。
△箕山茶叶基地
1959年,彼时的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开始在永川研制针形名茶,并将其初定为“四川秀芽”。
1963年4月3日,朱德到永川视察,对秀芽大加赞赏,并号召“向荒山要茶”。
1964年,经国内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正式命名,“永川秀芽”从此成为永川茶叶的代言。
而今,“永川秀芽”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成为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多年耕耘打造,现品牌价值评估达到24.91亿元,居全市第一。
规模化的产业之路
在永荣茶厂负责人田朝树的印象里,永川茶叶真正开始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是自永川将茶产业作为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开始。由此,永川茶产业发展掀开崭新篇章。
为了更好更快地促进茶产业的发展,永川区首先努力做大种植规模,为此出台了基地建设、苗木补贴、栽种补贴、三年管护补贴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茶的积极性。
比如采取对新增茶园每亩补贴2000元的举措,鼓励村民发展茶园。补贴政策实施后,永荣镇每年新增茶园2000余亩。
一方面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另一方面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推动茶叶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
机遇之下,作为市级龙头企业之一的永荣茶厂迎来了新厂房的拔地而起。同时,田朝树还引进了茶叶精加工机器——茶叶清洁化生产流水线设备,采用流水线自动生产的方式,在提高生产效率、茶叶品质的同时,还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成本。
得益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的产业动能,以永荣镇为代表的永川茶叶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
截至2021年底,永川全区茶园面积达10.89万亩,茶叶产量达8300吨,产值达10.1亿元,有茶叶种植、加工及销售的茶叶企业30余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0余个,家庭农场50余户,涉茶人员4万余人。
永川也成为全国早市名优茶生产发展规划重点区域、永川秀芽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庆市茶叶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
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在云岭茶业的加工车间,几乎每个重要加工环节的设备端口都有一个微型的摄像头——其采集的视频将传递到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并借此判定茶叶质量、杀青程度,通过图像建立数据库和建模,并反馈到前端工艺。
这是引领永川茶叶向智能化、智慧化领域迈进的重要探索。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全正在带领团队,致力于实现茶叶的全机械化、数字化生产。
在永荣镇,年轻的田耀成为了“茶二代”。他子承父业,在学得父亲传统种植和绿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尝试将当代艺术创作方法论引入“永川秀芽”的研发、种植和加工环节。在销售上,则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型渠道,将“永川秀芽”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新的时代,新的机遇。关于“永川秀芽”,还不断有新的故事正在展开——按照规划,到2025年,永川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干茶1.05万吨,产值1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实现50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永川将着力扩大基地规模,着力强化云雾山、阴山、箕山、巴岳片区4个万亩标准茶叶基地建设,并加大新型农民专业股份合作社、茶叶家庭农场、种茶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茶园发展。
同时,加强加工能力建设,在加快现有厂房设施设备改造的基础上,引进企业扩建加工厂、建设加工生产线,逐步形成“大+小”“精+粗”各类企业同步发展的格局,全面提升茶叶加工水平。
在拓展产品销售上,永川将进一步做大“永川秀芽”销售网络,支持企业开设“永川秀芽”专卖店,在超市设立销售专柜;鼓励企业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开设“永川秀芽”电商门店;建成集交易展示、仓储保管、运输配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交易市场。
茶产业的叠加效应
永川与茶的故事,不是简单的产和销,还有产业与生活的幸福相连、产业与文化的融合相通。
青山连绵,树绕村庄。走进永荣镇白云寺村,别具一格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谢盛秀家住夏堰院子,每天早晨,她推门闻香,开窗见绿,移步见景。谢盛秀说,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村里持续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
白云寺村是永荣镇茶叶核心产区,产业兴旺,村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村里人的生活也在悄然蜕变。
以前垃圾成堆的地方变成了香气四溢的花台,臭水池变得清澈见底,斑驳的土墙成了彩绘墙,公路边的挡墙镶上了仿石条,并嵌入石槽、菜坛、石磨等,变得别有一番风韵。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白云寺村因此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茶产业带来的“叠加效应”不仅体现在白云寺村,在永川随处可见。
云雾相映中的双峰对望,碧波荡漾的千亩茶田,这是何埂镇石笋山村通过茶产业打造绘就的多彩画卷。
这里有有机茶园3000亩,有茶叶综合加工厂房5000平方米,主要生产“云阖·永川秀芽”系列产品,是集生产、销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茶叶综合基地。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和以茶叶为代表的特色农业资源,近年来石笋山农旅融合成效凸显,已逐步成为集文创休闲、研学拓展、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每年可解决邻近农民务工600余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家庭农场、农家乐等100余家。
以旅兴茶,以茶促旅。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未来永川还规划建设箕山“茶与竹”、永荣“茶与禅”“茶与楠”、何埂石笋山“茶与情”、大安花果山“茶与民俗”、宝峰龙凤桥“茶与农耕”5个茶文化产业园,力争“建一片茶园,成一个景点”,逐步推出茶园生态游线路,打造具有永川特色的茶文化乡村旅游。同时持续举办茶文化旅游节、斗茶大会、茶文化论坛、采茶节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永川茶品牌影响力。
数读>>>
永川农村新看点
过去5年,茶叶、特色水果、花椒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8.1万亩,年栽培食用菌1.45亿袋,建成全市最大的名优茶、食用菌和早熟梨生产基地。
过去5年,建设“四好农村路”3800公里,率先在全市实现水泥路“组组通”,成为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区。提升场镇人居环境168万平方米,农村改厕4.5万户,建成示范清洁院落433个。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渝地区首个乡村振兴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在永川挂牌。
未来5年,新增茶叶种植面积5000亩,发展壮大名优茶、食用菌、特色水果、调味品作物等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泸永江区域优质茶叶、晚熟龙眼荔枝、花椒产业带。
未来5年,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60公里,完成农村改厕1500户,实施天然气入户4000户,建设清洁示范院落200个,改造农村供水管网40公里。
永川秀芽“秀名气”
●“全国最具文化底蕴十大地理标志名茶”。
●“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
●“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
●“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
2021年被列入央视“品牌强国工程—乡村振兴行动”宣传计划,成为重庆市主推的六大品牌之一。
图片:永川区委宣传部
来源:重庆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