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资料与新视野推进茶文化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国茶文化研究进入兴盛时期。近年来,随着专著数量增多、相关论文大量涌现、学科意识觉醒、论述域界扩大、学术深度拓进,中国茶文化研究备受学界瞩目。围绕茶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悦。
茶文化的复兴和对其研究的重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运用哲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知识开展多角度研究,拓展了中国茶文化的研究领域和视野。当代中国茶文化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术论文和著作内容丰富,涉及茶文化的诸多方面。
有关茶文化史的研究包括:茶文化的发展史,如茶文化的起源,各个历史朝代的茶文化;中国饮茶史,如各个不同时期的饮茶方法;茶业经贸史,如中国古代的茶商和茶叶商帮、古代茶马互市、茶马古道、万里茶道、茶叶外销历史;茶人研究,如探索其生平、思想和对茶文化的贡献等。
涉及茶与文学艺术的研究,历代茶诗、茶画、茶书法、茶歌、茶舞、茶戏剧、茶建筑等都成为关注的重点。同时,对于茶艺美学也有初步涉猎。
中外茶文化交流的研究也受到关注。对于茶叶最早的外传时间、对“茶叶之路”的走向,以及日本茶道、韩国茶礼、亚洲其他国家茶事、欧洲的饮茶风尚、世界其他地区的饮茶与茶事,都作了有益探索。
关于茶文化历史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陆羽《茶经》、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朱权《茶谱》以及其他茶书的研究上。此外,还有学者对现当代茶书进行了介绍和评论。
以上皆为学术积累和学科建设奠定了深厚基础。随着学科意识的觉醒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围绕中国茶文化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三个子学科——茶学、茶文化学和茶业学。以茶的育种、栽培、制作等科学技术内容为主的研究,形成从属于农业学科的茶学。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要内容的部分,逐步从茶学的构架中脱颖而出,演进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茶文化学。随着茶叶加工的精致化发展、市场销售的演化,也促成了茶业学,亦称茶业经营学或茶叶商品学、茶叶经贸学的分野。三个子学科三足鼎立,成为中国茶文化研究当代历程中最重要的变革,也为其未来走向指明了最基本、最核心的发展路径。
一是学术空白仍然很多,有些历史遗留的疑点问题未能解决,一些热点问题也没有解决。在进一步完善中国茶文化学构架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细节问题,把宏观和微观研究科学结合起来。新材料的发现、新角度的选择、新问题的提出、新课题的论证、新方法的运用,都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是学术研究领域大多集中在少数区域,如茶艺、茶具等较为热门的领域,而有的领域则成为研究的“冷清之地”。
三是缺乏将历史与现实会通的研究。历史是现实的源头,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只有把两者融会贯通,才能准确把握茶文化的发展脉络。
四是研究方法有待丰富。在茶文化研究领域,历史研究、综合研究、分类研究、比较研究、专题研究、实证研究,都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并将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针对某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对一些新兴的研究命题,不仅要采取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还要与时俱进地采用新方法。
茶文化研究最有可能产生较强影响力的,大体有八个方面:一是与哲学相关的研究,如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及其他思想层面的探讨,中国茶文化精神的进一步探寻;二是与历史学相关的研究,如茶文化的史前史、各个历史阶段的研究;三是与文学艺术相关的研究,很多文学艺术形式都有关于茶的内容,都值得关注和探讨;四是与民俗学相关的研究,中国很多民族和地区都有饮茶的习惯,许多民族传统习俗中也有用茶的风俗;五是与美学相关的研究,茶艺可以说是美的集中表现,但对这一形态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都缺乏有深度的成果;六是与文化学相关的研究,茶文化本质上属于文化学的范畴,应更多地导向与文化学相关的茶文化研究;七是当代茶文化现实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打通古今有深度的研究;八是中外茶文化交流的研究,以往此类研究大多采用中国的古籍文献,如今国外资料已较为易得,将两者进行对比与综合研究,会有新的发现与突破。
中国茶文化研究的深入,有赖于新资料的发掘与发现。新时期以来的茶文化研究,其基础性工作之一就是多部资料性著作问世。这既是茶文化研究的成果,也为茶文化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资料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资料的汇编。最有代表性的是最早出版的《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和资料最翔实的《中国茶文化经典》,还有收录现存茶书最多的《中国古代茶叶全书》。随着近些年学术出版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古籍资料被发现,一些大型古籍图书的出版,也越来越显示出增补这类图书的必要性。
二是地方志资料的收集。《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将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至1948年所撰地方志中,有关茶和山、水的历史资料悉数收入。《中国茶叶历史资料续辑(方志茶叶资料汇编)》收入26个省、市、自治区1080种方志中有关茶叶的资料,以“物产”一项最为详尽。据统计,全国方志有2000多种,或许还有更多关于茶的资料等待发现。除了物产、茶和山、水外,还有关于茶俗、艺文、谚语、茶史的相关资料也都需要钩沉。
三是现当代和专题的茶文化资料。《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系统介绍了1949年以来存在的茶叶单位情况和著名茶人传记,并酌收海外华人开办的茶叶单位情况和茶人传记。但当时只完成了初编,拟议中的“续编”“三编”未能完成,缺漏甚多。且出版在20年前,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也需要进行充实。此外,茶的传说故事集《清茗拾趣》,以及收录茶的诗词、散文、小说、歌曲和论文的《中国茶叶艺文丛书》,也给研究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除了以上大量基础性工作外,还可以从更广泛的范围搜集资料,如最新文物考古的发现,民间茶俗、茶事的调查。当然,新资料的发现、搜集、整理仅仅是基础性的工作,还需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对其进行研究。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新的视野、新的方法、多学科的融合,都将进一步推进茶文化研究的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28日第2175期 作者:本报记者 明海英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