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言茶语浅谈六大茶类的由来

2022-04-30 04:04:39热度:108°C

一片叶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幻化六种神奇。

简述它们的起源,

简笔勾勒发展的轨迹。

六大茶类的由来

在制茶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的变化,探索到了一些规律,从而使茶叶从鲜叶到原料,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

而对于这六大类茶的历史和起源,也存在颇多争议,我们按照资料选取了一些比较符合历史的说法来形成本文。

一、绿茶的起源

绿茶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属于不发酵茶。先民采集野生茶树的芽叶晒干收藏,这是绿茶最早的加工开始。

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在唐朝时发明蒸青制茶法开始的,到明朝又发明了炒青制茶法。至此,绿茶的加工技术已渐趋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的完善。

因此说,蒸青绿茶是在唐朝(或唐朝以前)就已经出现了,炒青绿茶是在明朝才有的。明人顾元庆的《茶谱》、许次纾的《茶疏》里均有炒青茶在明朝形成的评述。

二、黄茶的由来

黄茶至少在明代便已经产生。

黄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属轻微发酵茶。黄茶的基本特征是“黄汤黄叶、甘香醇爽”,工艺基本与绿茶相似,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多了一道“闷黄”的工艺。

明代许次纾《茶疏》(1597年)记载了绿茶至黄茶的演变历史。明许次纾《茶蔬》记载:“江南地暖,故独宜茶。……顾此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炒,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笱,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黄萎,仅供下食,奚堪品斗。

由此可见,黄茶是由于“不善制造”而产生的。绿茶炒制工艺掌握不当,如炒青杀青温度低,蒸青杀青时间长,或杀青后未及时摊凉及时揉捻,或揉捻后未及时烘干炒干,堆积过久,使叶子变黄,产生黄叶黄汤,类似后来出现的黄茶。

这段记述与现时黄大茶大致相似。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品质特征和制法特点。可见黄大茶至少有400多年历史了。

三、黑茶的产生

黑茶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甚至更早。关于它的起源,目前在茶叶学术界尚有争议。

一种普遍认可的是黑茶生产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二字。据《明史.茶法》记载,明嘉靖三年御史陈讲奏称:“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地产有……限”当时生产的黑茶多运边区,以茶换马。

程启坤先生认为的黑茶形成是绿茶在杀青过程中投叶量过多,火温低,使叶色变为近似黑色的深褐绿色,或以绿毛茶堆积发酵,渥成黑色,而演变成黑茶。

还有另一种说法,人为黑茶的形成要早得多。黑茶是一种后发酵茶,是人在长期的生产、消费、尤其是贸易运输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能认为史书上没有黑茶的记载就没有黑茶的存在,道理很简单,当时这种茶不一定叫黑茶。

茶马古道说明了当时运输条件的简陋和路途的艰辛,使得茶叶在这输途中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到达目的地经过经年的日晒雨淋夜露,茶叶在篾篓中在温湿作用下,茶叶逐步氧化,色泽由黄绿慢慢变深,变成黑褐色,滋味也变得纯正,并产生一种特殊陈茶香。

这种过程可能并不是在一个专门的生产过程中完成的,而是当时的运输条件造成的,但在事实上,却起到了黑茶“渥堆”的作用,这种茶,就是黑茶。

可以认为,我们现在的黑茶加工工艺,是模仿古时的这种茶叶品质而发展起来的。所以,黑茶的历史远不是从明嘉庆年才有的。

四、白茶的起源

白茶约起源于明代中期(1435-1572年)。

田艺蘅《煮泉小品》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清翠鲜明,尤为可爱”。清嘉庆年间(1792-1821年)开始,其工艺不断得到发展,咸丰年间(1851-1861年)得以正式形成。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但它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白茶。

据《福建地方志》和茶叶专家张天福《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记载,白茶早先由福鼎创制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是以“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但芽头瘦小白毫不显。

约在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后,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银针

白牡丹继白毫银针之后,最早创制于建阳水吉,后传入政和、福鼎。公元1922年,政和开始创制白牡丹。

五、红茶的由来

红茶的起源应该在明代末期(1567—1610年)。

在我国最早提及红茶的书籍是明朝初年刘基的《乡能鄙事》,书中有章节描写了“兰膏红茶”和“酥签红茶”的做法。但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质疑该书系伪托。

真正可信的最早记载红茶的为《清代通史》,按书中所载,在明崇祯十三年(1640)之前,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就把红茶销往欧洲,而荷兰东印度公司最早在1610年就有把少量中国红茶输送到欧洲,由此可以推断红茶的起源应该在明代末期,即1567—1610年。

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茶。

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自星村小种红茶出现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

后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展将茶叶切碎加工的红碎茶,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也开始试制红碎茶。

六、青茶的起源

青茶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有的推论在北宋,有的推定于清咸丰年间,但都认为最早在福建创制。较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在明末清初出现(1600—1644年)。

在清朝期间逐渐完善其制作工艺并发展出了闽北、闽南、潮汕乌龙等种类。

清初王草堂《茶说》:“武夷茶...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现福建武夷岩茶的制法仍保留了这种传统工艺的特点。

清朝《本草纲目补遗》书云:“诸茶皆性寒,胃弱食之多停饮,惟武夷岩茶性温不伤胃。”

乌龙茶的加工中,对茶进行发酵和烘焙改变茶原本的寒性变温。由此可推断清朝时期乌龙茶的制茶工艺已然成熟。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8724952 49521872 18725179 51793919 39194424 44243389 33892083 20831872 18723264 32642136 21365141'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54115) and MATCH(title) AGAINST('18724952 49521872 18725179 51793919 39194424 44243389 33892083 20831872 18723264 32642136 21365141'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