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乡村振兴】布朗山乡茶飘香乡村振兴后劲足

2022-04-29 20:37:04热度:59°C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时节,施甸摆榔乡的春茶也到了采收期,春茶丰收不仅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更是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大动力。

在摆榔乡的茶园里,茶香四溢,漫山遍野的茶树冒出万千芽尖,嫩绿的芽尖正迎着阳光茁壮生长,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摆榔乡大中村茶农李文焕正在自家的茶地里开心地采摘着茶叶,只见她双手娴熟而快速地在叶尖上翻飞着,采摘下一片片肥硕的芽头,一会儿功夫,一大捧茶叶便放入箩筐中。一个多小时之后,茶叶装满了箩筐,李文焕便背上茶叶前往得埃乌新村的一处茶叶加工车间进行交售。

“我今天采得25斤鲜茶,卖得158元钱。我家今年种了4亩茶叶,按照目前的收购价格计算的话,我家今年预计茶叶的收入将近2万元钱。”李文焕说。

茶叶畅销、农户增收,完全得益于摆榔乡有不少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作坊。这些作坊将摆榔乡现有鲜茶按照高中低三个标准统一向农户收购,一芽一叶每市斤7元,一芽二叶每市斤6元,一芽三叶每市斤5元。通过加工、包装之后,再通过线上、线下出售,最终卖得好价钱,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大动力。

几年前,摆榔乡尖山村的村民戴学江创办了道酬农庄。2019年,在摆榔乡党委政府和十多户尖山村群众的支持下,道酬农庄摇身一变,晋升成为了尖山村道酬古树茶合作社。合作社以盘活古树茶产业为抓手,以“党支部+合作社+小作坊+农户”的运营模式为依托,将尖山村数百亩古树茶园凝聚到了一起。用更加精细的制作加工手艺和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为本就得天独厚的古树茶赋予了新的生命。而戴学江也在群众的拥护下,当选了尖山村的党总支副书记、主任。

“往年,尖山村每年采收茶叶1.4万公斤,销售额达110万元,今年预计采收1.6万公斤,销售额将达130万元左右。”戴学江说。

短短数年,尖山村道酬古树茶合作社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道酬古树茶合作社共有社员46户,带动了周边217户茶农乘上乡村振兴的时代之舟,实现了增收致富。

“如今的道酬古树茶合作社,已经实现了走出去的目标,接下来便是以合作社为旗,依托特有的民族文化与生态资源,让更多的人看到道酬古树茶合作社,看到尖山村,并来到尖山村。”戴学江说。

茶叶创收,也吸引了一批青年大学生回乡创业。张海彪就是这些青年中的一员。几年前,他创办了施甸县新海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并荣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荣誉称号。今年年初,张海彪建成了400 平米的茶叶加工车间,将收购来的茶叶进行集中加工,统一销售。其目的在于依托摆榔乡的茶资源,将茶产业做大做强,带动茶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在茶叶加工车间里,机声隆隆,送走前来交售鲜茶的茶农后,张海彪便和工人一起对鲜茶进行粗加工。嫩绿的茶叶在经过自然萎凋、杀青、揉捻、烘干、晾晒之后,春茶成品粗加工便完成了,最后装袋、封口。

“我们今年新建了这个茶叶加工厂,我们预计是跟农户收4万斤新茶叶,4万斤茶叶也就是5吨左右,我们主要的销售方式是线下的批发和线上直播带货两种,预计这5吨茶叶的产值在120万元左右。”张海彪说。

“我们下一步是想以布朗族的茶文化为主题,做一个布朗族民俗风情村,把大中村打造成周末旅游、微旅游的地方。”对于下一步的打算,张海彪有了新的思考。

据张海彪介绍,他在旁边也建了农家乐,在村子里租了十多套房子,装修为以布朗族和彝族民俗风俗为主题的民宿,结合茶文化做一些餐饮,让小朋友来到农场之后,可以跟农场的小动物一起拍照、打卡,还可以认领农场的小猪、小鸡、小鸭,以类似的主题做乡村旅游。

据悉,摆榔乡茶园分布于4个村,主要是以尖山村、大中村为主。目前,全乡有茶园面积3335亩,其中,古树茶1300余亩、生态茶园2000余亩。2021年,茶叶产量为9.5万公斤,产值达800余万元,茶农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近年来,摆榔乡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旅游融合文章,把茶叶作为摆榔乡的产业重点进行打造,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赋能。

“下一步工作当中,我们将在茶园的生态化、科学化管理,茶叶的体验式采摘、精细化加工、品牌化的打造,茶文化的研习、茶旅融合等方面下功夫,让茶叶产业真正成为一项富农产业。同时,也为摆榔乡打造休闲观光体验区、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施甸县摆榔乡乡长陈毕华说。

文图:段晓波 段茸茸 张应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