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福建委员何一心以茶为媒当好友好使者

2022-04-27 07:23:02热度:67°C

2019-03-11 21:42 | 福建日报 | 记者 严顺龙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茶产业,正是一项促农增收、改善生态的特色产业。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发祥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在我国,茶产业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是一项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产业。

一片叶子如何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全国两会期间,贵州日报、浙江日报、福建日报、安徽日报、云南日报分别邀请本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话这片神奇的树叶,为写好“茶产业”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一片茶叶,犹如一叶扁舟,串起并壮大了“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从武夷山走出,经“万里茶道”“海上丝绸之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委员等一代代福建茶商以茶为媒、以茶探路,当起了“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友好使者。

在京履职期间,何一心委员牢记初心,积极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茶叶贸易、茶文化交流始终是促进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媒介、重要动力。”何一心委员说。

中国是世界茶叶主产区,茶叶产量和销量均居世界前列。而我国茶叶出口量占我国全年茶叶生产总产量的13.6%,占全球茶叶出口总量的19.8%。何一心委员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茶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之一,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们的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有些差距,会给中国茶走向世界带来一定的影响。”他建议,要从政府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产业向更高标准迈进;行业自身要建立从采制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严格标准体系,积极对接国际标准。

“走出去”发展,要坚持质量为先、练好内功。何一心委员介绍,在武夷星茶业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做好企业自身质量管理,同时努力带动茶农参与其中。比如,在茶园管理过程中坚持生态化管理,绝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公司拥有全套检测设备和能力,公司的每一款产品都可以追溯到源头产地。“我们不仅为自身产品安全提供保障,也为茶农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他建议,要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加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茶园基地建设,以科技为抓手、坚持进行有机茶的种植加工,以环保为先锋、选用可降解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每个环节都认真负责,构建起健康中国茶的理念。

何一心委员介绍,2018年,福建深入实施产业绿色发展行动,新建150万亩不用化学农药绿色示范茶园,深入开展“闽茶海丝行”活动,支持茶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闽茶文化推广中心,签订茶叶购销合同10.5亿元,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

“‘一带一路’建设也给福建茶叶带来了无限商机。”对福建茶的产业现状及“走出去”情况,何一心委员如数家珍。他说,当前发展总体较好,但在行业标准、农药残留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所有的茶农茶商一起努力,坚持绿色生态,提升品牌价值,共同推动福建茶更好地走向世界。

【数说福建茶】

全省有66个产茶县(市);

2017年,毛茶产量45.2万吨,毛茶产值235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937亿元;

争取到2020年实现茶业全产业链产值1200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