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令十字街84号》,我看见友情让人心动的样子
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怎么讲?
有益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
道理总是相通,不在于古今,还是中外。读《查令十字街84号》时,除了心心念念什么这可是“爱书人的圣经”,感触最多的,怕就是这场从纽约到伦敦,自1949年始,到1968年因一方去世而不得不中止的友谊。
能不惧于空间,且打败了时间的,想必都是可圈可点。抱着这样的坚信,越读下去,越觉得他们实在可称得上益者三友的典范。
因书结缘,纵使天涯也咫尺
海莲·汉芙是纽约一个穷困的女作家,住在“白蚁丛生、摇摇欲坠、白天不供应暖气的老公寓”,却还是能在破旧的沙发上体会经过百年的《五人传》。
而弗兰克·德尔呢,在遥远的伦敦经营着一家坐落于查令十字街84号,叫做“马克斯与科恩”的旧书店。他是店里的经理,日常的工作,就是打理下书籍,然后等待着有相同爱好和品位的读者登门。
这世间人与人的交往形式多样,古人有言: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
好在,除过这些,还有以书相交。这是基于精神需求和自我修养的交往,要多纯粹就有多纯粹。这不,原本是相距万里,生活在不同世界里的两个人,因为《星期天文学评论》上的一则旧书广告,从此产生了链接。
她是个买书人,还是个经济状况虽不够好,对书籍依然挑剔的买书人,她在给书店的第一封信上说,“在我住的地方,总买不到我想读的书,要不是索价奇昂的珍本,就是巴诺书店里头那些被小鬼涂得乱七八糟的邋遢书”。
20天后,对方给她回信,不仅解决了她三分之二的订单需求,并且,理解她对书偏执的热爱,“挑出两本品相较好的书”为她寄去。
今天收到你们寄来的书,斯蒂文森的书真是漂亮!把它放进我用水果箱权充的书架里,实在太委屈它。我捧着它,深怕污损它那细致的皮装封面和米黄色的厚实内页。看惯了那些用惨白纸张和硬纸板大量印制的美国书,我简直不晓得一本书竟也能这么迷人,光抚摸着就教人打心里头舒服。
海莲在回信上如是说。这真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开始。她爱书,而他恰好是一个严肃古板却又专业的书商,她要的各类离奇古怪的绝版旧书他都能找到,还细心地为她留意不同版本。
她对书的不吝赞美,他也能会心一笑吧。这个热情又直率的买书人,书到了她那里,该是一个好的去处吧。就是在这样的你来我往中,信任和欣赏想不建立都难。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对于海莲来说,如果有天堂,一定是那个远在伦敦的旧书店吧,最好,里边有一个如同弗兰克一般懂她对书的热爱,又能尽力去满足她诉求的人。
鸿雁传书,情意在不经意间与日俱增
20年的时间,长长短短的信件,海莲从最初和弗兰克之间关于书籍的询问和报价,到随后对他的生活多加关心,通信的对象也扩展到其他店员,以及他的家人,不变的是,每一封信件的背后,都是暖暖的温度。
“寄去四元支付我欠你们的三元八角八分,你就拿多出来的一角二去买杯咖啡喝吧!”不用说,在没有收到足额书款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为她寄出了她想要的书。
她呢,得知“你们每一户每个星期才配给到两盎司肉;而每个人每个月只分得一只鸡蛋!”便给他们邮寄了一个六磅重的火腿,并且留意到签名,“他们是犹太人吗?我该火速补寄点儿牛舌吗?”思忖礼物是否合适。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如果,人们因所接收到的关爱而心生暖意,一切不过是爱出者爱返罢了。
毛姆曾经说,“最有意思的文章实际上是书信,没有伪装,不过多修饰的散发着生活的味道。”
与其说是飞越大洋的书信成就了距离的美,不如说是他们所秉持的诚信,不知不觉间,赢得了相互间的信任。时日渐久,他们慢慢超脱了单纯的买书人和卖书人的关系,更像老朋友,谈书,也谈生活,谈时局……由此交换各自的世界。
试问,这样的情意谁不想来几打?
惊喜,似在意料之外,又全在意料之内。由于彼此的忠诚,和尊重,在他们之间渐渐形成一种默契。一本《项狄传》找了三年多才找到,而《坎伯雷故事集》花了四年,期间,一方未动心思到别处买,一方从未放弃寻找。
集结成书,永远的查令十字街84号
他们的通信持续了19年戛然而止。之前,通信的频率也不一样,有时,一个月几封信,有时几个月一封信。以为往来会是天长地久来日方长,直到1969年1月,海莲在书店秘书的来信里,得知她的老朋友弗兰克已经于前一年,也就是1968年底去世。
多遗憾,在他生前,那家她亲昵地声称“我的书店”的地方,阴差阳错,竟然没能亲自走进去过。对于这个书店,她的唯一印象大概只有朋友伦敦之行时在信中的描述:
“这是一件活脱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如果让你见到了,不爱死才怪”,如果你走进店内,首先会闻到“一阵古书的陈旧气味扑鼻而来,那是一种混杂着霉味儿、常年积尘的气息,加上墙壁、地板散发的木头香”,“极目所见全是书架——高耸直抵到天花板的神色的古老书架,橡木架面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虽已褪色仍径放光芒”。
有人说,多遗憾他们没有在生前遇见。也有人说,他们早已经在信件里走进了对方的世界。是的,最美的书店,最真的情意,都留在了字里行间。一遍遍品读,甚至可以去想象字字句句后的心情,还有心意,在彼此的倾诉,和倾听之间。
征得了弗兰克妻子的同意之后,海莲把这些书信集结出版。它们是这样珍贵,以至于她不愿它们躺在抽屉里,不为人知。把它们呈现在世人面前,由此,这些书信,也便成了超过她自身生命的存在。
它们不是凭空杜撰,就发生在真实的人与人交往之中,于是,就有了无限的延展空间。而我们,也可以一边感动,一边憧憬如同他们一样,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情意。
据说,现在的查令十字街84号早已不是书店,它换成了其他面貌,只有一个标牌挂在墙上,但慕名而去的人,一批又一批,来了又走。他们也是感念于书里的故事,故事里的情意吧。
每个人都不该是孤岛,每个人都在渴望着自己与他人的互联互通。《他人的力量》里说,真正的连接关系是能让你成为完整的自我、成为真正的、真实的你,是能调动你的心灵、思想、灵魂和热情的一种人际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是毫无保留、知根知底、互相理解,并且互相扶持的。任何一方的真实想法、感觉、信念、恐惧和需求都可以安心地分享。
他们的多年相处,就是这类关系吧。这种良性的互动,让海莲收获了来自远方的快乐,并且让她找到了精神上的故乡。也就是缘于此,海莲终掩饰不住满满的感激,和愧意,在与朋友的信件里写着: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
代我献上一吻,
我亏欠它良多......
潇洒姐王潇在《趁早》里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心有余力,再和一万个有料的人聊聊天,堪称完美的精神生活。”
其实我要说的是,一万个人也未必都能心无挂碍,坦诚以对,好的朋友,好的情意,又是多么地可遇不可求。
海莲和一个书店,尤其是弗兰克之间的故事,终不可复制,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一段段关系里,做一个正直,诚信,见闻广博的人。
-END
【作者简介:青青竹叶青。山高水远,文字相伴。浅浅文,淡淡情,畅聊80后的诗与远方。你若恰好在,我们一起聊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