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为什么市面上岩茶都包到了10克一泡

2022-04-25 04:32:02热度:139°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就是,众人皆醉你独醒。

比如,对于一泡岩茶克数的执著。

当我们还在坚持一泡岩茶包8克时,市面上,已经尽是10克一泡的岩茶。

某次,李麻花忍不住问他们,为什么要把茶包到10克呢,原来包8克不是很好吗?

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

有人说,不包到10克滋味感不够啊,喝着没劲。

有人说,别人都包到10克了,咱们得随大流。

还有人说,茶客拿我8克的茶跟别人10克的斗,太吃亏了。

.......

反正,你现在出去喝茶,随便邂逅一泡包装高档、名字唬人的岩茶,不用看,肯定10克,甚至以上。

到武夷山茶农家里喝茶,调调也变了。

有时候,觉得某款茶不错,就是耐泡度欠缺,茶农一拍大腿,“没事啊,这个好办,我给你包到10克就行!”

对他们来说,"增加克数"=好喝!

一泡茶醇厚感、浓烈感、耐泡度不足?小事!

不需要上升到制作工艺的高度,只需要增加投茶量,从8克包到10克,一切问题马上迎刃而解。

尤其是,这包成10克的岩茶,因为提升了优势,弥补了缺陷,还能卖个好价钱!

尝到甜头之后,大家从此就非10克不包茶了。

那些香气高扬有特色、滋味淡薄不耐泡的茶,一旦包到10克以上,立马变身,成了香高水厚的好茶,再为它起个吓死人不偿命的"花名",立刻便身价倍增,赚个盆满钵满。

这条捷径,不但正岩茶在走,高山茶与外山茶更在走。

增加了克数的高山茶与外山茶,蒙混过关、被包装成正岩茶的概率大大增加。

一时间,武夷丹山碧水,成了10克岩茶的狂欢场。

《2》

我们知道,外山茶跟正岩茶的竞争就是差了“醇厚”二字。

武夷岩茶而言,香气易得,醇厚感却难求。

香气,可以通过工艺获得;醇厚感,则只有山场地域所赋予。可以说前者是后天技能,后者是先天优势。

后天可以割双眼皮增大眼睛,但后天不能靠换头术,让笨蛋变聪明。

脑子好使不好使,是天生的。

岩茶的香气,并不完全与山场挂钩,只要工艺过硬,半岩、高山、外山的岩茶同样可以散发出可圈可点的香型。

于是,才生出了某"没有正岩山场的茶农"苦练制茶技术,在正岩斗茶赛上一举夺魁的"传奇"。

而醇厚感则与山场密不可分,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正岩地域特殊,拥有独特的、适合茶树生长的"温光水汽土"五大要素,生成的茶青内含物质丰富,香气馥郁,滋味醇厚。

而外山地域次之,所生成的茶青虽能成香,却不持久耐冲泡,三泡之后,香气与滋味便呈断崖式下跌状,但凡与正岩茶对冲,高下立时分明。

地理条件,是半岩、外山茶的致命伤,也是它们与正岩茶楚河汉界的鸿沟。

原本非人为可改变!

然而现在,却获得了轻松解决之道——克数一增加,"耐泡度"立时便增加了,普通人一喝,哪里分辨得出来?

尤其,正岩区茶农并非个个工艺精湛,甚至还有不少人,粗心马虎,胡乱做茶,把一手好牌打烂,把好茶青做得极为平庸。

有时候,天气特殊,正岩茶青来不及采茶,好山场的茶采老做坏了,醇厚感减弱,也得靠加大茶量来弥补。

于是增加克数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为一条捷径。

不仅半岩、外山的茶农,包括正岩区的茶农都把茶包到10克以上。

10克茶刚开始现身市场的时候,茶农商家还会羞羞的,要找个借口来自圆其说:我这是慷慨,加量不加价。

后来,当大家纷纷效仿,10克的岩茶满街流窜时,这种解释的声音就变小了。

已经成为了惯例,不必再解释了。

到了后来,10克,甚至15克的岩茶依然装着,大家却已经司空见惯,不再惊讶了。

好几次,旧友带茶来喝,泡袋上没写克数,剪开泡袋,哗啦一下,干茶都要溢出110毫升的盖碗了——不是10克,就是13克。

《3》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所有人都把岩茶包到10克一泡时;

当岩茶的醇厚度可以靠增加茶量来调整时;

当半岩、外山茶可以通过非技术手段达到正岩茶的醇厚度时;

当茶农们再也不要担心一款茶做出来茶汤浓厚与否、耐泡与否时……

当每个人都高举“大容量”的岩茶,喝起来又浓厚又耐泡时,其实谁也占不到便宜,谁也没占到上风。

好像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不过,这可难不倒爱动脑筋的茶农们,列位看官发现没有,今年,正在开始流行做嫩采的茶。

前段在一个茶农家里喝茶,聊到“茶叶嫩采”的话题。

他直摇头,“很多人完全是增加茶汤醇厚感而特意嫩采的,特别是嫩采的肉桂做出来浓烈,煞口,有冲击力,大家都喜欢。”

老叶汤薄,反之,嫩叶自然水厚。

据说可以冲泡十几水的某天价茶,就是嫩采的,比正常茶叶采摘时间早了近一个月。

这个茶农朋友戏称,“加大茶叶剂量已经没有优势了,都去采摘上面做文章了。”

敢情都成早产儿了。

《4》

回头想想,今年确实喝到很多“嫩肉”——嫩采做出来的肉桂。

但是嫩肉对工艺要求极高,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得好。

于是,嫩肉又有了新名字——做得好的是有香有水的肉桂,做得不好的,则被称之为“特色肉桂”。

某次去马头组,茶农很热情,非要请我喝一泡他今年的“特色马肉”。

结果茶汤里一股子发酵过重的味道,我瞬间明白了,所谓“特色马肉”,就是嫩采的没做好的马肉!

嫩采的茶做坏了,会出渥味、闷味、杂味,香气清晰度不高。

不过做得好的嫩肉,确实挺有卖点——重点是真挺耐泡。

李麻花今年就有幸喝到一泡工艺上乘的嫩肉,花果桂皮香,辛辣浓烈,冲泡十五水有余。

为何嫩采的茶如此耐泡?

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高啊!呈苦涩味的物质多啊,在某些人的理解里,这就是滋味感足、有味道!

故而,嫩采的岩茶青叶,在制作过程中免不了比正常采摘的茶发酵略重些,如果包到10克一泡,比起普通的茶来,双倍醇厚感耐泡度!

而且这种嫩采制作的岩茶会吸纳红茶的优点,有甜感,茶汤顺滑。即便包到10克,也不会有过重的苦涩感。

在市面上一众因为茶汤薄而包10克的岩茶里,这样嫩采又做得好的茶简直是一骑绝尘。

卖到脱销。

《5》

然而,这真的是一条捷径吗?

通过嫩采来增加茶汤醇厚度、耐泡度,其实有很高的门槛——茶农要非常精准地把握茶叶发酵度。

大多数人没做好嫩采的茶,都是因为发酵过重,口味偏向红茶,变得不伦不类。

当然,嫩采的茶要做得好太不容易了。

抓在手里青叶容易伤着,轻轻一摇嫩叶就红了,最后出炉一锅带红茶味的肉桂。

某茶农爆料,“如果是特别嫩的青叶,要把做青间的温度升高,轻摇,最多摇两三遍,甚至不用摇动水筛,只要用手轻拨鲜叶,避免青叶与水筛碰撞,这样嫩的青不能太动,尽量要养着,边养边做。”

但是,即便知道要如何做嫩采的茶,他也不敢轻易尝试。

他说,“个中道理大家都知晓一二,真正实践起来并不容易,真正能把嫩采的茶做好的没几个。”

为了增加岩茶的醇厚感、耐泡度,增加茶量毫无技术可言,是人都可以尝试。

而有意去嫩采做茶算是铤而走险了,做不好的几率太大,绝对血亏。

《7》

今年的岩茶圈里,爱投机取巧的人又上了一课。

但是通过嫩采来增加茶的醇厚度也并非正途,颠覆传统、旁门左道不说,长此以往对武夷岩茶的发展不利。

想象一下,当你剪开岩茶泡袋,看着马上要溢出110毫升标准盖碗的干茶,闻到那股子发酵过重的桂圆干香时,真如同见着了四不像的怪物。

只想逃跑。

更多关于武夷岩茶的原创知识:

武夷岩茶牛栏坑肉桂,不止香清甘活,不止第十冲!

老茶酸,新茶酸,武夷酸,武夷岩茶的酸味分哪几种?

武夷岩茶的“高手”们,请脱下你皇帝的新装

卖茶服、卖水、卖岩茶,我亲眼目睹了一场岩茶“大师”们的表演

一泡好武夷岩茶,有四层境界,香、清、甘、活你领悟到几层?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6623459 34594314 43144741 47410102 01024066 40662580 25800102 01022083 20832676 26763759 37590312 03124610'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48593) and MATCH(title) AGAINST('46623459 34594314 43144741 47410102 01024066 40662580 25800102 01022083 20832676 26763759 37590312 03124610'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