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茶是清皇室高级贡茶,使用白银包装体现其贵重
清代贡茶多达几十种,其中仙茶尤其特殊。
皇家茶园七棵茶树
选择保存茶叶的器皿,是延续茶叶优良品质的重要环节。人们根据茶叶怕潮湿、怕异味、香气易挥发等弱点,不断改进包装法。自盛行散茶饮用以来,用于茶叶包装的材质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更多的人推崇锡制容器。锡自身具有凉性、散热快、密封性强的特点,茶叶在其内储存一定时期,仍有效保持茶叶的鲜、香,所以民间有“(茶)收贵锡瓶”、“但以锡瓶储得清香味”、“藏茶须用锡瓶,则茶之色香,虽经年如故”等说。又因长期以来锡被当做白金的代用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奢华的心理,所以在明代锡制容器包装茶叶成为时尚。
清宫旧藏仙茶及其包装
降至清代,尤其是地方为贡茶包装制作各种罐、瓶、盒等,更是精益求精、质量上乘,其中也不乏以金属材料做外包装,如有银茶桶、锡茶桶、洋铁茶桶,其中也以锡茶桶为大宗。
然而清代贡茶中以银质容器包装的只有四川的五种茶品,即仙茶、陪茶、菱角湾茶、观音茶、春茗茶,其中以仙茶为首,余下四种茶专为补仙茶使用不足,所以包装才一如仙茶。
清宫旧藏春茗茶及其包装
清宫旧藏观音茶及其包装
此五种茶包装式样分为长方盒、圆瓶两种,每两瓶茶叶同入一木制匣中。包装匣通体以木为心,内外以明黄色布或黄绫包裹。匣内有与茶罐尺寸相合的卧槽,外仍有与茶桶相吻合的凹槽板,最外设可抽拉的盒盖。当提拉最外的前脸抽拉盖、再将槽板掀起,两瓶银制茶叶罐就显露出来,匣外顶部设提手。匣盖外墨书该茶的名称—“仙茶”。
清宫旧藏陪茶及其包装
现故宫博物院藏品实物包装中除了并非产自蒙顶山的“春茗茶”、“观音茶”外,就只有仙茶、陪茶、菱角湾茶的银包装尺寸、式样与清代赵懿“蒙顶茶说”中的包装描述相吻合。
清代贡茶中以银容器包装茶叶为何只限于四川的五种茶?答案还得从蒙山茶进贡历史和皇家包装茶叶崇尚奢华的习惯中寻找。
清宫旧藏菱角湾茶及其包装
蒙顶茶早在唐朝就已成为贡品,陆羽《茶经》就有“今宇内土贡实众,……蒙山为上。”历经宋、明、清,其入贡时间之长是蒙顶茶的光辉历史之一,如此难得的佳茗,民间必积累了相应的包装经验。昂贵的价值、尊贵的地位,金银制品包装茶叶的一大亮点,这是锡、铁类包装容器难以比拟的,故而皇宫不惜重金使用之。
唐代银鎏金茶笼子
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宫廷用各类金银茶具,其中即有用于包装茶叶的鎏金银笼子。通体施以锤錾、铆接等工艺。这精美的茶笼专用于盛放茶饼,为防止受潮,素日将其高挂于通风处,若茶饼已受潮,则架于炭火上稍作烘烤,以求达到“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宋时宫廷最重龙团凤饼,谓之小团。茶品稀少,“仁宗尤所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唯遇南郊大礼致斋之夕,仁宗皇帝方赐中书、枢密院每四人一饼。当宫人得到后,以金剪成镂空花草纹贴于茶饼上,以为茶之美。
在元代,一时“长沙茶具精妙甲天下,”匠人可用量数不等的白银,制作出件数不同的套式银茶具,再附有一镂空花纹的大银盒,以盛装套式茶具。论其功能“凡茶之具悉备”,这当中既有用于茶叶包装的精美银容器。有鉴于此,元代宫廷“以黄金千两”制作了金茶具,其中也有黄金制包装茶叶的容器。以上宫廷中茶品在金光熠熠的装饰中,终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可有,而茶不可得的”宝物了。
茶 网络图片
缘于上述,清代民间在以仙茶为代表的包装上,继承前人注重包装的传统做法,满足皇家用茶的等级与审美情趣,所以取用贵重金属——白银包装贡茶,当是情理之中。
由此看来,清代其他贡茶是不能与之仙茶相提并论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仙茶诸多文化现象,构成了仙茶这一殊品的核心价值。
内容整编自:刘宝建《仙茶神护,清帝用之》,《紫禁城》2011年4月刊。感谢《紫禁城》及作者提供资料,如有疑问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