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标准即将合并,茶叶滤纸检测以后要看这些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但是讲到袋泡茶、一次性茶包却是近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产物。袋泡茶因为可定量包装,方便洁净、又可快速冲泡等优点,所以逐渐形成一定茶文化市场规模。但是在中国袋泡茶流行初期,由于其代表包装技术的湿法非织造生产工艺一直被美日英法德等发达国家掌握,所以茶叶滤纸生产也一直被国外技术制约。不过今非昔比,随着包装行业的技术突破,优秀环保、卫生、无害的茶叶滤纸生产企业也越来越多,加上国人养生,茶文化的兴起,袋泡茶也逐渐成为国内茶文化重要分支。
可能很多人对袋泡茶有一个误区,以为等量茶叶条件下,袋泡茶的出汤率(浸出量)会低于散泡茶,因为茶叶经过滤纸过滤,可能会有部分成分存在不能通过的情况。其实大量数据表明,袋泡茶的浸出量反而高于散泡茶。那是因为散泡茶冲泡后,茶叶可能会沉于杯底,造成浓度大,比重大, 扩散缓慢, 局部饱和的情况,而袋泡茶由于一般浮在杯中位置,茶汁可以向外四周扩散,不断浸出,所以浸出量反而比散泡茶要好。 现代茶叶滤纸的理化性能,都有着良好的吸收性、透过率、易扩散的纸质结构,所以不仅可以有效过滤茶沫,还可以又快有多的浸出茶汤。
目前,我国作为袋泡茶纸的主要生产国,年产茶叶滤纸 4000 吨以上,其中出口欧洲和南亚等国家 3000 吨。其实,2007 年的时候,国家检验检疫总局就将茶叶滤纸列入生产许可管理(QS 认证),到2019 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更是发布了《纸材质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控与生产监督管理技术规范》(专业版)和《纸材质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技术规范》(监管版)规章,提出了对茶叶滤纸的生产进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我们回到茶叶滤纸质量检测上,茶叶滤纸分为热封型与非热封型两类,主要用于热封型和非热封型袋泡茶机械自动包装用滤纸,也适用于中成药等饮品用滤纸。
目前,我国执行的标准是GB/T 25436—2010《热封型茶叶滤纸》和 GB/T 28121—2010《非热封型茶叶滤纸》,这两项标准已经实施了十多年了,虽然在当时发布的时候代表了一定先进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行业在发展,产品质量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量的提升,所以,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规范茶叶滤纸生产,国家标准委员会计划将这两项标准进行整合,精简成一个标准,并且部分技术指标进行修改或增加。通过大量调研和试验数据总结,新的标准规定了茶叶滤纸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定量及偏差、紧度及偏差、抗张强度、纵向湿抗张强度、热封强度、透气量、D65 亮度、交货水分、异味、漏茶末试验和外观质量。
茶叶滤纸一般为白色纸,为了使产品的亮度相对一致,新标准规定了 D65 亮度指标,要求减少颜色的波动性,亮度指标由一般≥70%,调整为 70%~88%。由于茶叶滤纸用于袋泡茶包装机的自动包装,包装机在连续运行包装过程中,茶叶滤纸要受到较大的张力,为避免断裂、破损,该产品应该具有足够的干抗张强度,以适应自动包装机的连续正常运转。因此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新标准对纸品的抗张强度指标进行了合理的提升。同时考虑到制程控制,又兼顾客户在茶末自动包装机上的要求,重新调整了茶叶滤纸产品的紧度指标。
根据袋泡茶的用途,要求茶汁浸出时间短、浸出速度快,而茶叶滤纸作为袋泡茶的滤袋用纸,其过滤性能直接关系到袋泡茶的茶汁浸出时间与速度。在原标准中都是使用“透气度”指标能反映透气性能,但是根据国际市场上的相关标准要求,一般都是采用ISO 9237 透气量(单位 L/m2.s)来表征纸品的透气性能。新标准将原来的“透气度”改为“透气量”。不仅如此,新标准还把非热封型滤纸的厚度指标调整为紧度,主要因为产品的定量、厚度、紧度三者有其关联性,确定其中两个,就能控制第三个指标。统一控制定量和紧度指标,可以规范纸品的检测和控制要求,符合客户对产品上机适用性的要求。
由于相关检测设备已经不生产,而且茶叶滤纸的透气度或滤水时间均能表征袋泡茶的滤袋用纸其过滤性能,所以新标准取消了滤水时间指标,采用透气量指标来代表产品过滤性能。为了使纸张水分保持在更合理的范围内,使纸张的物理性能更稳定,产品的一致性更好,新标准也调整了交换水分指标,规定了交换水分的上下限制。为了保证茶袋质量,避免因为茶叶滤纸有异味而影响茶叶的品质,新标准也明确提出了:要求茶叶滤纸无异味,此外,新标准还将漏茶末试验也列入检测指标之一。
以上便是《茶叶滤纸》标准在合并后的具体修改指标介绍,详细在该标准在正式发布后,将进一步提高该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袋泡茶滤纸行业的技术水平,促进行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从某种层面上讲,该项标准的修订,也将为造纸和食品滤纸行业的发展和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对提升“中国制造”品牌形象、中国制造大国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