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茶、岩茶、红茶,到普洱茶,2021年,村姑陈眼中的茶圈变化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早晨醒来的时候,阳光已经晒到了飘窗上。
温暖的,温和,冬日的暖阳。
昨晚是开着电暖气睡的,一屋子都是柑橘精油的清香,甜甜的,清鲜的,醉人的香。
不想起床。
想起古人说,温柔乡便是英雄冢,从前以为这是写“醉卧美人膝”一类的情况。
此时此刻,方悟到,这也有可能是写亲情,写生活的舒适圈。
譬如,少不入川。
蜀地生活成本太低,好吃好玩得太多,民风慵懒散漫,女子性格泼辣娇憨,实实在在是一个极好的温柔乡。
呆在这样的舒适圈里,谁还想横刀立马,纵横江湖。
处江湖之远,正好逍遥度日,管它城头变幻大王旗。
然而,当我翻了四五遍身,只想在这温暖的床上多打几个滚的时候,那边厢跑步跑到气喘吁吁的李麻花电话打过来了。
伊说,起来,我们去胖哥店里吃水煮鱼。
为什么吃这么上火的东西?
她吭哧着大声抱怨,天气太冷了,怎么跑身上都不热,吃顿麻辣的会好很多。
好吧,起来,打电话给胖姐(胖哥的太太),打算先点菜,等我洗澡化妆收拾停当过去,正好能吃上现成的热饭热菜。
可胖姐今天电话中的背景音异常安静,她温和地说,我今天休息,在我爸家里做卫生.....
这就是胡纠上一代女性的日常——过节的时候,别人是真在休息,而她们是不停在煮饭,收拾屋子,洗洗涮涮.....
人家是过元旦节,而她们是在过劳动节。
挂断胖姐电话的时候,心里很悲凉。
连胖姐都放假了,而我还要爬起来上班。
苍天啊,这是什么人生?!
不不不,我这年纪当愤青太老了,还是乖乖洗漱上班去。
茶友们今天肯定无聊,要是没有我的文章看,估计会更加无聊的。
村姑陈还是有存在价值的,有人需要的感觉真好。
这样一想,又打起百样精神,晒好衣服,出门去。
《2》
前天跟堂哥的女儿小村姑陈告别的时候,她说,我们明年见。
果然,今天一起来,满满的圈里都是关于2022的祝福和展望。
原来,2021,已经真实地,离开了我们。
未来,再次想起它的时候,只会说,曾经,在2021年,我们如何如何......
原本还是现在进行时的2021,妥妥的,变成了过去。
当大家都在展望2022,祝福2022的时候,这个已经离开我们,正在被人渐渐遗忘的2021,发生了很多事的2021,正在尘封于历史。
为了忘却的记忆,也为了记住一些曾经的过往,村姑陈决定,把2021年看到的,经历过的关于茶圈的一些重要瞬间,记录下来。
因为它们很重要。
每一个现在,都是由无数过去积累而成的。
每一个过去,都是组成今日的基石和砥柱。
不可或缺,不可遗忘。
《3》
2021年,茶圈里多了很多新人。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白茶还是岩茶。
新的茶叶品牌注册诞生,新的茶叶店出现在大街小巷,新的茶叶自媒体出现在互联网上,频繁发着某音视频。
某音成为了茶叶新品牌们宣告出道的主战场。
从前,随便去某音一搜,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品牌。
而2021年年底的时候,无意当中一搜,发现居然冒出来一大串从未见过的某音号。
有走田园风的,有走文艺范儿的,有走三农路线接地气的,有好为人师走导师风的,当然最多的,还是走外貌风的——平时不晒茶,只晒脸,晒胸,晒身材。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乱花渐欲迷人眼。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确实是茶圈繁荣的标志。
2021年,很多行业都在打折(奢侈品除外),我最喜欢的那家旗袍店,十年了,它家今年在打五折,害得我的衣橱一下子就不够挂了。
而茶圈,却在这一片夕阳红的声音里,逆市而上,人越来越多,热钱和快钱也越来越多。
这是好事。
在一片灰色里,总有一个行业是红色的,哪怕是橙色的,也会给人们带来希望。
只是,身为一个互联网茶叶老兵,村姑陈想给各位新同行们一点小小的建议:不管在哪个渠道卖茶,诚信一定是首先要遵守的原则,茶叶的品质绝对不能差。
茶知识一定要懂,一定要精,不能似是而非,道听途说,否则,又怎么能为消费者带来货真价实的好产品呢?
商业的本质不是欺诈。
古今中外,诚然如是。
《4》
2021年,茶圈里多了很多品牌。
不是新品牌,而是老茶厂们,开始品牌化。
从前,这些老茶厂们,主要的方向在批发,每年只是采采采,做做做,卖卖卖。
而今年,村姑陈惊讶地发现,这些茶厂,开始做零售了。
是的,批发已经不能满足他们需求,要向直供终端进军了。
反推就可以得知,这些新进入零售业的老牌茶厂们,它们从前的那些批发商,那些建立了多年的销售渠道,已经不再具备与从前一样的下货能力。
也许,他们广东的一个开茶叶店的客户,从前一年能进货五百斤茶,而今年,可能只进了两三百斤,甚至到了年底,还未必能准时结款。
也许,他们原来有七八个稳定的大客户,能承包掉一整年的产茶量,而今年,这些客户纷纷缩减了进货量,减到不足往年的百分之五十。
当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每个触角,都能感觉到萧条与阻碍。
茶厂的产量不能减少,但销售一旦不顺畅,库存就会成为压垮茶厂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它们选择了自己“出道”。
就像某经纪人一直捧不红明星,遂选择包装自己一样。
这出道,带给传统茶厂们的,是更多的曝光,更多的零售额,但缺陷同样明显,那就是,当你选择了零售,就等于是在跟合作了多年的客户,跟那些中间商、茶叶店掌柜们,抢市场,抢用户。
在这个过程中,直接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价格体系的矛盾冲突。
老茶厂们从前纯做批发,给客户的价格是批发价,是几十斤几百斤甚至几千斤的价格。
但现在做零售了,面对的是二两装的客户,半斤装的客户,一斤装的客户,若给的价格仍然是给批发客户的价格,那让批发客户们情何以堪?
混乱的价格体系,最终会导致市场一片混乱。
传统老茶厂走向零售是一种尝试,但若没有把零售与批发的价格分清,把零售与批发的利润做出梯度式的调整,最终,只会斩断多年辛苦经营的批发人脉,让自己变成真正的零售企业,在一分一厘的利润空间里,困难挣扎。
《5》
2021年,高价茶滞销严重,但价格却居高不下。
六大茶类里,白茶因为初初复兴,价格仍在低位。
而余下的其它茶类中,却不乏天价茶,高价茶。
那些在春茶季里,动不动就几十万一公斤的茶王茶;那些在新闻媒体的报道里,动不动就几十万一斤的“非卖品”茶叶,都在把世人对于茶叶的估值天花板,拉高了又拉高。
然而,这些“明星”般自带炒作光环的高价茶,在已经过去的2021年,销量其实都不怎么好。
市场接受度不高,购买多为尝鲜,买得起的人就那么几个,他们都买过尝过之后,便“后事终难继”了。
另外,在近几年的经济大环境下,天价茶高价茶们,走得并不太畅顺。
不过,这些高价茶们,虽然卖得都不太好,家家库存都很大,但却没有人,愿意降价销售的。
价格还是那个令人望之生畏的价格,虽然销量低了很多,但场面还是要撑着的。
毕竟,追涨不追跌,是世间常态。
天价茶价格不降,身价就还在那里摆着,假以时日,兴许还能搏得一线生机;而若价格一降,则身份大跌,只能一路下行,沦为平庸,连翻身的机会也没了。
尤其,高价茶类盛行这么多年来,生产它的茶农,销售它的茶商,都赚得盆满钵满,家底殷实丰厚,就算新生产出来的茶叶卖不动了,也不会没钱吃饭,库存再大,撑个三五年,还是撑得住的。
所以,他们不肯降价,仍在观望。
然而,有价无市,看起来也确实惨淡了些。
《6》
2021年,越来越多的云南人,开始做白茶。
这一点,从村姑陈后台的数据就能看出来。
几乎每天,都有云南做茶的人,在关注我。
云南茶厂做武夷岩茶的少,做福鼎白茶的多,故而,他们关注我,纯粹是想学习关于白茶的知识。
回想了一番前年去老班章,去易武的经历,不难发现,普洱的概念,已经讲到无法可讲了。
就像一个人,脖子上套了十个金项圈,两只手臂各套了二十只金手镯,耳朵上各吊了五只金耳环,脚脖子上各套了五只金脚镯.....全身上下,已经金光灿灿,无法再戴任何的首饰了。
要再想戴首饰,就只能再长一只手或者脚出来。
做普洱之外,每年把夏茶,以及秋茶的一部分茶青均出来做白茶,是大多数云南茶人目前正在进行的新尝试。
做白茶比做普洱简单,连炒青都不需要,采下来晒晒干,就收起来了,无比省事。
拿一些不重要的茶树叶子来做白茶,跟废物利用一样,简直就像是老天爷赏下的一笔横财,不赚白不赚。
基于这种思路,敢想敢干的云南茶农,纷纷下手白茶。
SO,市场上大家能看到的云南白茶,才会越来越多。
这也并不是坏事,至少,市场会被扩容得更大。蛋糕更大了,能造福更多的茶人,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岂不是好事一件?
不过还是要给云南的同行们提个醒,就当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这个提醒就是:既要做白茶,还得按白茶的规矩来做,按白茶的国标来做,要用特定的树种,特定的工艺来加工制作白茶,做出来的茶才能被称作白茶,才能属于白茶。
若用非特定的树种来做,若只晒不烘干,则干度不达标,还非驴非马。
这样的茶硬要叫做白茶,那可就不是来给白茶市场扩容,而是给白茶抹黑的了。
这样自杀式的行为,不但砸了自己家茶厂的招牌,还会砸了白茶这个大市场的场子,于人于己,都没什么好处。
《7》
相比别的行业,2021年的茶圈,是风生水起的。
有大量新人进入,有大量新钱进入。
在各方资本的推动下,相信,2022年的茶圈,会有更多的更大的变化。
会有人崛起,也会有人沉没。
会有人得意,也会有人失意。
不过,村姑陈相信,只要坚持品质,做优质的好茶,这个品牌是永远都不会倒下的。
反而会,越来越闪亮。
2021,已成过往,2022,正在启航。
致广大而尽精微。
祝,好。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