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老茶村”裡的“新茶事”

2022-04-21 09:29:29热度:53°C

 

春回大地、新芽初展,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茶香沁人,採茶人的歡聲笑語在層層疊疊的茶園中蕩漾。今年春天,這個以“天印貢茶”而聞名的“老茶村”,忙起了“新茶事”。

“還是圍著茶轉,收入卻從一份變成了三份,滿足了。”52歲的茶農洪長銀巧手如梭,指尖如音符般在茶樹上跳動,一顆顆嫩綠的茶芽飛快地“流入”腰間的茶簍。帶著滿滿一茶簍“勞動成果”,洪長銀來到村子裡的茶葉加工廠。一過秤,足足有4斤重,收入320元。

一天的辛勞被收獲的美好沖淡,喜悅爬上眼角眉梢,洪長銀盤算起今年春天的收益,“4畝茶園流轉給了村合作社,得了一筆土地流轉費。在自己的茶園裡採茶,合作社負責提供技術指導,有茶青收入1.5萬余元。合作社正在新建茶葉基地,去務工一天還得80元務工費。”

採新綠、栽新茶。在這個草木蔓發的季節,天印村收獲美好,也播種希望。

“村裡建立起多方利益聯結機制,採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新建茶葉基地400畝,改建180畝。”天印村黨支部書記印開權說,今年天印村“茶事”的重要一項就是茶產業規模化。

擴規模,是重振“天印貢茶”輝煌的積極信號。

在唐代就已成為全國名茶之一的“天印貢茶”,到明清更負盛名,清初便以“貢茶”著稱。20世紀50至60年代,曾兩次在北京參加全國茶葉品種定型會,因具有形美色翠、湯色綠亮、余味悠長、經久耐泡的特點,深受國內外茶商好評。

“聽祖輩講,明清時期,鎮遠的茶商們便利用船隻,用天印茶換取食鹽和布匹等。”“天印貢茶”技藝傳承人萬文興自豪地訴說著歷史。

房前屋后、茶葉飄香。如今,天印村家家戶戶種茶,茶園面積達2000多畝。在悠悠茶香中長大的萬文興,耳畔回蕩是那些燦爛的“茶故事”,經歷的卻是千年“貢茶”一路沒落的無奈現實。

長期以來,“天印貢茶”產業一直處於“小打小鬧”境地,部分茶園陷入茶青產量低、質量不高等困境,有的村民們甚至砍掉茶樹。不僅規模下降,還陷入了被貼上其他茶葉標簽出售的尷尬境地。

前年春天,一名香港客商因緣際會來到天印村,品嘗了“天印貢茶”后大加贊賞:“茶葉品質如此好,如果我要1萬斤,你們能拿出來嗎?”

客商最終抱憾而歸,但重振“天印貢茶”產業的“火苗”卻已熊熊燃起。

事實上,近年來,鎮遠縣已釋放了振興傳統優勢產業的信號。針對“天印貢茶”困境,該縣將其列入了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加以保護,並組織專家制定了《鎮遠天印貢茶綜合標准體系》,標准涵蓋了生產的自然條件、種植規程、加工管理規范等,用“標准”引領產業發展。

在“天印貢茶”主產區天印村,從2019年開始,已嘗試通過合作社引領產業發展。“前幾年合作社引領建設標准茶園近400畝,今年進一步擴大了規模,目前標准化茶園已近千畝。”印開權說,新建茶葉基地採取統一茶葉品種、統一農資供應、統一防疫防治、統一技術管理、統一市場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提品質、立品牌。“現在石阡、都勻等地的茶企老板都在打電話預定茶葉,我們茶的名聲又響起來了。”

與此同時,天印村陸續涌現的4家茶葉加工廠,也在聯合謀劃“新茶事”,“攜手合作,把品牌立起來,大家才能得到更好發展。”萬文興創辦了天印村第一家茶葉加工廠。如今,他也牽頭抱團發展,為重振天印村茶產業出力。

“接下來,我們還將引進專業化的茶葉加工企業,進一步擴大‘天印貢茶’知名度,逐步走向規模化、品牌化、標准化、綠色化,打造完整的茶葉產業鏈。”都坪鎮黨委副書記羅國超介紹,以“天印貢茶”為代表的茶產業已在該鎮興旺起來,新建茶葉基地約千畝,茶園總面積已近5000畝。(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丹 李麗)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