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鉴赏「清雍正茶叶末釉」感受文玩对文化的潜在影响

2022-04-18 11:12:55热度:49°C

(友藏之物,委三皮一鉴,以不才之识,所诉不妥之处,望先学大家一笑而过,见谅,三皮此谢)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字体工整规则,圈足施釉严谨,切足规范,拉胚应为低速旋拉,胎质细腻,露胎处呈铁褐色,包浆自然,瓶口薄釉处为淡黄色系一次高温烧结而成,符合雍正官窖工艺,釉色极具魅力,釉面细腻,色泽幽静匀润,器型秀丽,端庄典雅,线条变化流畅,质朴无华,比例上下协调,刚中带柔。

此器古朴清丽,耐人寻味,深沉凝重,极具古意,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范为瓶,最养目”。完全符合清代寂园叟《陶雅》中文辞对茶叶未釉的极致描述。

一般来说,此釉极难烧制,低温阶段在氧化气氛980度中烧制转为还原气氛中烧制多呈现“蟹甲青”色,若继续保持在氧化气氛中烧制则呈现“鳝鱼黄”,此釉应为褐青色,此也佐证此器应是瓷中珍品“茶叶未釉”。

所以三皮斗胆断代此为清雍正时期的“圆腹长颈茶叶未釉瓶”。

手抚此器如触感历史,让人赏析中感概万千,人们往往在进步中急功近利,忽略了沉淀与沉静之美,文化并非只是登高山而远眺体会山高我为峰,文化也应有汇百川而入海沉思水低心如潭,任何曲线终无一直上扬的特性,所以当心沉静下来想弥补因为急进而丧失的心性时,往往用古物来填补这份文化的缺失,但令人遗憾的是,毕竟是回填的泥土,虚浮总归是最大的弊病,也就造成了古物价值的飞涨,而没有去真正的感受沧桑岁月中此物存在的精神价值---------。可悲的文化造就可憎的世态也催生很多奴颜卑微的上进者,实在是可爱中让人可笑,闭目方识可怜,情感上觉得可惜,无奈之下也就生出可叹之言。

其实刚开始想讲的是一段鉴赏故事,说着说着,最终谈到的是世态,可叹又如何?一个“命”字便能了了。

“命”字很奇妙,一人一口一卩,卩是什么?古文中人字的变形字,意思是跪跽人形的侧面,毕恭毕敬,象形之极!

难道命已注定?跪舔即(即也很奇妙,跪着吃食)能有生存的机会?此为道理?

我且不信命,我信天,那怕两道枷锁加盖,人也得站着。

一瓶装满一理白,一桥清雨一伞开 。

一世黄粱一壶酒,一副傲骨一方埋。

配图为手机实拍,秀图功能对观者的影响会造成大家对此瓶定义什么印象,三皮着实不知,再此表达歉意……​

【正三皮原创作品,若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我将继续写下去,友藏数物,可鉴可写可圈可点处颇多,令诸神可评可论可批可言的机会亦多,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