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全球“灯塔工厂”增至103家,中国占37家

2022-04-16 02:27:42热度:84°C

 

导读:中国“灯塔工厂”,是越多越好吗?

【文/观察者网 周昊 编辑/周远方】日前,世界经济论坛(WEF)披露了最新的全球“灯塔工厂”名单,此次共有13家“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入选,其中有6家工厂来自中国,分别是:美的荆州冰箱工厂、美的合肥洗衣机工厂、海尔郑州热水器工厂、京东方福州8.5代线工厂、宝洁广州工厂以及博世长沙工厂。

全球已获得认证的“灯塔工厂”由91家上升到103家,中国灯塔工厂数量由31家上升到37家,占比超过1/3。值得注意的是,这37家工厂并非全是中国本土品牌的工厂,有不少是外资企业或者中国台湾企业在中国大陆开设的工厂,如来自中国台湾的富士康、法国的施耐德等。

“灯塔工厂”有智能制造“奥斯卡”之称,是由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遴选的“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代表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近年来正在迅猛发展,出现更多“灯塔工厂”十分正常;另一方面,中国的数字化智能制造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在安全性和话语权上也应该追求“以我为主”。

世界经济论坛提到,“灯塔工厂”利用各项先进技术提高供应链韧性,强化绿色举措,促进员工参与,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66%的“灯塔工厂”通过减少消耗、资源浪费和碳排放提高了可持续性;82%的“灯塔工厂”提高了生产效率。

世界经济论坛“塑造先进制造业与价值链的未来”平台总监弗朗西斯科·贝蒂(Francisco Betti)说:“在世界努力应对诸多挑战的背景下,灯塔工厂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实现商业目标的同时创造了可持续发展效益,提高了生态效率。我们希望这些灯塔工厂继续为全球生产社区照亮未来之路,采取负责任的方式,积极打造人类、社会和环境共同受益的未来制造业。”

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数字制造业全球负责人恩诺·德布尔(Enno de Boer)表示:“这103家灯塔工厂向我们展示了数字技术如何提升价值链韧性,促进增长以及环境和人类可持续性。过去,实现可持续性和韧性通常要以牺牲效率为代价,但如今这已经发生改变。企业现在可以使用数字指南和科技工具,提高运营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可持续性。有了这些工具,他们就可以增强人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突破并加快科技创新——这就是智能制造的秘诀。”

家电企业领跑“中国智造”

本次“灯塔工厂”名单公布后,中国家电品牌美的已经拥有了四家“灯塔工厂”,除本次入选的两家外,美的空调南沙工厂与微波炉顺德工厂也分别在2020年9月和2021年3月先后入选。

中国另一家家电巨头海尔也拥有四家“灯塔工厂”,除郑州热水器工厂外,另外三家为胶州中央空调工厂、沈阳冰箱工厂、天津洗衣机工厂。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家电领域中并没有一家电视企业入选,但面板巨头京东方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入选“灯塔工厂”的显示企业。

目前,在全部37家坐落于中国的“灯塔工厂”中,已经有8家属于家电企业,占比超1/5。很显然,中国家电巨头的智能制造、数字化水平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家电业的发展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美的荆州冰箱工厂总经理李震在此前接受观察者网等媒体采访时提到,经过数字化转型后的冰箱工厂一条生产线可以同时做多种类多批次的产品,柔性生产使工厂的各项财务指标得到大幅改善:劳动生产率提高52%,交期缩短25%,质量缺陷降低64%,客户满意度提升11%。

李震表示,灯塔工厂在国内大批量落地有力的带动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通过灯塔工厂的建设,美的想探索一条在传统制造工厂基础之上构建工业4.0的方法,在保持自身未来竞争优势的同时,还可以将转型方案在美的其他工厂进行复制和推广。

美的合肥洗衣机工厂总经理张志民也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谈到,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给整个集团以及同行带来显著的生产收益。

比如合肥灯塔工厂通过端到端的柔性供应链控制塔,实现对内外销全流程11个环节、20个节点、64个不同维度数据的可视化透明管理,包括客户订单从需求预测、智能排产、生产制造、下线直发、物流运输全流程等,”交付周期较三年前缩短56%,下线直发率提升50%,人均效率提升51.6%”。

“此前下游普遍存在的货等车、车等货情况,通过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实现货柜车辆预约、成品入库、装箱发运的无缝智能化管理,提升物流价值链效率,每年节省的物流成本将近1000万元,” 张志民表示。

即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受到冲击的当下,美的方面也表示将持续在国内及海外推进灯塔工厂的建设,“这是一项长期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对观察者网表示,近年来国内灯塔工厂数量增多有诸多原因,首先是国家层面对智能制造以及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重视,其次是人力成本的因素。

李广乾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凭借新的物联网技术,把以前离散的工业制造环节通过数字化系统性的反映出来,使得原先工业制造的很多环节拥有了能够走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从而开始向信息化控制进行过渡;“原有的生产过程转变为数据,数据产生算法,算法衍生出人工智能的应用,进而推进无人化,这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成逻辑”。

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安全更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依然面临着人才和安全的双重问题。

李震表示,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对人有了更高的要求,“具备数字化思维、拥有数字运营能力、熟悉生产流程并了解自动化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短缺”。

张志民则认为,数字化转型在用工方面开始强调蓝领产业工人的重要性,企业将高重复性、有职业健康风险、安全隐患、劳动强度过大的相关流程进行自动化替代,让释放出来的员工去做更有技术含量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运维工作,这是一种用工思维的转变。

目前除了企业内部培训以及交流学习外,美的还通过与工厂所在地高校结对子的方式进行产学研合作,张志民表示合肥工厂2022年将与当地三所大学建立长期互动的合作机制,从而对数字化运维人才进行培养。

中国“灯塔工厂”越多越好吗?

李广乾指出,从现有趋势看,中国“灯塔工厂”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增多,但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作为国外民间机构,由他们来主导全球“灯塔工厂”的标准会带来一些问题,即中国的企业会有意无意地接受这种标准的引导,在自身数字化发展方向上受影响。

“我的个人态度是不反对,也不支持”,李广乾指出,在目前中国的舆论环境中,可能西方标准还是比较有市场,企业为了追求市场宣传效果而参评“灯塔工厂”也无可厚非。

“更重要的是,中国今天已经是‘世界工厂’,数字化水平也走在世界前列,我们需要用中国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水平,构建自身的话语及评价体系”,李广乾谈到,“实际上,目前中国官方和民间也都有相应的机构、标准和体系,比如工信部的“双跨平台”(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等等,这也需要中国相关企业的支持”。

另外,在高端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及自动化产线以及工业控制等领域,目前国内并没有很大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这也是一种隐患。

李广乾指出,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建设可能会像芯片一样被“卡脖子”,另一方面,企业生产数据化上云后也面临很大的网络安全风险。

他认为,国内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如果要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一定要在基础的系统层面和高端的设备层面进行突破,只有构筑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的确保中国未来工业生产的安全。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0113982 39820116 01162138 21384394 43942504 25041907 19070117 01175286 52865433 103'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37508) and MATCH(title) AGAINST('40113982 39820116 01162138 21384394 43942504 25041907 19070117 01175286 52865433 103'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