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所有茶树叶都可以做任何品种茶(绿茶,白茶,红茶,黄茶,乌龙茶)?
从原理上来说,可以。
明代中叶之前,普天之下只有一种茶:绿茶。
无论什么茶区,无论何种茶树,采下来的鲜叶一律制做绿茶。
中国的茶叶品种多不胜数,经过茶人们反复的探讨和研究,最终以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提出的按制法和品质为基础,以茶多酚氧化程度(即发酵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红茶等六大茶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龙井茶、碧螺春、武夷岩茶、铁观音、大红袍、祁门红茶、金骏眉这一类的茶的叶子可以来自同一种茶树甚至同一棵茶树,所有茶树叶都可以做任何品种茶。
为什么会有不同茶产区的茶树加工成为不同的茶?
首先影响茶汤口感的与三种物质有关: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
茶叶中的氨基酸茶叶中发现并已鉴定的氨基酸有26种,除20种 蛋白质氨基酸均发现存在于游离氨基酸中,另外还检出6种非蛋白质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主要包括谷氨酸和天冬氨酸。
它们是茶叶中最重要的一类氨基酸,在茶叶中的含量高,是构成茶叶鲜爽滋味的重要成分。
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占总量的 70%以上。
茶多酚是涩的,但可以在后期工艺中氧化,形成红茶所需要的物质,形成醇厚的口感。
茶叶中的咖啡碱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2%~5%;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常以测定咖啡碱的含量为代表。
咖啡碱是苦的,但是很稳定,不会发生转化,可以与茶多酚氧化的物质结合,易溶于水,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
首先决定这三个物质含量多少的是两个因素:茶树品种和叶片嫩度。
叶片越小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低,氨基酸含量越高;
叶片越大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
在同一个枝条上,从嫩叶到老叶,无论哪一种物质都是嫩叶的含量高。
氨基酸让茶鲜爽,茶多酚让茶涩,咖啡碱让茶苦。
但茶多酚和咖啡碱经过其他工艺转化后,就不再苦涩。
且每一种茶都有其适制性,有些品种的适制性比较差,可能只能做一两种茶类,有些品种的适制性范围广,那它就可以做成很多种茶类。比如奇兰这个茶树品种,适制性就比较强,绿茶、白茶、青茶、红茶都可以,口感都不错。
每种茶树做成哪种口感最好喝——当然是以商业化为前提的,这棵茶树做成啥茶最值钱就做成什么样,要知道刚开始正山小种是做坏了的茶,偶然走出了国门,才引起了欧洲的下午茶之流行——这个是经过无数前人的实验的,金骏眉的创新也是江元勋结合了绿茶的采摘才想出来的制作方式,当然你要是愿意,也可以把大红袍的茶树拿来做绿茶。
合适的品种做出最合适最好喝的茶,才能将茶叶的价值发挥到最佳。
关于每种茶树的适制性,我之前发了一篇文章《一缕阳光茶业:大红袍可以做成绿茶吗?论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可以了解一下。以及相似的问题有一个《像龙井茶、碧螺春、武夷岩茶、铁观音、大红袍、祁门红茶、金骏眉这一类的茶的叶子都是来自同一种茶树吗?》也说了各种茶树的品种特征及生长的茶区。
这个问题不谈理论的前提下,其实是不可以的,如果非要讲理论,那么菜叶子也可以按照六大茶类工艺去做,但做完是一回事吗?
那么肯定有人说,菜叶子跟茶树叶子不一样啊,内含物质也不一样啊。当然,其实不同品种,有一些基本要求也是又很大区别的。如果非要纠结于理论,那么这个问题谈都没必要谈,按照书本上理解都可以。但实际上远远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乌龙树种,不仅在叶片根部有腺鳞,这个是有着高香物质的分泌,包括叶片表面特有厚度的蜡质,这些都是形成香气物质的基础条件之一,那么并非所有茶树品种都具备这样的特性。
又比如,绿茶中的太平猴魁,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大叶子还是不苦不涩,鲜爽度非常好,也是因为这个品种的持嫩性非常好,你换乌龙茶树的品种能做起来吗?不可能的事情。
手工捏尖太平猴魁厚而鲜爽回甘足淘宝¥218.00去购买还有,比如绿茶中的安吉白,特有极高的氨酚比,你换其他品种做,怎么也做不出那种鲜度。
再者更直观但不一定非常准确的概念,比如福鼎白茶,本身就要求多豪品种,比如传统工艺的白茶要求显露豪香,你挑一个少豪品种做完到底是不是呢?
我估计还是会有杠精还过来谈理论,你谈的都是具体到某一个种类的茶,我们只谈工艺制作,但我就随便把茶叶杀青干燥做成绿茶行不行呢?
行,你是对的!
我讲真的,书上是对的,要看。但书上不是所有,没办法把所有的东西都写进去。所谓制成一个四不像的东西,存粹看化学成分接近,真的是太纸上谈兵了。
所谓一个茶树叶去讨论做成任何品种茶,这是一个伪命题,夸张一点的问法就是,白菜叶子能做成任何一种品种茶吗?
是可以的,但之所以被优化成了现在流行的制法,也是因为每种鲜叶的试制性区别。
我们常见的茶树品种包括群体种菜茶、培育品种、古树老枞和原始株,其中在云贵地区存在的原始株大多已经失去了经济价值。群体种是指在多年自然进化下有性繁殖而来的茶树,大多群体种都没有单独的名字,而培育品种是在优质群体种基础上通过多种培育手段获得的新品种,这些品种大多比群体种抗性更强、产量也更高,古树老枞则是经过了几十上百年而幸存下来的茶树品种。
不同茶类对鲜叶的品质要求不一样,我们带着例子来看:
————
绿茶、黄茶:
绿茶要求叶色深绿的中小叶种、紫色芽叶就不合适。叶绿素、蛋白质含量高的比较好,多酚含量不宜太高。黄茶只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的工序,对鲜叶的要求差不多。
1、浙农113
1963~1987年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江南地区种植较多,干茶氨基酸3.1%、茶多酚22.1%、咖啡因3.9%,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亩产高,适合制作绿茶,尤其毛尖茶外形纤秀,香气高,抗旱、抗病虫害、繁殖力强,河南也有引进。
2、龙井长叶
1960~1987年从龙井种中采用单株选育而成,主要在浙江、江苏、安徽、山东种植,干重氨基酸4.1%、茶多酚18.6%、咖啡因3.6%,生育力强,持嫩性强,适合制成高档龙井茶,香气清高,滋味嫩鲜,汤色嫩绿明亮。
————
白茶:
鲜叶原料以芽叶满披茸毛的白茶品种为宜,芽叶粗壮,酚氨比较低(一般低于10),对氨基酸含量要求比较高。
1、政和大白茶
原产福建省政和县铁山乡,100多年历史,主要在福建北部和东部地区,上世纪60年代开始江南地区和广东地区大面积引种,该品种芽叶茸毛很多,制成白茶、红茶、绿茶的品质都不错。
2、福鼎大白茶
原产自福建省福鼎店头镇,也有100多年历史,芽叶茸毛特别多,干重氨基酸4.3%、茶多酚16.2%、咖啡因4.4%,在长江南北茶区多有种植。
————
黑茶:
黑茶对原料的成熟度要求比较高,比大宗红茶、绿茶的原料更粗老一些,一般来说黑茶原料相当于工夫红茶三级的嫩度,因为黑茶的工艺特殊,以大叶种为宜。
————
红茶:
一般红茶需要较高的多酚类含量,多酚在酶的作用下分解出来的茶黄素会使汤色金黄明亮,鲜爽度更高,而茶红素会使汤色红浓,也更醇厚一些,当然氨基酸含量高的往往鲜爽度会再高一些。
1、勐海大叶茶
原产在南糯山,现在四川、广州、贵州、广东都有大面积种植,大叶种,叶质较厚软,芽叶生育能力强,干重茶多酚32.8%、氨基酸2.3%、咖啡因4.1%,适合做红茶、绿茶、普洱茶。
2、祁门种
也叫槠叶种(其实做祁红有八大品种,槠叶种占比最高),原产在安徽省祁门县,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全国大面积引种,春茶一芽两叶干重氨基酸3.5%、茶多酚20.7%、咖啡碱4%,适合做红茶、绿茶,所以安徽一样有很多好喝的绿茶。
————
乌龙茶:
其实乌龙茶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鲜叶的品质,一般以中、大叶种为主,主要有四方面原因:①角质层、蜡质层较厚。在加工的过程中,这些蜡质可以分解转化成芳香物质,这是成茶香气的来源之一,这些角质层的厚薄影响气孔开闭,对做青时水分散失速度有重要影响。②叶片的下表皮都有腺鳞(大叶乌龙除外),腺鳞分泌芳香物质,也会提香。③叶绿体逐渐衰老,类胡萝卜素增加,片层中出现巨型淀粉粒。类胡萝卜素是乌龙香气的先质,淀粉粒在做青时会水解,使可溶性糖增加,可溶性糖一方面参与乌龙茶香气的形成,另一方面增加滋味的浓厚与甜醇。④较成熟的叶片中脂类颗粒增多,这种结构在一芽一叶的嫩梢中是没有的,作用也与淀粉粒相似。
1、铁观音
原产自福建省安溪县西平镇松尧,200多年栽培历史,干重氨基酸3.6%、茶多酚22.1%、咖啡因4.1%,适合制成乌龙茶、绿茶。
2、黄旦
也叫黄金桂,100多年种植历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南方地区大面积引种,有「透天香」,滋味醇厚甘爽。
————
综合以上来看,其实我们在育种过程中,就已经设定了靶向目标,比如「要培育一个适制绿茶的品种」,而群体种这些自然孕育的品种,因为常年的经验积累,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制茶格局,当消费者形成了习惯并产生了知名度时,也就有了我们「名茶」的说法。
所以形成当下的制茶格局,更多是市场环境导致的自然状态,当然我们应该在变化中看问题,市场在变,我们制茶的工艺、品种、技术都在变化,总之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变化,在迎合市场需求变化。
想了解更多,欢迎加入茶友会一起交流。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
理论上来说,可以。
因为六大茶类是按照制作工艺划分的,如果制作工艺符合标准,一棵茶树确实可以做出绿茶、白茶、红茶、青茶等等。
不过这只是理论,到实际中来,很少会有哪位茶农同时制作六大茶类。
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不同,等于要准备六套制作流程,且不说制茶师是否有这样的经验,光是设备、场地的花销就是一笔巨款,不是茶农能够负担的。
而且还有一点,如今的茶叶有适制性一说。
为了做出更好的茶味,各大茶叶产区都在推陈出新,而这个过程中,必然有一些茶树因为风味不符合标准被淘汰。
经过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层层淘汰,最终剩下来的,就是最符合这类茶叶风味的茶树品种。
比如福鼎白茶的原料采摘自当地的大白茶、水仙茶和群体种茶树;
比如正山小种红茶的原料采摘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菜茶;
理论上确实是只要符合制作工艺,一棵茶树可以做出不同的茶类,但随便一颗茶树做出来的茶叶,在香气、口感、滋味等各个方面,必定不如当地适制性高的茶树做出来的茶叶。
这也是为何如今茶叶有核心产区一说,这些核心产区的环境,所能提供的“温、光、水、气、土”等因素,孕育出了那些适制性高,并且符合此类茶叶最佳风味的茶树。
这是外山茶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想了解更多专业茶知识,欢迎关注【小陈茶事】。
你好。
如果只是考虑加工工艺的话,理论上任何品种的茶树鲜叶都可以做成六大茶类的,但是做出来的效果好不好那就又是另一回事。
每一种茶树都有适制性,有些适宜做红茶,有些适宜做绿茶等等。例如云南大叶种茶树,适宜做普洱,滇红甚至是白茶,为什么呢?应该云南大叶种的茶叶里内含物丰富,特别是具有鲜爽和刺激性的物质比较多,如咖啡碱,儿茶素等等,那它就可以做出刺激感较强,鲜爽浓厚的红茶,普洱茶了;而像凤凰水仙这个品种,具有许多芳香类的生化物质,那它就可以用来做出香气突出的乌龙茶;而叶绿素,茶多酚丰富的品种,就可以做成绿茶等等。
所以,做茶也是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每一种茶都有其适制性,有些品种的适制性比较差,可能只能做一两种茶类,有些品种的适制性范围广,那它就可以做成很多种茶类。像金萱这个品种,以前在台湾主要是用来做成乌龙茶的,后来渐渐发现做成绿茶和红茶,在品质上也很nice,于是就渐渐发展出带有奶香味的金萱绿茶和金萱红茶。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广东良种:青心一号,适制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