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茶业你怎么看熟悉又陌生的观察角度
近日于勐海研习熟茶发酵,往来之间多与顺风车司机交流。这些司机往往见多识广,相比于置身其中的我,更有旁观者的视野。
司机知道我与茶行业相关的之后,先介绍自己是有好茶叶的,家里的亲戚每年都送他好多景迈,现在存了几百斤了。随后又发现我可能不会对他的景迈茶有太大兴趣之后,就开始了以下我认为颇有价值的行业点评:
(一些属于填充性质的话我就略去了,直接进入正题。)
司机:今年布朗山的明前茶叶还可以。
李扬:是,价格挺可以的。
司机:勐海这圈的茶厂它都是炒出来的,其实没多少存货,有的都是从外面买的。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市场在这里,哪怕它不是这里的茶,是从别的地方拿到这里来的,那它的价格就不一样。
李扬:看来大哥对这个行情还是很了解的。
司机:没吃过猪肉嘛,也看过猪走路。每年茶上市的时候,就跟这些人打交道。
老班章嘛,茶王,68万,茶皇后是48万。价格可以,不知道你们做不做那个临沧的冰岛。
它的茶叶,我个人觉得,怎么说呢?中国人这个说法叫物以稀为贵。就跟武夷山的大红袍一样,喝着还不是一样的红茶味道。(说明:原话转录,就是说的红茶)
这边有一个,勐海的高顶茶叶公司,这两年做的挺不错的。
(我又特意问了那些企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问题,没想到高顶会如此被强调,因为说到风头正劲,应该还能列出一个名单。直到后来抬头看见了那栋巨大的高顶大楼,才恍然大悟。有一栋在勐海开车天天看得见的标志性建筑,意义不言而喻)
因为现在的公司只要一个好的规划和一个好的运营人。它就不玩实业,玩套路了。我称它为玩套路。
李扬:哪个企业,你印象深一点?
司机:做茶的话,在勐海还是有几家做得好。
除了高顶,现在炒得好的,就是那个小罐茶。
就是几个有钱的大佬闲着没事干。嫌钱烧的慌。
(略一停顿,话锋一转)真的,现在很多茶农,春茶上市的时候,他如果炒出一锅好茶,他是不卖的,他会自己存着,自己收藏。
李扬:茶农普遍有这个意识吗?
司机:不普遍,一般都是几代都是做茶的才有这个意识。
普洱茶你也知道,一般普洱茶正常情况下,生茶要自然发酵个两三年、三五年,味道才会真正的出得来。
你看老班章,如果说做成饼也好,做成散茶也好,你给它密封好了以后,给它自然发酵,放个三五年,它的价格也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老班章我们,如果朋友去拿的话,只要3000多一点。
李扬:3000多一斤?是什么时候拿的?
司机:去年的。今年不敢拿,今年它的价格太高。
李扬:你的资源挺好的。
司机:拿到的不多啊。也就是给个一两斤,给你喝而已啦。
你要想拿来做生意,肯定不会给你的。
做生意不一样,反正外地人在这边拿的老班章,100斤茶叶,掺300斤其他茶叶进去,这是规矩。不然他要亏本啊。他掺的那个茶呢,口感还是比较接近的。
李扬:老班章最受欢迎嘛。
司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李扬:除了老班章,勐海这边还有哪个地方出名点?
司机:你是说茶叶?勐海这边就只产茶叶。
其实,怎么说呢?中国普洱茶都源自于勐海。
勐海周边嘛,普洱茶就那几大茶山,几大寨子嘛。景迈的茶好,是因为它是老树茶,但距离太远了,以前没有人去挖掘它。
最近几年上市以后,市场的反应也还可以。
易武,在勐腊那边,不在这个方向。这边的茶叶说来说去好的就几个地方,老班章、布朗山、南糯山。
还有普洱茶和其他茶一样,也是要看年份。气候好嘛,雨水多嘛就好一点。每年的质感都不一样。
茶叶进化论,用精密逻辑解释茶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