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泡的茶为什么总是苦的?
本文内容来自:贝叶集选
了解更多内容,添加:beiyeji
茶室时不时会来些此前不怎么喝茶的小白,有些刚喝第一口,就不自觉地表达其体验“好苦啊。”有的还会问,茶都是这么苦吗?
我司的评茶同事当然会细心解答。比如解释,你喝的茶是审评泡法,所以会苦;或者这是我们评的一款原料不怎么好的茶;或者引导他们能否感觉到化苦为甘的过程等等。


小白在接触茶叶之初能有这种引导自然是最好的。就怕他们遇上些顽固茶客,以“不苦不涩不是茶”来糊弄,甚至以此奚落小白不懂品茶。如果小白们都认为无论什么茶叶,以及无论怎么泡都是苦的,不少人肯定会敬而远之,因此,今天贝叶就来讲讲茶叶中的苦涩味。


不苦不涩不是茶?
俗语云:不苦不涩不是茶。其道理在于,茶的内含物质中有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茶多酚为“苦味和涩味”,咖啡碱是“苦味”,因此“不苦不涩不是茶”有其理据。但茶叶并非只有茶多酚和咖啡碱,还有其他物质。
因此古语还说,“啜苦咽甘,茶也。”这其实就说明,如果我们仅仅是喝到苦,而且化不掉,没有回甘、香甜,那也不是茶。至少不是好茶。茶之苦涩绝不应该仅仅是一种难受的味觉体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能会说,其根源,或出在原料,工艺以及冲泡方法。


那些浓强的茶原料
小白不太懂茶,觉得茶都差不多。但事实上,茶可以有很大的区别。以普洱茶产区老蔓娥为例,其原料特色就在于茶味浓强,霸气。通俗一点说,即苦涩味比较重。
难道是专门有人喜欢喝苦涩的茶?这个说法不准确。如前面说的,好的茶是有回甘的,有的口味重的茶客确实更能接受苦涩味重的茶,但苦涩过后还是要有回甘。


如果一款茶,喝了之后口腔仅仅留下苦涩,贝叶想没人会喜欢。而且这种苦涩但回甘的茶,也有存放价值,随着转化的发生,茶叶会变得更醇厚,苦涩也会变淡。
当然,即使好的老蔓娥有回甘,但对大多数小白来说,肯定还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对于这种原料本身以苦涩浓强为特点的茶,不喜欢苦的小白不接触就是。而且一般来说,抛开工艺因素,大叶种茶整体上比小叶种要苦涩,因为茶多酚和咖啡碱更多。


工艺存在问题的茶
六大茶类中,整体口感上更苦涩的,是绿色和普洱生茶。其他茶类由于氧化发酵工艺的原因,会转化掉一部分茶多酚和咖啡碱,因此口感上没那么苦。不过绿茶的苦涩也能分出个三六九出来。以工艺来说,蒸青绿茶就比炒青绿茶要苦涩。
这是因为,以蒸青方式杀青,虽能较大可能保留茶叶的物质(所以其汤色更绿),但由于茶多酚和咖啡碱也保留更多,所以更苦涩些。


而炒青不当也会造成茶叶更苦涩。假如温度过低、杀青不均匀,造成青草味无法去除,茶也会变得苦涩。除了杀青过程,干燥过度也会加重苦涩。这是因为,如果温度过高,茶叶会有一股焦糊味,这种味觉加速绿茶本身有的苦涩,就会让人觉得更苦。


冲泡对苦涩的影响
冲泡无疑对茶的滋味有巨大影响,其影响因素在于三个方面:水温、茶水比、冲泡时间。水温的窍门是,泡绿茶,八九十的温度,刚刚好。一百度的高温容易使茶多酚和咖啡碱快速浸出,茶汤苦涩。
茶水比是人们在泡茶时不太注意的问题,原因有二,一是普通人大多不会在泡茶时准备个电子称(评茶时需要),而随手一抓,经常容易抓多。
原因之二在于,学术或业界规定的茶水比对于普通茶客来说,可能是过量的。以普洱茶举例,许多书上的茶水比建议是,7g茶150毫升水,但是这个茶水比对很多小白来说,就太多了。泡出的茶可能就会浓。


冲泡时间应该是国人在泡茶时最不注意的一点。稍微讲究的,还会用有茶水分离的飘逸杯,更多的人是用保温杯和马克杯直接闷泡。
以绿茶和普洱茶为例,如果你按照教科书上茶水比投茶,150毫升水,绿茶投3克,普洱投7克,而且还是用马克杯长时间泡,甚至泡绿茶时还是用100度的沸水,那么可以说,不管什么价格的绿茶,被你这一泡,大概率主要味道就剩苦涩了。
所以假如在办公室用马克杯泡茶,那减少投茶量和降低水温,是个可行的方法。


结语
实在怕茶苦的朋友,可以多喝喝红茶和乌龙茶、白茶,它们苦涩度相对较轻;而喝绿茶,一点要注意泡法,控制水温、茶水比、冲泡时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