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及出口现状分析,出口结构失衡明显「图」
一、中国茶叶生产情况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很多省份都产茶,但主要集中于中国南方地区,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区域优势稳定形成,近年来中国茶叶持续快速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2018年中国实有茶园面积已达2985.8千公顷,采摘茶园面积2310.76千公顷。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现代工艺的不断发展,茶叶采摘技术、生产加工技术快速提升,茶产业链条得到了大的延伸,相比于茶园面积而言,茶叶产量增幅更高。历史上,中国一直是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作为世界产茶国中种植面积扩张快的国家,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约为280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7.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显示,2019年中国茶叶最佳市场运行品牌分别为老记、王光熙、日春、新坦洋、鼎白、新林、白沙溪、阳春白雪、六大茶山、雨林古树茶。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茶叶出口情况
我国茶叶种植规模庞大,出口种类多样,近年来茶叶出口量及出口金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达36.66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0,5%;茶叶出口金额为20.2亿美元,同比2018年增长13.6%;茶叶出口均价为5.51千美元/吨,同比2018年增加0.64千美元/吨。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出口的主要茶叶品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分品类来看,其中绿茶仍是主要茶叶出口品类,2019年中国绿茶出口达30.39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0.3%,占茶叶出口总量的82.8%;红茶出口量为3.52万吨,同比增长6,6%,占比9.6%;乌龙茶出口量达1.81万吨,同比下降4.3%,占出口总量的5%。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问题
1、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
近年来,中国茶企在出口贸易中遭遇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受其影响的经济损失高达200亿美元左右,目前至少有19个国家和组织制定了453项以上茶叶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其中欧盟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对中国茶叶的进口数量很少,主要原因就是技术贸易壁垒;美国对中国原产地茶叶要求主要是卫生标准,包括对茶叶中的非茶类夹杂物、微生物、放射性物质和重金属等进行检测。
2、国内品牌化程度较低
中国茶叶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大且具有一定国际市场影响力的企业较少,茶叶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高,绝大部分茶叶企业为中小茶企,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低,大国小茶特征明显,是阻碍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3、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和单一
我国茶叶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亚非地区,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口较少。以浙江省为例,茶叶出口主要在摩洛哥、塞内加尔、加纳、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多哥等地。由于市场过于集中,这种情况下会受到该国家或地区的变动影响大,一旦该国家或地区提高关税或限制茶叶的进口,将会对浙江省的茶叶出口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4、出口结构失衡明显
中国茶叶虽然茶类齐全,但出口茶以绿茶为主,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优质茶的出口占比偏低,结构性失衡比较明显。世界茶叶主流市场为红碎茶,但中国红茶产量占比较低,仅10%左右,能够用于出口的红茶数量更是少之又少,不仅无法与印度、斯里兰卡等产茶大国相提并论,与新兴的产茶国家,如土耳其、越南等相比也有着不少差距,出口能力偏低,国际市场话语权有待提升。
四、中国茶叶发展前景
我国坚持做优一产、做深二产、做强三产、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茶机械自动化种植和茶叶深加工企业、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等,促进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未来三产融合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契机。茶产业已经成为山区发展的支柱产业,茶产业的发展对贫困山区脱贫致富,解决山区劳动力就业及地区、农户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国内茶叶品牌将布局宣传与转化,借助灵活多变的跨界营销表达,丰富有趣的场景互动拓展市场;通过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的体验服务、稳定的品牌内涵吸引价值认同客群并转化为实际购买;同时,锚定忠诚消费者为品牌带来持续利润。
此外,我国正在积极开发生态茶园,出口茶种也越趋多样,未来中国茶出口的方式将由散装茶向包装茶转变,由无品牌向标准化、品牌化蜕变。“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为我国茶叶提供了新型市场,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茶叶也能够以一种更安全和高效的方式出口到沿线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