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寿眉的茶梗为什么很显眼白茶的茶梗,是垃圾还是宝贝

2022-04-09 12:12:08热度:61°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趣头条: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年少时看三毛的文章,第一次觉得摆地摊是件浪漫的事情。

直到很多年过去了,也仍然记得她小时候的理想:

“做一个夏天卖冰棍,冬天卖烤红薯的街头小贩。”

因为这类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还可以大街小巷的玩耍。”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摆摊也是需要勇气的。

既要放下面子,在街头吆喝。

又要出大力流大汗,甚至辛酸疲惫到流眼泪。

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2》

白茶里,寿眉则成了那个不起眼的存在。

尤其是和白毫银针白牡丹相比,寿眉宽阔的叶片,显眼的茶梗,从外貌上便输了一大截。

有人认为,有茶梗的白茶不上档次,是低端茶。

因为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茶梗就是老梗,就是杂物,应该被单独挑出来。

并且还说,好茶都是没有茶梗的,所以带有茶梗的茶就是劣质茶。

一下子,便把寿眉推向了风口浪尖。

然而事实上,在白茶中,除了白毫银针是芽头,白牡丹和寿眉都是枝芽连叶,带着茶梗的。

只不过,白牡丹的茶梗细嫩,偏短,不那么明显。

而寿眉的茶梗则粗长一些,尤其是秋寿眉,一眼就能看到。

先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有的白茶带茶梗,而有的没有?

其实,这和它们的采摘标准有关。

白毫银针是单芽,标准长相是一旗一枪。

生长在乍暖还寒的初春,白毫银针代表着无限的生命力。

因此,当我们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映入眼帘的便是肥壮饱满的芽头,以及旁边紧跟着的小叶壳。

至于白毫银针的梗,短得不可思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过了10天左右,气温逐渐升高,白毫银针的采摘期差不多也结束了。

彼时,原本胖胖的芽头,渐渐变得纤细,还长出了一、两片嫩嫩的叶片。

这时候,就要按照白牡丹的采摘标准,一芽一、二叶去采摘它们了。

如果只采芽头,那就不好喝了。

因为茶树已不像春茶季刚开始那样,把所有的能量都供给芽头发育,而是分了一部分给嫩叶生长。

若是单采芽头,不采叶片,便会觉得滋味单薄了不少。

而既然白牡丹是一芽一、二叶,要做到有芽,有叶,就必然需要茶梗来连接它们。

采摘寿眉,亦是同理。

当白毫银针和白牡丹都结束采摘之后,寿眉便成为了主角。

天气慢慢热了起来,阳光明媚,正适合茶树恣意生长和发育。

接下来,在同一株白茶树上,要开始采摘一芽三四叶的寿眉了。

叶片衬着芽头,下面还有一截茶梗,宛如一枝亭亭玉立的郁金香。

另外,寿眉的采摘不仅在春季,秋季也有。

由于秋茶季的光照更充足,温度也更高,所以茶树的生长更加快速,秋寿眉的茶梗也就更加显眼。

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植物的生长规律。

《3》

对于白茶来说,茶梗有什么作用?

茶梗,其实就是茶叶的嫩茎。

当茶青还未被采摘下来的时候,它的作用是充当输送水分与营养物质的通道。

并且,当茶青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之后,茶梗中依然储藏着大量的养分。

其中包括了可溶性糖和果胶类物质等,在经过简朴的工艺后,被大量保留。

换言之,茶梗中也储存着内质,而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那样,是没有用的杂物。

而寿眉正是因为有了茶梗,才拥有了甜润丰腴的汤感。

在冲泡时,不单单是芽和叶,茶梗中的物质也大量释放,溶入茶汤里。

汤感醇和,稠滑,浆感十足。

仿佛不是在喝水,而是在喝浆,一种内质丰富、饱满丰腴的汤感。

当然,白茶的茶梗也不是越长越好,得有个度。

像市面上有一些“长腿寿眉”,芽头和叶片底下,拥有着一截很长很粗的老茶梗。

这种白茶的品质,并不高。

毕竟,茶树嫩梢才是茶叶的采摘主体,我们采寿眉的时候,也是从嫩梢上轻轻一掐,鲜叶就会应声而落。

不可否认,寿眉比白毫银针、白牡丹的茶梗更长更粗,这是常态。

但不代表可以出现像小木棍那样的茶梗,那已经是被木质化的,采摘时用手也很难掐断。

并且,因为原料过分粗老,内质单薄,泡出来的茶汤滋味寡淡,耐泡度不佳。

《4》

另外,茶梗在白茶饼中的作用也很突出。

要知道,一块优质的白茶饼,不能是硬邦邦的,毫无缝隙的。

白毫银针所压的饼,因为全部是芽头,所以空隙充足,很好撬开。

轻轻一撬,就能得到一块完整的茶饼。

但白牡丹和寿眉则不同,尤其是寿眉,叶片居多。

如果失去了茶梗,很有可能因为把握不好压饼的力度,从而导致白茶饼变得又硬又紧,丝毫没有缝隙。

而这样的白茶饼,不仅很难撬开,后期陈化更是堪忧。

在白茶的陈化过程中,需要微弱的氧气,让茶叶进行物质转化。

压得过于紧实的茶饼,外部可以接触到氧气,正常陈化,但内部常常因为难以接触到氧气,陈化停滞不前。

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永久地停留在了当初的模样。

因此,茶梗的存在,让寿眉饼拥有了适度的缝隙。

硬挺的茶梗,让叶片和叶片之间不是完全紧贴,支起了足够的缝隙。

如此一来,便使得茶饼内外都能均匀接触到氧气,陈化一致。

根据经验,在撬饼的时候,从茶梗的缝隙处入手,也更加容易。

另外,粗壮的茶梗,也为寿眉饼陈化出枣香奠定了基础。

寿眉宽大的叶片,厚实的蜡质层,粗壮硬挺的茶梗,都是生成枣香的天然土壤。

压成饼以后,茶梗的细胞液大量溢出到叶表,和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之后,便有机会出现难得的枣香。

而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则不具备生出枣香的条件。

看来,有茶梗未必是一件坏事。

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寿眉饼拥有了更独特的风味,十分难得。

《5》

武夷岩茶,是不能有茶梗的。

在色选的阶段,就会仔细把茶梗给挑走,只留下叶片。

但白茶不同,条形完整,有芽,有叶,也有梗。

茶梗中的胶质和糖类物质,是甜醇汤感的极好来源。

甚至,是陈化出枣香的必备条件之一。

当然,有梗很正常,但不能太粗太长,不能太明目张胆。

种种原因下,为了压秤也好,为了偷懒也罢,诞生了“长腿寿眉”。

长长的茶梗,甚至占去了茶叶身体三分之二的体积。

这样的茶梗,是粗老的,是内质空洞的,对滋味没有任何加成。

理性看待茶梗,你会有新的喝茶体验。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