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村上茶叶合作社年会———开讲茶树修剪技术

2022-04-08 22:44:51热度:73°C

  目前,我国广大茶区推广应用最多的修剪方法主要有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五种。定型修剪主要起为培养茶树骨架,促使分枝,扩大树冠的作用;轻修剪和深修剪主要起整理树冠,维持采摘面芽梢高效的生长势和利于生产管理的作用;重修剪和台刈则是树冠更新复壮的主要手段。

由于茶树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有不同的生长习性,所以,根据茶树的生长发育特点、树势和相应的环境条件,合理应用不同的修剪方法及其配套技术措施,才能有效促使高效、优质茶树树冠形成。

体品鲜斗茶态空得官并,出疾长承限公面

一、足型修勇 保维平分

定型修剪是按照塑造茶树树冠要求,剪除部分枝叶,以固定树

型,加宽树幅的修剪,是莫定茶树树冠结构,塑造树型的修剪。茶树的定型修剪主要是用于幼龄茶树的树冠培养,也用于重剪后或台刈改造后的树冠重塑。其主要根据茶树分枝习性,抑制主枝长条树修剪必促进切剪口附近发生的强壮侧枝,使单轴分枝迅速转变为合轴公技,使茶树的向上生长优势转变为侧向生长优势,增加有效分枝数,使分枝结构合理,骨干枝粗壮,调整树型,形成开展的骨架,为将养宽阔的树冠和强壮的树势莫定坚实的基础。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品种不同,在茶树定型修剪的具体操作上有一定的差别,方法有:

(一)平剪法

幼年期茶树由于顶端生长优势强,若任其自然生长,则顶芽生

长旺盛,分枝部位高,分枝稀少且细而短,不可能形成密集的树冠生产枝层。通过定型修剪,压低分枝部位,改变茶树自然生长型,加速合轴分枝发展,促使其迅速形成宽大的树冠面。一般来说,常规茶园定型修剪需要经过3~4次。当一年生茶苗,生长良好,有75~80%苗高达长到30cm, 或有1~2个分枝(中小叶种), 茎粗(离地表5cm处测量)超过0. 4cm (中小叶种应超过0. 3cm) , 便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用整枝剪,在离地15~20cm处平剪上部枝条(图6-3) , 剪去主枝,侧枝不剪。云南大叶种等乔木型品种分枝部位较高,应剪高一些,灌木型中小叶品种,分枝部位低,应剪低一些;高寒山区上,土壤瘠薄,茶苗生长较差的,应剪低一些。不符合第一次定型修剪标准的茶苗不剪,留待第二年高度、粗度达标准后再剪。一般在第二年进行第二次修剪,此时树高应达40cm 以上,在上次剪口处提高10~15cm, 即离地25~30cm处平剪(图6-4) .如果茶苗生长旺盛,只要苗高已达修剪标准,即可提前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若茶苗高度不够标准的,应推迟修剪。第一、二次定型修剪是关系到一、二级骨干枝的构建,因此,修剪时,应先按高度要求选好剪位,用整枝剪逐株逐枝细致修剪,剪口应向侧倾斜,尽量保留外侧的腋芽,使发出的新枝向四周伸展,形成披张的构型;剪后留桩不能过长。以减少小桩对养分消耗;而且剪口要光滑,切忌剪裂,以免雨水浸渍伤口,难于愈合。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的次年进行。修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15cm处平剪(图6-5) .若进行第四次定型修剪,可再在第三次定型修剪后的一年进行,修剪高度在第三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0~15cm左右进行。幼年茶树在进行3~4次定型修剪后,一般高度达50~60cm, 连同主茎已形成4~5层分枝,幅度达70~80cm, 尔后便通过轻修剪,结合打顶轻采等,进一步扩大树冠,增加分枝密度,培养树冠和采面。

第三次和第四次定型修剪工具可用篱剪,或修剪机进行,在确

的高度下剪平。定型修剪高度研究表明(表6-3) , 剪口以适当

区低为好,分枝量少,但较粗壮;如果剪口偏高,分枝虽略多,但较

细弱。

表6-3 修剪高度对剪后分枝结构的影响(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修剪高度(cm)13、/20/

分枝数(个)4.8/7.8/

分枝粗(cm)3.1/2.3/

密植茶园由于种植密度通常为常规茶园的3~5倍,一般只需

要进行1~2次定型修剪。第一次在茶苗1足龄时进行,当茎粗超

过0. 4cm (中小叶种应超过0. 3cm) , 苗高达到30cm 以上,离地15cm 左右修剪;第二次定型修剪在2足龄时进行,当树高超过45cm, 在离地30cm处修剪。凡1 足龄茶树末达修剪标准的,可推迟至2足龄时进行,在离地25cm处进行一次定型修剪,树冠达到一定的幅度后,便可投产。

重修剪和台刈后的茶树也要进行定型修剪,以构建合理的分枝结构,重塑新树冠。重修剪的进行1次定型修剪即可,一般在重

修剪的次年春前,距地40~45cm处,即于重修剪剪口上提高10~

15cm 处用篱剪或修剪机进行修剪。对于离地3~20cm 台刈的茶

树,一般要通过2次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型修剪在台刈后翌年春

茶结束后进行,因台刈根颈部长出的枝条数量多,可在原剪口基础上提高15~20cm剪平;第3年春茶结束后再在上次剪口上提高

15cm 左右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以后与幼龄茶树一样,实行留养轻采、轻修剪,逐步培养树冠。

定型修剪时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定型修剪的时间,虽在茶树茶芽生长休止期都可进行,但由于幼苗贮存养分不足,剪后生长本需要较多养分,所以修剪时期必须选择在茶树基部、根部贮藏差么最丰富,且利于茶树恢复有较长生长时间的时期定剪为最佳。二,定型修剪应掌握茶树高和枝粗并重,因高度不足会影响骨干枯的健壮度,而枝条不粗壮就不能形成强壮骨干枝。第三,定型修前不能“以采代剪”,虽然采和剪都能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和腋芽的萌发,但采摘的对象是嫩梢,修剪的对象是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枝梢。以采代剪,会使多枝萌发,枝条过分密集、短小、纤细,形成过密而不壮的分枝层,难以达到培养数量合理、分布均衡、粗壮的骨干枝的目的。

二、分段修剪法

  我国南部茶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栽培的乔木和小乔木型大

叶种茶树,顶端优势强,年生长量大,为了充分利用这种生长优势,采用分批、多次、分段修剪的方法来控制树冠高度,加快树冠培养。即依据茶树新梢生长有迟早、快慢、强弱的特点,在一年中分期、分批、分段所进行的定型修剪。其是按枝进行,能不断调整顶端优势。分段修剪第1次只剪主枝,凡茶苗近地面处茎粗达到0. 4cm以上,离地面 10~12cm 处将主枝剪去。以后各次修剪只要在剪口以上的分枝茎粗达0. 35cm, 或枝条已展叶7~8 片,或已半木质化和木质化,便于上次剪口上提高8~12cm处剪去。一株中的枝条有1/3符合修剪标准就逐枝修剪,剪强养弱,不达标准的枝条留待下批再剪,每次定剪要分二三批完成。掌握这样程度的修剪,可使每次剪后留下一定的叶片,只剪去枝条总长的1/3~1/2.这样,一年内同一枝条上可剪2~3次,每年可形成2~3级分枝,待分段剪实施2年后,树上养成4~5级分枝,树高可达50~60cm,再进行一次性剪平,即可实行留叶采摘。

(二)分段修剪法

曹潘荣等用5个大叶类的小乔木和乔木型茶树品种,进行了

3年的分段修剪和1年1次水平修剪的试验,结果表明(表6-4),1层分枝差异不大外,其余均以分段修剪的较高。分段修前阶不断地转移和调予顶端优势,控制各层次分枝的平衡,对干减少

平合产物浪费,加快成园具有良好的作用。6-4 分段修剪和水平修剪对茶树骨干枝和树冠形成的影响(曹潘

荣等,1999)

(三)弯枝法

弯枝法是指人为将枝条弯曲,削弱顶端优势,使其下部侧芽萌

发快长的一种与定型修剪配合使用的树冠培养方法。正常生长的

余树,由于顶端优势的作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下部腋芽有抑制作用,位于枝条下端的腋芽激素浓度较高,所受的抑制作用较强,个易萌发。弯枝法充分利用了茶树生长的顶端优势原理,把生长旺盛的枝条,人为地向茶行两侧压弯,改变原来枝条上各腋芽所处的相对位置,改变了树体内激素、营乔物的运输和分配,

生的生长素水平移动,速度减慢,同时,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之要位于近地面的一侧,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从而使原来社抑制生长的腋芽萌发。结合定型修剪措施来培育一定分枝密度和高度的茶树树冠。

茶树弯枝的具体做法是:当幼龄茶树定植成活或第1次定剂

修剪后茶苗长到一定高度时,选取离地约10~20cm, 基部茎粗

0. 5cm左右,长40cm已木质化的枝条向茶行两边弯曲,用竹钩或铁丝钩等加以固定使其呈平卧状,保持被弯枝条与主枝的夹角为90°~110°, 诱导主枝向外、侧枝向上生长(图6-6) , 加速了树冠扩大进程。分生的侧枝可继续弯枝,或按定剪方法在弯枝上萌发出的分枝条提高8~10cm 剪平,促进茶树骨干枝的进一步萌发生长。第二次定型修剪后,进行打顶轻采,转入正常管理。弯枝法培育茶树树冠是在不产生创伤的情况下扩大树冠。因此,更利于地上部与地下部的正常生长,冠层有较多的枝叶保持,光合产物的积累更利于扩大再生产。

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弯枝茶树的分枝较多,骨干枝粗壮,蓬

面覆盖度大,从而有利于提早成园。但不同品种茶树由于分枝习

性不同,弯枝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据曹潘荣等对不同品种的

试验表明(表6-5) ,云南大叶种和英红9号品种经弯枝结合水平终剪后,较单独水平修剪的骨干枝更粗壮、均匀,分枝数量较多,树幅和生产枝密度显著提高,故弯枝法对南方的乔木和小乔木型茶树应用,效果更为明显。弯枝法管理花工很多,给茶园除草、施肥等工作带来不便,并且技术要求高。其操作和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弯枝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除对茶树弯枝的适宜区域、品种、季节等进行综合考虑外,还应特别注意加强弯枝前后的肥水管理;勤加检查,以防弯枝小桩松动和脱离;须在幼龄茶树的早期进行弯枝,并与定型修剪相结合;对于顶端优势明显的乔木和小乔木茶树,弯枝与分段修剪相结合,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表6-5 弯枝结合水平修剪对茶树骨干枝和树冠形成的影响(曹潘荣等,1999)

二、轻修剪

轻修剪系指剪去树冠表层3~10cm枝叶的修剪,是用于成年

茶树、深修剪后以及重修剪和台刈改造定型修剪后的茶树修煎

方法。

茶树定型修剪后,分枝层次和骨架基本形成,由于留养采摘,

树冠不断提高,表层枝梢也呈越采越细的趋势;冠面的营养芽一年萌发多次,由于营养芽所处的部位、萌发能力和生长量各不相同,使树冠表面的枝梢总是参差不齐。通过轻修剪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刺激腋芽萌发生长,进一步提高茶园的覆盖度和采摘面,培养和维持茶树树冠面整齐、平整,协调生产枝数量和粗壮度,使发芽整齐,保证鲜叶质量,使树冠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控制在一定的高度,提高采茶工效,同时可清除冻害或早害等带来的树冠表层受害症状。轻修剪时期一般来说,对于多数茶园,特别是早春采制名优茶的茶园,以秋茶后或春茶后轻修剪为宜,海拔较高,冬季易发生冻害的山区茶园,只宜在春茶后修剪,若树冠表层枝叶明显受冻时,则应在早春修剪。轻修剪每年进行1次,如果树冠整齐,生长旺盛,在掌握恰当的深度情况下,也可隔年进行1次;机采茶园采摘强度大,树冠较平整,宜隔年剪;重修剪或深修剪周期较短的茶树,可隔2~3年轻修剪;相反,重修剪或深修剪周期较长的,宜年年轻修剪。轻修剪程度,修剪太浅,达不到刺激生长的目的;但剪得太重,又会影响树冠面生产枝的结构和数量,叶面积骤减,发芽迟,不利茶叶产量的提高。一般气候温暖,肥培管理好,叶层较厚,生长势强的茶园可适当剪重些;反之,气候较冷,肥培管理差,生产枝细弱,有较多的对夹叶发生,分枝过密,叶层较薄或采摘过重的茶树宜剪轻一些;一些冬季或早春受冻的茶树,轻剪应将受冻叶层、枯枝等剪去即可。因此,轻修剪措施的应用要根据生态条件、茶树品种和新梢生长势等灵活掌握。

三、深修剪

深修剪又称回剪,是剪去树冠上层10~15cm 左右的枝叶,使

茶树上部树冠复壮的修剪方法。成年茶树经过多次的轻剪和采摘

以后,树高增加,树冠面上的分枝愈分愈细,在其上形成许多浓密而细弱的鸡爪枝(又名结节枝),这种枝条阻碍营养物质的输送,容易枯死。因“鸡爪枝”本身细小,由此处萌发出的芽叶育芽能力弱,新梢生长势减弱,发出的新梢瘦小,对夹叶量增加,致使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树冠发生这种情况时,就必须运用深修剪,剪去“鸡爪枝”,降低树冠高度,促使上部枝复壮,提高育芽能力,使之重新形成具旺盛生产力的枝叶层,恢复、提高产量和品质,随后复用轻剪,使茶树持续高产、优质。

茶树深修剪一般于春茶结束后进行。修剪的深度应根据茶树的生长势,细弱枝及枯死枝层的厚度而定,按树冠形状以剪尽“鸡爪枝”为原则(图6-7) .深修剪后茶树叶面积锐减,甚至没有,发芽期会大大推迟,应留养一季夏茶。对于采摘大宗茶的茶园,秋茶可打顶轻采;对于采摘名优茶的茶园,留养夏茶和前期秋茶,7月中、下旬轻修剪,秋末采制名优茶。深修剪后重新形成的生产枝层

较之未剪前的粗壮、均匀,育芽能力增强,为控制树冠高度,应与轻修剪相配合。一般深修剪后应每年或隔年轻修剪1次,轻修剪数年后再次进行深修剪,修剪程度一次比一次重。这样轻修剪和深修剪交替进行,可使采摘面上较长时间保持旺盛的生长枝,延长茶树的高产优质年限。育芽势增强,但仍需在此基础上进行轻修剪,隔几年后茶树深修剪后,新形成的生产枝较未剪前略有增粗,茶树深修剪的周期具体应视视茶园管理水平、茶树蓬面生产枝育芽能力的强弱和生产要求来掌握。管理水平高,生产枝育芽能力强的,可适当延长深修剪的周期;相反,则应缩短深修剪的周期。深修剪由于剪位深,对茶树的刺激较深和留养,对当年茶叶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对次年产量也有影响;但对茶叶品质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新梢百芽重、持嫩性和正常芽叶比例明显提高,氨基酸含量增加,而茶多酚则有所降低)。因此,对于采摘大宗茶,对茶叶产量有较高要求时,深修剪周期一般控制在5年左右;对茶叶品质要求较高的茶园,特别是采摘名优茶的茶园,深修剪周期应适当缩短,一般可控制在2~3年,夏、秋茶留养不采的名优茶园,甚至可以每年深修剪1次;对于量质并重的茶园,深修剪的周期以4年为宜。深修剪采用篱剪或修剪机,要求修剪器具锋利,剪口平滑,避免枝梢撕裂,否则会引起病虫侵袭和雨水浸入,枝梢枯死,影响发芽。

 

针对成年茶树树冠比较郁闭,行间狭窄的情况下,在茶树深修

剪的同时,常进行清蔸亮脚(疏枝)及边缘修剪等辅助性修剪措

施。清蔸亮脚是在深剪时,用整枝剪把树冠内部和下部的病虫枝,

细弱的徒长枝,枯老枝全部剪去,疏去密集的丛生枝,这样可使茶树通风透光,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边缘修剪是用篱剪或修剪机剪除两茶行间交叉的枝条,保持茶行间有约20cm 左右的通道,使茶树行间通风透光,避免茶树中下部枝叶因光照不足而提早落叶。的茶,

 

四、重修剪

重修剪是将茶树树冠剪去树冠的1/3~1/2 (通常离地,40~

50cm) 的修剪

茶树经过多年的采摘和和多次轻、深修剪,中上部枝条的育芽

能力逐步降低,表现为发芽力不强,芽叶瘦小,对夹叶比例显著增名轮与轮的间歇期延长,开花结实量大,茶叶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隆。根颈处不断有徒长枝(地蕻枝)发生,进入衰老期。重修剪主要用于这类茶树中衰老或未老先衰的茶树,即树体不十分衰老,骨干枝长势尚良好,具较强的分枝能力,且有一定绿叶层的茶树,或因常年缺少管理,生长势尚强,树冠较高的茶树,采取深修剪已不能恢复树冠面生长势的茶树,经重修剪使其中上部树冠更新复壮,树冠再造。

重修剪宜在春茶后进行,并要配施重肥,才能取得好效果。重

修剪程度要掌握恰当,过重过深,树冠恢复较慢,恢复生产期推迟;修剪程度过轻,则达不到改造目的,甚至改造后不久又返衰老,失去改造意义。因此,要求根据树势确定修剪深度。茶树重修剪的周期与茶树生长势,重修剪与轻、深修剪的配合,以及茶园肥培管理措施等有关。一般重修剪后2~3个月,当新梢长到20cm以上、新梢基部5cm左右已半木质化时,在重修剪剪口上提高5cm 进行1次定型修剪,秋末气温降低、新梢进入休眠期时进行1次轻修剪,第2年可正常采摘。茶树重修剪后,当年因留养较多,产量有所降低,但次年茶叶产量有所提高,特别是茶叶品质明显提高,第3年产量可比剪前提高20%左右,第4~5年茶叶产量仍然较局,但树冠表层生产枝变细,茶叶品质下降,应采用深修剪更新树冠。所以,一个重修剪的周期以9~10年,对于采摘大宗茶的茶次深修剪为宜;对于采摘名优茶的茶园,周

次深修剪为宜。修剪的剪口可略高或略低于上次的前口,以保持剪口附近枝条有较强的育芽能力。采用修前机或锋利的柴刀进行重修剪。

五、台 刈

台刈是修剪后只保留树桩20cm以下,衰老茶树彻底改造树冠的修剪方法。因台刈后皆是从根颈、基部萌生新梢,其生理年龄

幼,故具旺盛的生命力,经培养而重新形成整齐的树冠和健壮的树势。台刈的茶树须是十分衰老,枝干枯秃、灰褐色,分枝稀疏、芽叶要变等顶题稀少,起骨架作用的枝干上布满地衣苔藓,根系也已大部枯黑,吸收能力很差,产量和品质均处于最低水平,即使加强培肥管理,采用重修剪亦不能恢复树势的茶树。台刈后高度是关系到后树势恢复和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一般在根颈处或离地5~20cm 处剪去全部枝条(图6-9) , 具体应视茶树品种和长势而定。一般说,剪得高,剪后萌发新梢数多而略细,剪得低,剪后萌发新梢数少而壮。江西省修水茶叶试验站研究了台刈高度对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表6-6) , 台刈程度重,台刈当年产量受影响,但以后几年恢复快,台刈程度轻,剪后恢复效果差。小乔木型茶树和乔木型的茶树台刈留桩宜适

当高些,可在离地5~10cm左右处下剪,过低往往不易抽发

新枝,甚至会逐渐枯死。灌木型茶树,台刈高度可贴低些,可离地小于5cm 或平地剪去。台刈时间以春茶前为好,刘亦于春茶后进行,并且也要配施重肥。台刈后应配合定型修前和轻修剪等,重新塑造树冠。台刈后的茶树会抽发大量的新枝,为培养骨干枝

留养;第2年春茶前或春茶后离地30~35cm 进行定型修剪,以后打顶轻采;第3年离地45~50cm 再定型修剪1次,春茶打顶轻采,夏、秋茶留叶采摘;第4年起轻修剪,开始正常采摘。台刈要求剪口光滑、倾斜,不撕裂茎干,切忌砍破桩头,以防止切口感染病虫或滞留雨水,影响不定芽的萌发。所以,台刈应选用锋利的弯刀斜劈或手锯锯割,或用圆盘式台刈机切割,以利伤口愈合和抽发新枝。最好进行疏枝,留下粗壮的5~8枝,保留新枝。

云南省一些茶区还进行过“抽刈”和“环剥”实践,亦取得了对衰老茶树彻底改造树冠,促使茶树复壮的良好效果。有的衰老茶树从根颈部已萌生几枝自然更新枝,这些枝条较粗壮,同株其他枝条已十分衰老。在台刈时可用“抽刈”办法,抽刈大部分衰老枝条,而在树冠上留少数健壮枝条,以这部分留下的枝条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供台刈后枝梢抽生时营养的需要,待剪口抽出的新枝生长健壮后,再将这部分枝条台刈剪去。“环剥”具体做法是:在离地20cm处(即台刈位置)用利刀环剥树皮圆周的2/3, 保留1/3, 环宽约2cm, 使营养物质在切口处积聚,促使环剥处新芽的抽生。1个月后,切口以下不定芽陆续萌发,2~3个月后,新梢长到60~80cm时,剪去环剥以上部分的老枝条,以新发枝条为基础,进行定型修剪,重新形成树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