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因远镇:“茶叶子”变成致富“金叶子”

2022-04-08 08:01:18热度:60°C

 

卡腊小组茶农在采茶

在元江县因远镇,依托独特的土壤、气候及地理环境,这里出产的茶叶凭借醇厚的口感和馥郁的香气声名远播。一片片茶嫩芽不仅帮助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更让大家逐步走上了小康之路。

改良茶叶品种 提升茶叶品质

眼下正值春茶采摘期,一株株新嫁接的“普景1号”茶树,即将迎来大面积收获。3月31日,因远集镇上举办的春季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刚结束,卡腊村委会卡腊小组茶农杨松燕就马不停蹄赶往自家6亩茶园地里忙碌起来。

“我们近几年引进的品种,最适合种植的就是‘普景1号’。这个品种芽嫩芽大、香气浓郁,而且长势好,最主要价格也好。”杨松燕介绍,新品种茶叶收益较老品种翻了2至3番,相较原来种植的云南大叶种,新品种鲜叶单芽每公斤40元左右、一芽一叶每公斤15元左右,干茶单芽每公斤140元左右、一芽一叶每公斤60元左右,改良后上市的“普景1号”亩产值从原来的1500元增加到了3000元至5000元。

卡腊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周桥阿介绍,卡腊村委会共种植茶叶4300余亩,户均种植5亩。目前,已完成品种改良的有630余亩。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茶叶品种改良面积,力争把茶叶形成该村支柱产业,成为继烟叶之后农民致富的又一片“金叶子”。

据了解,因远镇的大部分茶树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混杂老化、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成为制约茶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改良茶叶品种,提升茶叶品质,因远镇自2019年以来,先后完成因远、安定、车垤、卡腊等4个村(社区)18个村(居)民小组的茶叶重点种植区低产茶园嫁接换种改造,全面推广产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普景1号”1300余亩,目前,茶农增收效益初步显现,发展内生动力逐渐增强。

抓好科技推广 提高茶园效益

“因远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加工出的红茶绿茶白茶颇受市场欢迎。但目前因远部分茶园属粗放型管理或干脆放弃管理,存在诸如茶树修剪不规范、茶园间作不合理、茶园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不到位、茶叶采摘不科学、茶叶加工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影响了茶叶品质和价格,同时也达不到高产优质的茶园管理技术要求。”3月31日,在玉溪市供销合作社干部学校与元江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举办的春季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上,玉溪市高级农艺师吴维忠在授课时,为因远镇农户指出了部分茶园存在的问题。

“归根结底,都是茶农缺乏相关技术所致。”吴维忠介绍,此次为茶农进行茶叶种植管理、茶叶加工技术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目的是帮助茶农进一步掌握茶园管护技术,提高科技种植加工水平,在乡村振兴中,利用好自然禀赋,通过茶产业振兴,帮助茶农提升经济效益,让茶产业变成老百姓致富的产业。

培训现场气氛热烈,当地茶企、茶农围绕茶叶种植管理、茶叶加工技术及市场营销课程等方面积极提问互动,专家们耐心解答问题。一位参加培训的茶农介绍,此次培训是今年开展的第四次茶叶种植加工技术培训,在培训中学到了新知识、新技术,将充分运用到茶园管护中。

近年来,因远镇针对茶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农业部门对接,注重成果转化,积极邀请茶产业领域专家为茶农进行理论培训和技术实操指导,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同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 在茶叶新品种引进、良种繁育、生态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绿色防控等方面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用关键技术增加茶园效益,有力推进茶叶向高产、优质、高效迈进。

实施“一村一品” 助力乡村振兴

因远镇党委副书记、代理镇长邓雪春介绍,因远镇是元江县种植茶叶面积最大的乡镇,目前全镇共种植茶叶1.9万余亩,年产值约1.3亿元。下一步将继续争取相关政策,深入实施“一村一品”,通过建立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引进改良优质茶叶,对因远茶进行绿色认证,与相关茶储企业合作,优化茶叶加工工艺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稳定茶叶价格,提升茶叶附加值,增强茶农种植信心和积极性,逐步将种植管理方式由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以茶产业振兴作为重要抓手,实现农民致富、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