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玻璃杯泡茶,先放茶叶再倒水和先倒水再放茶叶有何区别?
用玻璃杯泡茶,根据冲水和投茶的先后,可分为上投、中投、下投三种方法。
先倒水再放茶叶,称为【上投法】,让茶叶缓缓的落入热水里,可以避免茶汤浑浊。通常茶毫多的细嫩绿茶、红茶,如信阳毛尖、碧螺春、祁门毛峰、特级川红等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泡。另外,采用上投法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比较紧结、密度较大的茶叶,不然沉不下去,不是吗。
--------------------------------------------------------分割线------------------------------------------------------------------
先放茶叶再倒水,称为【下投法】,在冲水的时候茶叶可以跟随水流翻滚,干茶和热水接触迅速彻底,可以让茶汤的滋味均匀。身骨较轻的龙井常采用此泡法。
PS:除此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中投法】,就是先倒一些热水在杯中,放茶叶,再加水。
用玻璃杯泡茶,先放茶叶再倒水和先倒水再放茶叶是有区别。以冲泡白茶为例,冲泡方式可以分为上投、中投和下投。
从主流方式看,下投法泡茶,是最司空见惯的。
下投时,取出适量茶叶,投入杯内,冲入热水。
稍等片刻,一杯香茗即成。
下投法时,因先投茶,后注水的缘故。
干茶舒展较快,茶味释放充足,可以快速展现出茶叶的香气、滋味。
但对部分原料细嫩,条索又偏紧结的绿茶而言。
在冲泡时,也有人提倡用上投法。
先往杯内注水七分满后,再投入适当干茶。
静待茶叶逐渐吸水、浸润、直至下沉。
干茶们缓缓下沉的过程,俨然是一场精妙绝伦的“茶舞”,视觉观感更佳。
不过这种泡法,对体积蓬松、身量轻盈的茶叶而言,是不适宜的。
要不然,茶叶会一直上浮在汤面,茶味物质难以释放。
最后,中投法属于折中派。
先注入三分之一的水,紧接着投茶,最后再加满水。
因为操作繁琐,步骤繁多的缘故,实际泡茶过程中用的人不多。
先投茶,后注水式的泡法,更加主流。
玻璃杯泡茶,投茶量是关键。
茶与水长时间接触在一起,投茶量要是太多的话,容易泡出苦涩味重的茶汤。
因此在冲泡的时候,可以利用克秤进行称茶,精准投茶。
也有茶友反馈说,用克秤称茶太麻烦,随手抓一点茶可以吗?
自然是可以的,只不过玻璃杯泡茶的投茶量,宜少不宜多。
随手称茶,是一件凭借手感的事情,为了确保风味,选茶的时候,可以选择泡袋装的茶。
像随心泡就是不错的选择,一泡2.5克,直接冲泡便可,可以省去不少麻烦事。
而且,随心泡是用4年陈的高山春寿眉压制而成的茶饼,茶水比例得当,泡出来的茶汤清凉感,花香、药香十分明显。
当然,冲泡散茶也可以,在投茶量上多注意一些便可。
在工作繁忙之际,喝上一杯鲜爽清甜的茶汤,仿佛疲倦一扫而空。
眼下恰好是秋天,气候干燥,需要多多补水,多喝点白茶没有坏处。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绿茶有中投法和上投法,通常用玻璃杯泡绿茶。
中投法:先在玻璃杯注入热水,不超过1/3,温杯;投入茶叶,摇晃下玻璃杯,让茶叶和水融合;将85度的开水由高处注入杯中,茶叶在杯中舒展开,茶香四溢。六安瓜片叶片较大,用中投法效果好些。上投法:将85度的开水注入玻璃杯中;投入茶叶,轻微摇晃下玻璃杯,让茶叶和水融合;然后静置,观察,茶叶逐渐舒展开,缓慢下沉。龙井、碧螺春、毛尖、多绒毛多毫的绿茶都可以用上投法,尤其是嫩芽、明前茶,效果更佳。其他半发酵和全发酵的茶,都采用下投法,先放茶叶,然后用高温的开水用紫砂壶或者盖碗冲泡。
我自己习惯下投法,上投茶不容易沉底,特别是对于揉捻轻的茶,条件允许都试试看,找到自己喜欢喝茶方式即可
我是久病成蒙古大夫型的,回答问题不保证是正确答案哈。
适合玻璃杯的茶基本上有那么四种,
一种是又嫩又奔放,比如碧螺春
一种是又嫩又含蓄,比如青山绿水
一种是虽成熟却矜持,比如前岗辉白
一种是又老又有味,比如六安瓜片
第一种我们用先放水,水凉一点,让她们游个泳的。水上投茶称为上投
第二种是我们先放三分之一水,水凉一点 ,等她们舒筋活血以后,再用稍热一点的的水加满,让他们发挥一下,先水再茶再水,叫做中投
第三种我们先放三分之一水,水热一点,待她们发挥韵味以后,我们再填满温水。也叫中投。
最后那种,就是给她用力泡下去。洗一把好澡。90度都不过瘾,恨不得再闷一会儿。先茶后水称为下投。
所以你泡了,温度时间都一样,泡出来总是太浓太苦,你就往上投路线上走,
泡出来总是滋味不足,你就往下投路线上走。
还不行的孩子们,基本上就不再适合玻璃杯了,上盖碗和紫砂壶吧~
最后还有一个怪咖,叫做猴魁,茶中吕布啊~因为长得帅大家都想让他站起来。
所以见过先投茶再加十分之一水,再加到三分之一水,再加满的。
也见过先倒三分之一水,然后手拿茶叶直接插水里的,等他能站起来再加水的。
各种邪门泡法,犹在上面说的这些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