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设计寻心之一隅,品茶香四溢

2022-04-07 11:17:21热度:52°C

INTERNI|茶设计

品茶重心境,觅得心之所衷的茶室,享受一番浑然天成的质朴淡雅,是爱茶之人的夙愿。

从前的日色特别慢

不似今日,车水马龙,行色匆匆。

但还是有一些让人沉静,让心歇脚的生活方式被留了下来。

比如,饮茶。

在今天,茶文化已经成为

涵盖空间、器物和体验设计的全新领域。

茶室、茶具的设计,

与其说是设计师创意风格的体现,

毋宁说是他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的释放。

—隈研吾 北京茶室—

在北京的市中心,故宫的东门,出现了一座传统四合院风格的建筑,这是隈研吾 2015 年 6 月最新力作

——北京茶室

这是一个250平方米的建筑,其主要结构为北京的砌筑砖。4种类型的砖块通过旋转接合,作为扩展部分的结构。

这项工程为对一座传统四合院翻修,面向行人过往的大街的正立面。

特别的是,它使用聚乙烯空心砖建造。聚乙烯块是现代版砖石,它隔热并能透光,以创造禅意温和的空间,光透过去就像透过四合院使用的纸张一样。

这个外表看似柔弱的茶室,

让人感觉到传统的温馨与美的“弱建筑”。

夕阳西下,在茶馆的屋顶露台上,品着一杯清茶与紫禁城静静的对视、对话。

—吉冈德仁 KOU-AN玻璃茶室—

青莲院,在日本京都的天台宗寺院,是日本的国宝之一。在院子前面赫然屹立着吉冈德仁设计的“KOU-AN玻璃茶室”。

最初,茶道文化起源于封闭的微观空间。

“KOU-AN玻璃茶室”并不仅仅

是从传统类型茶室演化而来的现代化茶室,

而且是追溯日本特有茶道文化起源的一个项目。

它由不同重量和不同倾斜度的透明玻璃搭建而成,

日本茶道所强调的自然的内在之美,也在自然与城市景观,传统与现代建筑的对比中得以体现。

Water Block类似的水波纹,

出现在玻璃矮凳和茶室的地面上。

阳光穿透经过特殊打磨的玻璃板,会形成美丽的彩虹效应。

玻璃茶室展现出自然的无形之美,这种游弋于存在与虚无间的哲学观念,正是设计师对茶道的另一种理解。

— Dilmah“细碎”木空间—

Dilmah 在捷克布拉格的 Na Příkopech 街,

委托当地设计工作室 Studio pha

设计了一间精品展售空间,

用于展示和介绍公司的产品。

在设计中,

建筑师试图遵循原本的建筑空间,

在其中添加一些特殊的元素。

中间的一个原本的天窗,

作为整个空间的核心,

利用弯曲的木结构板条环绕排列开。

这种结构形成了

一种别样的“细碎”空间,

充足明亮的光线,紧凑简洁的造型。

每块板条都各不相同,

由 21 mm厚的 ,

BB 级桦木胶合板制作而成。

无烟煤色的地板,

经过刮刀的精心的处理。

室内布置着一些极简的家具,并包含有两个由中密度纤维板制作的展示台。

Studio pha 以轻巧的木板结构与极简设计创造了新型态的茶室,期待进入的宾客,都能在这舒适的空间中,细细品尝茶香与禅意。

—孙炜 扬州茶室 漂浮的竹—

茶室位于古城扬州石桥镇公园内,

临水而居建于水上。

设计师为HWCD建筑工作室合伙人

孙炜。

以竹围合砖结构方盒子,达到与周围环境的融合,错落的方盒子构筑成一个个独立的茶室。

砖砌房屋和相连的百叶窗似竹廊构成了其特色。茶室设计成不规则立方体,立于湖上。

茶室采用传统的中国式园林造景手法:

院在水中、水在院中、院中有鱼、窗外有舟楫、无处不透露出禅意。

一排排高高的竹子,

延着门外通道排列开来,

形成了一条条走廊。

竹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有放置,以制作“有趣的深远”意义,和行走其间时的视觉效果。

茶与竹是中国人喜爱的植物,

也是禅文化的的代表,

设计师深谙中国文化,精心布局,使茶、竹、水、鱼、莲、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人平心静气 崇尚自然。

—藤森照信高处的茶室 —

初见这个建筑物,

你很难相信这不是童话,

不过它却真的是矗立在日本长野县茅野市。

年过60的日本知名建筑师 藤森照信,擅长结合大自然素材做为建筑。

其本身很不可思议的是盖在以两棵栗子树做为支撑的基础上,出入则只以两段木梯为主要方式。

房间有一个大窗户,

可以在俯瞰主人一直居住的城镇。

它取代了传统茶室中的绘画作品,它可以显示出一年中景色的不同,也反映出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室内的部份主要以灰泥与竹编席覆盖,当中包含2.7平方公尺的榻榻米,1.8平方公尺的露台。

整个屋子都作为个人专属的茶道空间,在这样朴素的空中茶馆,正襟危坐的体现茶道精神,是不是更多了股禅意与悟性呢?

—袁烽上海军工路办公茶室—

位于上海军工路创盟国际

J-office办公区后院的茶室,

由来自上海的建筑师袁烽及团队

设计完成。

它是对原有一栋屋顶已经塌掉的仓库房的再建。

基地本身极为局促,同时整个建筑对空间的索取也因为现有的一颗大树而受到很大限制,而设计的结果也表现为一种:综合了封闭与开敞、占有与妥协、趣味空间与逻辑建造等多种复杂关系之后的一种和谐。

整个建筑在布局上分为三部分:

朝向后院一侧布置相对公共性的开敞空间,

一层茶室,二层图书室。

同时在二层图书室,伸出一个三角型的小平台,将现存树木加以包裹,使得树木和建筑本身融为一体。

而背向后院一侧布置休息室,

书房以及辅助服务空间等相对私密的空间;

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之间,

通过一个趣味性的连接空间得以串连。

—David Ma tálka 布拉格花园茶室—

这个茶室非常朴实,略显荒凉却不失雅致。春天,苹果树和樱桃树的花朵开放;

夏天,能看到飘动的云和细细的小草。

由捷克设计师David Ma tálka

与雕塑家Vojtech Bilisic合作完成。

茶室Hloubetin 和Aloisov 山脚下,延续了日本的传统,用最小的地方来招待客人饮茶。

这个建筑外边看起来并不显眼,但是当你一进去,你就会惊叹它的内部设计。

内墙的一端可以欣赏到花园景色,

另一端则是灰泥墙。

茶炉是用黑色钢铁焊接而成。穹顶里粘贴的是纸张,发出的光线就能动人照亮内部空间。

一个圆形的平台,被穹顶围绕,漫射光线照亮了室内。在里面时间按固定的步子流动,空闲的空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隅茶室,让懂生活的人在此相遇……

订阅杂志点击“阅读原文”,精彩内容,期期不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