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讲座│茶叶是如此有趣

2022-04-07 09:22:15热度:55°C

钱锺书先生为何说日本茶道无聊?

朱元璋杀了驸马,为何茶叶走私更加猖獗?

广东人的早茶离不开报纸?

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茶的基因,我们经常喝茶,却未必了解茶背后的文化。

茶道、茶人、茶趣、茶探、茶战、茶贸,一杯茶里既有味道与历史,也有它所折射出来的社会万象。

“茶叶是如此有趣”

广东人的茶

-《茶叶侦探》节选-

刚来广东的时候,发现粤人的确有些不同:一是“念旧”,在茶楼,他们最中意的是陈年普洱茶汤里的醇厚,而不是新茶的鲜爽。二是“喜多”,广东茶楼的点心样式会让你看花眼。

早茶首先是“茶”,英语中“tea”的发音据说来自最好的茶产区福建。其次是点心,英语中的“dim sum”无疑来自粤语。在珠三角这个小国际里,福建茶成了中国茶的代表,广东点心代表了全中国的点心。

计划经济时代,美食家赵珩对广州早茶有过精准描述,其中提到两人份的早茶价格是三四十元。而我从小听说的价格就已经是七八十元了。奇怪的是,等我来广州之后,这个价格一直就不变了。

有名气的茶楼需要等位,少则半个钟头,多的时候会长达一个钟头。记得一次我持号逡巡良久,发现有一空位,叫来领班问可否就坐。领班笑了,回头看一眼前台大钟说:“这个位,有位老人家每天来。三十多年了。”不久,真有一颤巍巍的老人家拄着四脚拐杖,一步步挪到那个位坐下。我留意她的一盅两件:熟普,一碗粥、一碟白灼芥蓝。

今天,茶楼已成为游客必去场所。不用听说话,就能分出本地人与游客,本地人一盅两件,游客往往会点一大桌子菜。

一盅两件指的是一壶茶,两种点心。点心多如繁星,常点的不外四种:虾饺、烧麦、叉烧包和蛋挞。第一次在广东见到虾饺的人,会惊叹虾个头之大,但其实更讲究的是皮,这点赵珩说的最好:“虾饺讲究皮色白且薄,呈半透明状,略略透出点虾色。虾饺成败的关键在于皮,皮的制作要用到澄粉,澄粉即小麦磨浆压干后反复暴晒的产物。澄粉粉质幼滑,色洁白,最大的特点是加温后呈半透明状,软滑带爽。”“软滑带爽”,这种口感北方人不太在意,更常见的广东说法是“清甜弹牙”。从这个角度去吃,才能更好体会历代粤菜大师的用心。

烧麦分干蒸烧麦与烧麦,烧麦与北方烧麦算是亲戚,干蒸就更加广东化了。皮中有鸡蛋液与玉米粉,所以偏黄色。多种馅料里有北方罕见的肥猪肉粒、虾与马蹄粒(荸荠), 让口感往“清甜弹牙”的方向走得很远。叉烧包在北方人的印象里唤起的是几部香港惊悚片。在广东人看来,叉烧包是一种西关的传统点心。太传统了,以至于拿来形容人的老迈。倒是用吃惯各类包子的北方人的眼光去看,叉烧包带一点喜感,因为它被看作是“有叉烧肉馅的开花馒头”。

蛋挞显然是西点,广州与蛋挞,曾有过一段纠结而惆怅的关系。据香港业余历史学家吴昊考证,19世纪20年代,广州的百货公司就推出了蛋挞招徕顾客,而香港要迟至40年代才出现蛋挞。

都说早茶重点在于吃点心,但广东人并非不重视茶。广东人孙中山说过:“就茶言之,是为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不愧是茶叶消费最大省份出来的革命家,一锤定音。

美食家唐鲁孙说,在茶馆里从茶客喝什么茶,就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但什么茶都喝的广东人就不一样了。在茶楼,珠三角的茶客常喝普洱(熟)、乌龙、白茶、花茶、龙井。香港人还会喝六堡、老生普等传统茶,而内地快速兴起的立顿在香港销量较少。1997年,香港年消费普洱茶达 6000吨,那时大陆喝普洱茶的人可能仅有 2000 人。

普洱茶是云南少数民族喝的一种大叶茶,在陶罐中翻烤,放入糖、炒米等一起喝,浓酽香甜。清代皇室很喜欢用来做奶茶。经过100多年,普洱茶成为香港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蔡澜说:“移民到国外的人,怀念起香港,普洱好像是他们的亲人,家中没有茶叶的话,定跑到唐人街去喝上两杯……”

在 20 世纪上半叶,香港人就这么吃着虾饺烧麦,喝掉了大量的极品普洱。

幸运的是,茶商的强大触角没有伸入广州。所以,至今有一些广州人家里藏着价值连城的茶。有朋友不仅有一屋子好茶, 还一改广东人的慵懒作风, 直接飞去云南,采茶,炒茶,保持自己的收藏绵延不绝。前几天得知佛山茶人的家事,儿女们分家都不要房子,只要堆成山的好茶。

在广州茶博会或宇宙茶叶中心—芳村,仍然会遇到那些买茶回家收藏的广州人,他们多数已近中年,勤勉、瘦削而沉默。他们在茶博会上辨认懂茶的人,细细问那个永恒的问题:“请问,到底什么茶算是好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