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原马航空难心理援助咨询师:重大灾难后的专业心理辅导,不能只是说“想开点”“不要哭”

2022-04-05 02:44:20热度:65°C

 

3月21日,搭载132人的东航MU5735航班在广西梧州境内山区失事。

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让罹难者家属痛彻心扉。如何做好重大灾难事件之后的专业心理抚慰,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据新华社报道,截止3月25日10点,应急指挥部已有序组织安排375名失联旅客家属到事故现场吊唁。已累计为家属开展心理辅导500余人次。

灾后心理援助应该怎么做?曾参与过汶川地震、马航事件心理援助工作的北京闻心斋心理咨询所咨询师张丽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灾后心理辅导希望达到的效果是帮助人们找到应对困难、意外的内生力量。心理援助不是让遇难者家属们去压抑自己的感受,而是让他们充分释放。对于罹难者家属,不要说“想开点”、“不要哭了”,要让他们的情感慢慢流淌出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研究员张侃则表示,心理援助没有统一模式,哀伤辅导早期,首要做的是陪伴。一些家属选择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感受,本身是一种“心理纾解”的方式,网络上面的其他人应该文明对待。

重大灾难发生后专业心理辅导不可忽视,要让遇难者家属情感自然流淌

刘正奎、吴坎坎等人在2011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世界卫生组织( WHO)调查显示,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事件之后,约20 -40%的受灾人群会出现轻度的心理失调,这些人不需要特别的心理干预,他们的症状会在几天至几周内得到缓解。30% -50%的人会出现中至重度的心理失调,及时的心理干预和事后支持会帮助症状得到缓解。在灾难一年之内,20%的人可能出现严重心理疾病。因此,重大灾难后的专业心理辅导尤为重要。

张丽表示,尽管遇难者家属大多有亲人陪伴、疏导,但专业心理老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他们的陪伴会更安全,他们知道此时什么事坚决不能做、什么话坚决不能说,“没有经过危机干预训练的话,我们的‘关心’,我们说的一些东西不见得真的能帮上忙。”

“这个时候一定要少说话,多为他们做点什么,比如说当对方睡不着觉,我去给他做一个按摩,而不是说‘想开点’‘不要哭了’,不是这样劝。”

张丽说,心理援助不是让遇难者家属们去压抑自己的感受,而是让他们充分释放。“把情感慢慢流淌出来”,从而帮助他们激活应对困难、意外的内在力量。而如果一味压抑情感,则可能出现自杀行为。

张侃提到,在汶川地震之前,我国心理咨询尚未普及,开展灾后心理辅导时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许多人在与灾区群众交流时会详细询问姓名、感受,测算心理孤独程度。“这些其实是错误的做法。”

“每一个人内在都是有自愈力和康复力的,当人们经历了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以后,内心就会慢慢浮现出一条心理自愈、康复的途径。”张丽说。

专业心理辅导需要用心陪伴,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需求

经历重大变故后,遇难者家属普遍处于孤独无助的心理状态,张侃告诉红星新闻,哀伤辅导的第一步就是要“于无声处陪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专业陪伴人员最好与家属性别相同、年龄相仿,从而拉近彼此距离,同时,要尊重和保护好家属的隐私。

张丽也曾强调“陪伴”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师所能做的只有完全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用心陪伴。陪伴着他们等待消息,陪伴着他们从噩梦中走出来。如果说陪伴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那是尊重和接纳他们此时感受的结果。”

张侃表示,在陪伴的过程中,心理专家根据每一位家属的具体反应和心理状态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如果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则需要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技术。

张侃所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其核心症状有三组,即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如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回避和麻木类症状,如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警觉性增高症状,如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同时可能还会出现抑郁、自杀倾向。

张丽介绍,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心理专家们还会让遇难者家属相互倾诉、交流,共同表达痛苦和哀思,说出他们内心对于以后生活的困惑,宣泄心理压力。同时,专业老师会引领着他们不断地变换角度,拓宽他们对于事件的认知,为今后的康复奠定基础。

“这些家属共同经历了灾难,彼此之间也更容易相互支持。”张丽说,如果遇难者家属能保持长期联系,一起参加小组活动,在专业老师带领下谈谈情感的变化,也有益于心理创伤愈合。

此外,张侃提到,心理援助隶属于整个灾后救援体系,而且心理辅导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比如一个孩子还在上学,父母突然没有了,那他就面临着学费的问题。”因此需要真正站在不同个体的立场上,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难题。

张丽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专业心理援助介入的时机往往在灾后48小时到72小时之间。事故发生后,首先要让亲属们有一个接收事实的阶段,紧接着需要立即跟上心理支持和陪伴,再之后陪着他们慢慢康复,调整自己的生活。

同时,心理援助是一项长期工作,更重要的是启发人们获得对生活的领悟。“比如看到生命的无常,随时会有各种事情发生,于是决定要在走出这个事情以后,为周围自己所珍惜的人去做些什么。”张丽说。

张侃提醒,一旦心理出现困难,一定要主动地寻找帮助。“心理问题和其他疾病一样,如果你有困难,早期获得帮助都是可以解决的,就怕拖。”

专家建议:媒体不要过分突出“幸存者”

张丽认为,媒体可以分享“他人如何经历灾难、有何感受”,为当下正处于痛苦的人们提供参考。“这种分享必须是真诚关切,充分尊重每一个人在灾难面前的切身感受。无论是有多么愤怒,多么痛苦,多么难以自拔,都是非常正常的,而且都值得我们去陪伴和尊重。”

同时,张丽提到,媒体报道如果突出“幸存者”,其实可能会对遇难者家属造成伤害,幸存者有时也会遭受心理创伤。

灾难发生后,如何跟遇难者家属提起事故、逝者,才能最小化伤害?张丽认为,需要充分尊重家属的主观意愿,如果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休息,此时不断地提问反而会造成打扰。“人可能要自己舔一下伤。”

“像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些定点联络,比如说最信任的人给他买点东西,或者关注到心理状态不好后,询问是否需要找心理老师谈一谈。”

马航MH370家属姜辉在社交平台上提到,一些东航家属反映不知如何向家中老人、小孩告知事故消息,张丽对此表示,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铺垫。“比如说陪着老人一起回忆过往,回忆当年他所遇到的困难,他是怎么走过来的,把他曾经面对困难和灾难时的内在生命力激活,让他能够找到那个感觉,再看情况告知实情。”

张丽强调,告知老人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坏消息是绝不能直接表达出来的,必要时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实习生 何宇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