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产业宜宾打造“龙头企业+专合社+茶农”利益共同体
初春时节,随着气温回升,宜宾大地处处是“人入画中采茶忙”的场景。3月3日一大早,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书房村茶农彭芳就进入川茶集团金秋湖早茶基地开始采摘茶叶。当天晚上,经她手所采的茶叶将送到生产车间,加工后贴上“天府龙芽”系列标识,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对作为合作社务工人员与股东的彭芳来说,小小的茶叶已成为家里的致富门路,采茶、养护、成品茶售卖的利润都有一份。
数据显示,2021年川茶综合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作为川茶的重要产地之一,去年宜宾茶叶综合产值也达到305亿元。在这些数字背后,茶企在持续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宜宾也在不断探索经营主体之间的深度合作,让茶农深入融入茶叶产业链发展过程中。
茶农:增加增收渠道 年收入10余万
“今年芽茶价格比前几年都高,鲜叶卖到115元一斤。”3月3日,宜宾市金秋湖镇琴塘家庭农场主张琴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开春晚,早茶多了一个月采茶期,整个茶园也增产三分之一。白天采茶,晚上加工,张琴忙得不亦乐乎。
张琴家十几年前就开始种茶,但是技术、管理都不会,由于收入不高她便外出打工,近年来听老乡说茶叶卖得不错,就决定回来好好种茶。“现在村里有了专门的技术指导,组建了群,治虫、修剪、施肥和用药等,都会在群里通知,有问题也可以直接咨询。”
茶农采茶(叶昌荣 摄)
在技术指导的带领下,张琴家茶叶质量不断提升,收入也明显上涨,“五年前一年只能卖几万元,现在可以卖给茶企,可以自己做成干茶卖到交易市场,一年可以赚十几万。”
在宜宾市翠屏区农业农村局茶叶站站长罗清看来,茶叶产量与价格上涨也是茶叶质量与品牌效益不断提升的结果。“实际上这两年鲜叶的单价都有20%左右的增长,2020鲜叶一斤价格只能卖80多元,现在能卖到110元左右,今年早茶订单也有10%的增长,整个早茶的质量和市场都有了提升。”
不仅是家庭农场主,对于普通茶农来说,一年务农收入十万余元也不再是天方夜谭。彭芳掰着手指算到:10亩土地建茶园种茶,现在春茶每斤达到100元以上,还有夏秋茶可以收;帮助茶园采茶,每斤可以分35元;在产业园务工还能收到务工费;作为合作社的股东,成品茶售卖后她还能获得利润分红。“在基地务工不仅能挣到劳务费,更能把在基地学到的茶园养护、绿色防治知识直接运用到自己的茶园,提高质量与产量。”
茶企:产业深度融合 建立利益共同体
虽然整个茶产业发展已经让茶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但目前相对小而散的经营现状并不利于产业的整体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2021年的一份《四川茶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目前四川茶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参差不齐,特色不鲜明,缺乏系统规划,实力不强、结构不优”,制约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翠屏区金秋湖镇谢坝村雨露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股东之一的郭洪海坦陈,合作社与大企业的合作并不紧密。“在龙头企业带领下我们很快发展起来,但是在加工、销售上没有深度合作。”
为推动茶业各环节不同主体的合作,宜宾也在不断探索。翠屏区义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统管统销+二次返点”的模式与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深度合作。据总经理杨义介绍,该公司与周边4家茶叶专合社和5个家庭农场合作,进行茶园的统一防治、茶叶统一标识和统一销售,同时成品茶叶销售利润的10%再对上述经营主体进行二次返点。
“这样的合作模式既弥补了小型经营商管理、加工的短板,又解决了他们销售渠道的问题。”杨义说。作为股东之一,翠屏区金秋加宏家庭农场主罗加宏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模式去年50亩茶园鲜叶产值达30余万,还得到了8万余元的利润分红。
茶叶制作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叶昌荣 摄)
川茶集团的探索也在进行。据了解,川茶集团去年9月发起了“川茶兴千村”的新型模式。川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颜泽文介绍,该模式是与村集体、社会资本共同建立公司,从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多角度进行深度合作,村集体按股份比例进行利润分红。
记者在一份川茶集团《万企兴万村川茶兴千村服务手册》中看到,该模式的具体实施包括茶园管理、加工、质量安全、营销等全方位标准。
“我们就是要把种植管理技术、品牌资源、营销渠道等全部共享,建立以利益为核心的产业共同体。”颜泽文表示,下一步将探索茶产业联合体,为其他区域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发展模式,让茶农深入参与茶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真正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来源:四川在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