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茶叶新零售,你嗅到了这些变化吗?|兴茶视角
【兴茶网 资讯】随着茶叶消费回归大众市场,茶叶零售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也给茶叶零售终端带来巨大的变革,这更是当下茶企茶商应该关注的重点。
怎么理解茶行业的新零售?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在发表题为《C时代•新零售:新技术驱动新商业生态》的演讲时,总结了新零售有三大特征:
1.以心为本,围绕消费者,重构人、货、场;2.零售二重性,基于数理逻辑,零售商户内部沟通损耗基本为零,最终实现价值链重塑;3.零售业多元化,借助大数据平台,更多零售物种将孵化产生。
对于“新零售”这些的新概念,各个行业或者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但从其它行业在新零售的摸索来看,我们认为,茶行业新零售的核心还是要跟用户打成一片,以用户为中心,在充分了解用户的基础上,精准提供合适的产品以及良好的体验服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客户数据一体化,供应链的优化。
新零售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茶叶零售经过疫情的洗礼,大家对此又有了哪些更深入的理解呢?在此,兴茶君近期与业内人士就茶行业新零售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其中一些观点令人印象深刻,值得与大家分享,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与借鉴。
私域流量崛起
茶行业的零售终端,一直以来对私域流量是不够重视的,只是一些专注做线上电商的茶企可能会有这方面的意识。
但这次疫情的爆发,让很多偏向线下零售的茶企,开始明白搭建自己私域流量的重要性。
鼓励线下终端茶叶门店创建自己的社群,想办法与自己的粉丝高频互动,利用各种社交媒体、互联网流量平台,来搭建自己的私域流量,已经成为茶行业新零售业的一个趋势。
实际上,这种脚步也在加快。
兴茶君观察到,一些茶企已经开始尝试搭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有些茶企已发动自己的员工建亲友特卖群等方式销售商品,有些还培养几十名导购员投入到社群运营,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终端业务的困境。而通过建群的方式,也私域流量中的一种方式,当然,有实力的茶企,也可以借助平台的赋能,搭建自己的私域流量。
新零售下的私域流量,对茶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产品开发、运营人以及到销售终端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市场保持敏锐度。随时要掌握用户是谁,有什么特征,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及服务等,真正实现实现服务型茶叶零售。
短视频、直播带货,玩得不亦乐乎
这场疫情,也使得不少茶企品牌和茶叶店开始试水短视频、直播卖货,有些茶叶城也是建立了直播间,邀请商家直播卖茶叶。
那么,茶叶零售终端为啥也会偏爱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呢?
兴茶君认为,短视频、直播带货通过主播的介绍,又带人的感情,弥补了以往传统电商“茶叶体验”不足的缺陷。
而且,短视频和直播有着不错的流量支持平台,比如抖音、快手、各种直播平台,这些平台又有高流量、高关注度的场景优势。
此外,短视频与直播,可以让主播和消费者的深度互动,而且让买家加入到茶叶内容创作、传播之中,后续极有可能形成强大的品牌势能与带货优势。
当然,茶行业的零售终端,更关键的地方还是在于:这种新零售应用要与茶空间设计、产品特点、消费特点、以及茶周边服务相融合。这样在短视频、直播带货上才能做出差异化。
库存压力转变成营销动力
上半年抗疫防疫中,让很多茶叶实体终端都无法经营,本应该在这个畅销季出售的商品都成了库存。对于茶企茶商而言,最大的压力就是去库存。
这次,不少茶企并没有采用大降价、低价倾销等常规方法。
茶企茶商开始重视现金流,重视库存对茶企经营中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茶企更注重主动营销,并将营销资源倾斜于零售终端。
比如有些茶企主动跟一些线上专业的去库存渠道合作,有些茶企通过与餐饮、健身、汽车领域等跨界渠道合作,在去库存过程中,这种压力正变成茶企营销的动力。
新零售背后意味着标准化、品牌IP化
众多业内人士认为,茶企想要玩转新零售,中国茶仍然需要走出品牌缺失与品牌形象老化的困境。
茶行业在拥抱新零售过程中,绕不开对产品、渠道、终端的标准化的要求,你的产品要稳定,你的渠道,不管线上还是线下要有标准,你的终端店面也要统一形象,有打通数据的客户管理系统,有统一的服务标准等。
所以,以更高的视角来看,你会发现,想要走通新零售,意味着茶企要标准化、品牌IP化的思维和运作方式来开展品牌建设。
前年,在杭州落地了首个新零售的茶馆,小米推出“平仄茶叶”,网易上线严选茶、自动派样新一代智能零售贩卖机、自动泡茶机等各种“新玩意”冒了出来...这些都是茶行业在新零售下的不断演变。
我们仍然相信,零售是茶行业未来的大趋势。茶行业在新零售这模式上还需要进行有效探索,并实现落地。
可以预见,茶行业未来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数据的加持,消费端的需求变化,已经驱动茶企从“经营商品”向“经营用户”转变,来更好的挖掘消费市场的潜在需求。这些都是茶行业经营者在新零售大潮中仍然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