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汉王镇抓产建园强农促振兴
本报讯(通讯员 龙平)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眼下,正是一年一度春耕春播的大好时节。走进紫阳县汉王镇马家营村贺家湾,只见田间地头处处都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农人们抢抓农时紧张有序开展辣椒育苗工作。
“今年村上计划种植辣椒500亩,每天农综站和公司派专人现场指导,确保育苗的成活率,群众种植积极性很高”,村党支部书记冯后树说道。
近年来,汉王镇立足镇域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茶叶、稻米、柑橘、蔬菜、中药材、畜牧等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入归雁经济建产业。汉王镇国土面积81.13平方公里,辖7村2社区,耕地2万亩,林地8万亩,属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和汉江经济带,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汉王这个地方气候条件很好,土地资源丰富,所以我们准备发展香椿种植1万亩,同步建设好园区和厂房,打造香椿种植加工基地”,紫阳县山野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其书说。
今年初,汉王镇诚邀外商和返乡成功人士,组织举办招商引资推介座谈会,立足实际发展“归雁经济”,包装项目32个,现场签订招商协议8个,总投资4500万元,为主导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2022年农耕时节,汉王镇启动种植香椿1000亩,辣椒1000亩,茶叶500亩,柑橘200亩,烤烟500亩。
“有政府做靠山,我们做产业更有信心”,万屯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汤小军说。通过政府招商引资,退休赋闲在家的他,瞅准乡村振兴时机,投入积蓄350万元,在五郎坪村流转土地及堰塘200余亩,打造集休闲垂钓、观光游乐、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目前园区已初见规模,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汉王镇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文旅兴镇”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力的抓手,为产业建设注入源头活水,促进企业落地生根,推动群众各显身手,各类产业在汉王大地上方兴未艾、如火如荼。
做强农业园区推产业。说起汉王镇的农产品,不得不提富硒皱皮柑。相较于其他季节性水果,皱皮柑具有色泽金黄,口感独特,祛火滋肺等特点,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长期以来,皱皮柑却因到户散种、缺乏管护问题,加之病虫害影响,产量逐年下降,价格迟迟未得到提升,极大地打击了种植户的信心。
“现在村里好多青壮年外出务工挣钱,成片的好田好地撂荒,太可惜了,现在镇上动员群众‘橘豆套种’,既利用了土地,又增加了收入,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农安村支部书记武贤波说道。
农安村立足村情实际,发展柑橘规模化种植,积极打造“千亩柑橘示范园”,柑橘产业托起了群众致富梦。据悉,这只是该镇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截至目前,全镇茶园达2000亩,水稻1000亩,花椒2860亩,果蔬3000亩,中药材600亩,畜禽15000头(只),实现镇有产业园区、村有专业合作社、户有致富产业和劳动技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支撑。
汉城村脱贫户吴照贵一家四口人,原先依靠儿子务工养家,自加入村茶叶合作社以后,种植丰产密植茶园10亩,每年就茶叶收入超过2万元,家庭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全镇目前有市县级产业园区5个,经营主体22个,产业农民800余户,2021年产业奖补资金达550万元”,镇长贺习财介绍道。
优化工作机制强产业。近年来,汉王镇积极破解传统农业发展壁垒,充分利用县上出台的产业扶持配套政策,培育“企业+合作社+园区+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以合作社为主体,产业大户为纽带,农业园区为终端,辐射带动群众参与,强化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害防治、产品回收、市场销售等重点环节资源配置,激活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产业发展要素,建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在今年年初的产业推进会上,汉王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专班组长的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党政齐抓共管、专班组织推进、年度目标考核”工作机制,初步形成“高山药材烤烟、中山稻米花椒、低山茶叶果蔬”发展格局。
汉王镇在全力抓好农村主导产业建设的同时,引导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旅游服务、产品加工、餐饮娱乐、电商服务等产业,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主动作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xbxxb)留言或加编辑号:y/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