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福州一男子继承2亿遗产,取钱时剩2万,银行不能再多了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做过这样的梦: 已故亲人给你留下一笔财富,突然你就一夜暴富了。
对于这种不切实际的梦,还真的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一个福建男子的身上。
“当时伯父存的是一百万一张的美元特种货币,一共带了30张回国”。
叶先生郑重其事地告诉记者。显然,这笔价值2亿元的美金给叶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令叶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叔叔去世后30年后,拿着这笔价值2亿元的存条到银行取款时,竟只能拿得到2万块。
而且银行工作人员还很不客气地说:就这么多了,不能再多了。
换位思考一下,一个几十年前在银行存款几千万美金的人,当换了另外一个人去取款时,却被银行告知如今只剩下几千美金了,不管换做是谁,都不好受吧!
但银行不是信托公司吗?在取钱时按所有的手续和流程来,为什么这价值2亿的遗产如今却减少到只剩下2万元了呢?
是业主私下改变了资金数额,还是信托处理遗产的方式有疏忽?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喜欢看历史故事的朋友,请动动您的金手指点赞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01人走茶凉,财产成谜
到银行取钱的这名男子姓叶,是福州港口城镇叶家的一员,是继承了这笔钱的几个兄弟姐妹之一,这笔钱原本是属于他们的叔叔王老人(本名姓叶,以上都是化名)的。
这笔遗产要追溯到1987年,当时叶家的几个兄弟姐妹住在福建省的农村地区,在港口城市一家人过着平静的生活。
但是在那年的二月,一个坏消息传来,他们的伯父王老人去世了。
而这位王老人没有子嗣,因此关于王老人的财产继承权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叶家几个兄弟姐妹的身上。
要说这遗产有多少,还真别说,不少,足足有3000万美金,价值人民币两个亿。而这王老人是靠什么发家致富的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出海淘金是一件大热门的事情,临近海边的很多人相信国外遍布黄金,到国外去发展,肯定能混得比在国内好。而叶先生的伯父王老人正是这批人中的一员。
当年叶先生的伯父和祖父一起前往印尼发展,在当地混得风生水起,积攒了不少家业。
当时,我们国家百废待兴,经济环境相对落后,王老人没有机会与留在祖国的亲戚保持联系。直到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后,王老人才回到祖国,寻求发展机会。不过此时的他,还是长期定居国外。
回到故乡后,叶先生当时跟着他的伯父也就是王老人来到了一家银行存钱,他看到自己的伯父两次将将一叠面值百万美元的凭条,分两次存进了银行,因为叔父不是中国籍,这笔存款只能启动个人与银行之间的“代保”协议。
这里要是说下为什么叶先生的伯父为什么要改姓姓王,而且为什么不是中国国籍。
王老人,本名叶木莲,在1933年,他就和叶先生的爷爷一起远离家乡去了外国,到了印度尼西亚生活。
到了印尼之后,叶木莲改名换姓,跟随曾祖母姓王。因此,虽然是叶先生的伯父,但是他和叶家人的姓氏却不同。
为了把存款安排妥当,王老人当时还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在照片的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连同银行存款单一起交给银行管理部门。
为的就是在需要用钱的时候,能在银行提供签字提款单的时候,就可以拿到这些钱。据叶先生说,他的伯父当时在银行存了两笔钱,总计3000万美元,按现在的汇率至少价值2亿元人民币。
看到这也许大家会好奇,王老人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能有这么一大笔存款呢?
原来王老人是做汽车零部件批发的。那时候,在中国没有多少家庭可以开得起车,大部分的汽车来自海外,所以他在海外做汽车零部件生意,无疑是时代发展的第一桶金。
要知道,即使是现在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也是经久未衰的行业之一,随着市场上汽车种类的增多,汽车零部件行业也越来越繁荣。
叶先生说: “我伯父不仅会做生意,而且在印尼的华人社区也有一定的声誉。”
说到这话的时候,叶先生的眼睛里净是充满了对伯父的思念。因为伯父的意外病逝,叶先生一家都没有机会与他相见,更没有时间听到王老人打算如何安排后事。
悲痛之余,叶先生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的伯父王老人在福建的某家银行中还有一大笔钱,现在伯父没有子嗣,他们自然就成了这笔遗产的主要继承人。
但是当他去银行询问他伯父的那笔存款时,银行却告诉他,至少要提供7份证明,来说明他伯父:没有结婚、没有孩子,顺位继承人是他们等等。
2003年,叶先生不远千里来到了王老人回国之前的所在点,在当地一位律师的帮助下,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他叔叔的死亡证明、未婚证明和其他文件。
据叶先生说,他在遗产继承文件上至少花了18万元。
本来以为拿着材料,只要走流程取钱就可以了,而在等叶先生来取钱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当叶先生拿着所有的文件到银行证明自己是继承人的身份,表明要取出这全部的财产后,银行工作人员的话让他听后如五雷轰顶,不可置信。银行告诉他们,王老人留下的财产不是三千万美金,而是三千美金,就这么多了,不能再多了。
这怎么可能呢?这笔钱可是叶先生亲眼看着他的伯父存进去的,这如今要取出来的时候,怎么会少了那么多个零呢?
叶家人惊呆了,这怎么可能呢,一定是银行出错了。他们不敢相信,一致要求查看当时王贤能存钱的存单原件。
前面就说过,因为王老人不是中国国籍,所以当时的存钱方式采用的是“代保”的形式存的,因此存单原件并不在叶先生的手上。
所以,叶先生向银行提出异议,要求查看原件。
02对簿公堂,索要真相
虽然当时是叶先生亲自和王老人亲自去办的存款,但当时由于存款的金额过大,王老人是直接被请到了VVIP房间办理的手续,叶先生是在大厅等待的。
要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有着3000万的美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了,那可是能抵得上一个小县城全年的收入了。
虽说不是亲自办理,但叶先生可是亲眼看到了上面的存款金额。在叶先生的伯父办理好存款后,在王老人和工作人员咨询其他事项时,叶先生就看了一眼那张存单,具体数字十分清晰,整整三千万美金。
在和银行索要原件存款单件后,不知为何,银行就是迟迟不肯提供。惹得叶先生一家直接质疑银行的公信能力,扬言要将起诉该行,并用司法程序为叶家人“讨回公道”。
起诉之路,谈何容易?更不用说叶先生一家都是普通人,要起诉这么高的遗产,就得要准备大量的法律费用。
如果赢了,结果还好,但如果官司打输了,那到时可真的就是一无所有了啊。可是当时的叶家兄妹已经铁了心,他们认定王老人的存款是3000万美元,单单从银行不肯提供原始单据来看,其中一定有猫腻,他们有足够的的理由起诉这家银行。
那么,银行为什么不提供存款证明的原件呢?难道真的存在“问题”?
前面我们就说过,王老人是以“代保”的方式存的钱,所以相关的收据和原件都在银行的手上,而取钱的唯一方法是老人的签名。可如今老人已经过世了,那要本人签名取钱这根本就行不通了。如此说来这份遗产是彻头彻尾的“死无对证”不是吗?
无奈之下,叶家人只得求助法律,向专业人士咨询相关的可能性。
相关人士告诉叶家人,如果想主动拿走这3000万美金的遗产,这笔诉讼费是很贵的。律师建议叶家人先主张取走500美金,同时借助司法程序让银行出具存单原件,弄清存款的具体数额。
叶家人认为这确实可行,并且也能够把自己继承人的身份,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确定。
2010年,叶家人在律师的建议下走上司法程序,把这家银行告上法院。
就这样,双方都按法院上的要求提供了相关证据。
就银行提交给法院的证据而言,案件的两份复印件使案情的走向逐渐偏向了银行方面。
在银行提供的这两份复印件中,上面的时间和叶先生依稀记得王老人两次存钱的时间一致,可复印件上呈现的金额,却与叶先生印象中的完全不符。
但这复印件又怎么会让叶家人死心呢,对吧?
可为什么银行就是不愿意提供原件给叶家人看,以此来让叶家彻底“死心塌地”,证明自己的清白?关于这个问题,银行没有给出具体的答复。而在这一次判决中,最终是银行赢了。
判决结果并没有得到叶家人的认同,银行越是不肯拿出存单原件,叶先生也就笃定自己没有记错,肯定是3000万美金。
03坚持上诉、却不料再受打击
2011年,法院判决叶先生的伯父王老人在银行的存款为3123.75美元,叶家不仅没有接受法律的最终判决,而且在当年8月再次向福建省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与之前的审判不同的是,这一次法院判定,在一审中,关于王老人账户中的资金数额没有足够的证据,因此该案件被发回去继续审核。
与此同时,只要各方继续提供有利于他们的证据,他们将能够把案件推向另一个发展阶段。
也正因为如此,叶家人感觉看到了希望,觉得这次一个“翻盘”的机会。但还没等叶家人“轻松”多久,就迎来了另外一个当头一棒的重大打击。
正当叶家人为下一次宣判绞尽脑汁收集有利的相关证据时,法院那边又做出了一个新的回应,而这回应让叶家人是否具备合法的继承权和起诉权都做了重新“定义”。
法院经过对各种材料和证据的综合审定,核实后,做出了新的裁定。2014年,叶家人的起诉被驳回。
那为什么法院会对叶家人的合法继承权有所质疑呢?
法院仔细审理此次案件后,认为王老人属于印尼公民,他最后住所、籍贯都属于印尼。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遗产继承分为“动产”和“不动产”。银行内的存款属于王老人的动产遗产部分,应该根据他最后住所印尼的法律来确定继承人的资格。
在这种情况下,叶家人必须出示根据印度尼西亚法律被承认为继承人的文件。也就是说,不管银行有多少钱,只要叶家人目前出具的文件不涉及印尼方提供的继承权,他们就不是合法继承人。
那么说,之前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了?起诉别人好几次,最后竟以自己不是“合格”的继承人告终。叶家人虽然对审判感到很无奈,但在法律却是属于合理的规定。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很困惑,叶先生不是已经去印尼出具相关证明了吗?不是已经拿到国家出具的公证继承证了吗?
话是没错,但是叶先生没有仔细阅读公证书的最后一行,上面清楚地写着“仅限于查阅金额使用”。也就是说,这个公证中没有明确表示叶家人可以继承这笔钱。
别说是3000美金了,就算真的又三千万美金,叶家人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继承权。
因为叶家人不服这样的裁定结果,继续提出上诉。而因为叶家和银行的争论仍在继续,使得事件不断发酵,甚至引起媒体了注意。
04一半情怀,一半利益
那么,为什么叶先生就这么笃定当时一眼看到的数字,不是自己后来的错觉想多了呢?仅仅是因为看过一眼存款单,就坚持打官司30多年吗?值得吗?
其实,叶家人坚持上诉,并不完全是因为那三千万美元,而是思念伯父给的爱和关心。
据叶先生回忆,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伯父和爷爷他们在印尼很不容易,知道他们那么拼的目的就是为了多赚点钱回去给家人改善生活。但他们出去的时候正逢我国战火纷飞,就算挣到了钱,也回不来,要帮助家人那只能是有心无力。
好不容易等到我国改革开放后,王老人才想着有机会回来祖国发展。而他们长大的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就是王老人买的,乡下的一栋房子也是我王老人花了4万元人民币建造的,就连叶先生的当时的婚事也是由王老人出钱办的。
除了物质上的照顾,王老人还答应他们逐步把资产转回中国,为他和他的兄弟姐妹成立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而且在正式全部搬迁回国之前还曾提前给叶家兄弟姐妹写过一封信。
可惜的是,等到了约定回国的那天,叶先生他们没有等来王老人的身影,却等来了老人因病去世的噩耗。
也正因为如此,叶家兄弟姐妹才会那么坚决的一次又一次不断上诉。
可盲目的上诉并不能得到满意的回答不是吗?想要得到满意的答复,至少要先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不是吗?
否则只是一味地上诉,只会白白浪费时间,而要是等时间真正淡化这些的时候,直至叶先生慢慢老去了之后,恐怕也只会落得无力寻找真相的悲剧。
不过,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想到另外一点没有,那就是如果叶先生真的是和王老人亲自去存的款,那么也肯定知道老人当时是如何带的现金去的了。肯定大家也会好奇三千万的现金是如何带过去存的,三千万的纸质现金可真不是小数目。
关于这点,叶先生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当时伯父拿的是美元特种货币,每一张价值一百万元,伯父把现金揣在了身上。
银行这边驳回了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叶先生所说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在美国的历史上,一直以来就没有发行过百万面额的现金,而80年代时福州市的外汇存款一共才79万美金,根本不可能存入过两千万。
叶家人和银行的争论仍在继续,双方各有各的道理,叶家人也一直坚持上诉、找银行,一定要让伯父的这笔钱有个定论。
有时候,人就是如此固执执着,以至于他们可以为了一个渺茫的真相,几十年来一遍又一遍地做同一件事,并且不计在这个过程中所花费的金钱和精力,因为他们相信,一定会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结果。
俗话说: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希望每个人的坚持都是基于正确的思想,每个人的努力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辜负时间和自己。
不知道你们看完这件个事情之后又有何想法呢?
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每天都有历史故事更新分享。码字和找素材真的很不容易,希望能点赞、收藏、推荐和评论多多支持一下,非常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