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绘新卷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省林草局供图
从南绕城高速公路(西宁段)的“四季有绿,两季有花”的绿色景观通道,到五彩斑斓的园博园生态景区,再到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北川河湿地公园……如今的青海大地,随处可见新添的一抹抹绿色,抬眼望去,是明媚的“天空蓝”;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随手一拍便是美丽的风景。
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
为引领增绿添绿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最大”的重要指示和“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抓绿化就是抓发展、抓绿化就是抓生态、抓绿化就是抓民生的具体体现。三年多来,我省形成了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各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大绿化、建设大生态的工作格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绿化工作。
作为全国首个“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和率先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当前,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理念已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人们用不同的方式为国土绿化尽职尽责,为自己的家乡增绿添绿。
三年大提速,我省森林覆盖率增加近1个百分点,提高到7.26%,创造了造林规模最大、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城乡绿化速度最快的三个新纪录;三年巩固提升,青海国土绿化将再创新高,预计到2022年,完成国土绿化90.3万公顷(1355万亩),森林、草原、湿地、荒漠、重点生物物种资源得到全面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7.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8%,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达到24万公顷(360万亩)。
1999年,32岁的谢静承包了火烧沟333.3公顷(5000亩)荒山坡。22年过去了,随着火烧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风景区;昔日的垃圾沟变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火烧沟绿化带来的变化也让谢静收获了很多。
如今,在高原人民的努力下,西宁市的城市生态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漫步在南北两山,行走在湟水林场,一个以绿色廊道、高速公路、国省县道路、铁路、河道、机场、车站周边为重点、一路一景、多树种、多风景的绿色蓝图已然绘就。
全民共同参与造林绿化
投身环保事业
从线上到线下,从虚拟到现实,全民共同参与造林绿化,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为大美青海播下绿色希望。
作为全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城市,西宁市持续加快园博园、西堡生态森林公园等重点绿化项目,探索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亮点的10个村办林场,率先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全面提升南北山森林品质,打造9条森林绿化模式旅游彩色步道,形成5万平方米彩色空间,城市画卷更加多姿多彩。
1998年,李成基退休后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承包了西宁市韵家口北山26.7公顷荒山的绿化任务。在这片荒山上,李成基用自己和老伴的退休金以及卖苗木的收入,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开始造林绿化。经过23年祖孙三代的努力,韵家口周边沉睡了多年的荒山变了模样儿。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是西宁自然环境的白描。今年76岁的王杰老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30多年前的南北两山可是光秃秃一片,现在能变成这个样子,不知下了多少功夫!”
“等有机会我一定去实地种一棵树!”已在“蚂蚁森林”认领了5棵树的王晓云说,自己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其中,大家都觉得,这种形式可以实现自己“想让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好”的愿望。
每一个人的付出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这些生动的故事正是我省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提出重大要求的具体体现,更是青海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佐证。
经过不懈努力,西宁市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树木多了,风沙小了,西宁南北山绿化悄然步入由大规模植树造林向实现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当各色花卉开满园,当林区的鸟鸣声传入你我耳中,一个林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美好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构建“一屏两带”
生态安全格局
近年来,青海各级政府认真践行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深入推进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不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完善湿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目前已陆续建成国家湿地公园19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在内的湿地公园总面积达到32.6万公顷。
游廊掩映、绿道环绕、草木深翠……湿地公园的美景,让前来游玩的游客流连忘返。如今,这个于城市中散发自然魅力,生态环境优美,融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化展示、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中心城市“绿芯”,已成为各种鸟禽的栖息场所,也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西宁变得越来越美了,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市民白海成说。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变化,得益于西宁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等六大建设行动的持续推进。
“我和儿子几乎每晚都会来湟水河边骑车,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欣赏到河边的景色,整个人都放松了。”家住北川河湿地公园附近的杨晓军说。
2020至2022年,我省国土绿化围绕构建“一屏两带”的生态安全格局,实现林草植被覆盖度和质量明显提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形成,生态公共服务更加普惠,林草产业健康发展。
巩固和提升以往国土绿化成果,我省将实施林草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充分发挥林草生态系统多功能效益;持续深化草原保护制度、天然林保护制度、集体林权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林(草)长制改革,强化科技、种苗、防火防灾、基层队伍、基础设施、生态监测等支撑保障;健全生态管护员队伍,实现所有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补偿全覆盖,巩固和发展以枸杞、沙棘、中药材、虫草等为主的优势特色林草产业,大力发展以自然公园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业;实施家园美化升级工程,建设各类自然公园,创建森林城镇和乡村,加强通道、河岸绿化,打造城乡生态空间网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生态美好是青海最大的美好。如今,通过重塑绿色价值,青海不断擦亮国家公园示范省的“金字招牌”,一笔一笔书写着美丽中国的青海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