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一斤的茶叶和1000元一斤的有何区别呢?
我从小在茶园长大,是一个做了小半辈子普洱的茶人。
一直看到网上有很多人会问,几百块一斤的茶叶和几千块甚至上万块一斤的茶叶到底有什么区别,如果本质上来说,茶叶本质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审视这个问题,除了口感上的差别和感觉之外,营养成分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无外乎是茶多酚、碱性物质、矿物质等,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并不是特别大。
那很多网友们会说,凭什么有些茶叶可以卖那么贵,我们买几十块的茶不就可以了?为什么大家要挤破头去抢那些几千甚至上万的茶叶呐?


归根到底,这些茶叶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口感和香气、以及附加价值。实际上这口感和香气,以及在心理层面的满足对于我们人的感官刺激性和追求行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这就和我们平时吃牛排一样,在普通的小店里吃可能就几十块钱,但是你到五星级酒店里吃一块牛排,尽管它们的营养成分差不多,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它的制作厨师等级和制作手法不一样,会导致口感好;牛肉的产地不一样,吃饭的店铺名气不一样,会让你觉得这块牛排更尊贵。因此你在吃的时候,会因为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在生理和心理上对茶叶产生区别。
所以说,300块一斤的茶叶和1000块一斤的茶叶本质上是享受上的区别。
接下来,我会从如何在生理感官上区别这高低价位茶的好坏,大家喝绿茶比较多,那就用绿茶举例吧。
饮茶五步辨茶法
其实对于辨茶来说也需要像中医看诊一样,需要细细看、慢慢品,并且在不断的见茶、识茶、品茶中比较学习中,慢慢积累茶的基本形态及不同品种茶叶的样本,逐步提高辨别茶的能力。当然,了解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作为辨茶的基本工具来使用,如果想要成为老司机还得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才行哦。
(一)泡前观察茶干
茶干无论是条索形的、芽头形的,还是颗粒形的,外型上都要讲求匀整。匀整,指的是条索的大小均匀,长短均匀、色泽均匀,芽跟叶的比例比较均衡。其次还要从茶的茶叶的外形、嫩度、净度,香气,干燥程度,发酵的控制合理、无炒焦等一同判断。当然,每种茶都有它的特点,我以绿茶为例详细解读一下。





(1)外形:观察绿茶外形的松紧、整碎、粗细、轻重、均匀程度及片、梗的含量与色泽;(2)嫩度:茶叶的老嫩与品质有密切的关系。凡茶身紧结重实,完整饱满、芽头多、有苗锋的,均表示茶叶嫩、品质好;反之,枯散、碎断轻飘、粗大者为老茶制成,品质次;净度:茶内含有茶梗、黄片、茶末及其他杂质的程度。杂质含量比例高的,大多影响茶汤的品质;(3)匀度:茶叶的形状整齐一致,长短粗细均匀、相差甚少者为好。外形条索则随茶叶种类而异;(4)色泽: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也比较优秀,相反的则较次。各种绿茶都有其标准的色泽,以呈色自然为好;(5)干燥度:绿茶干茶的含水量一般在5%,用手轻握茶叶有微刺感,轻捏会碎,这样的绿茶干燥良好。如果用手重捏茶叶也不会碎,说明茶叶已回潮受软,品质会受影响,但一般绿茶都不用手触碰,因绿茶品饮要新鲜,多用袋装或充氮包装;(6)香气:绿茶以清香为主,干茶多为自然植物的清香之气,如豆香、玉米香、橄榄香等,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


一般西湖龙井干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鲜润,形似碗钉,且干茶有愉悦豆香,最好没有断碎,条索完整;黄山毛峰,成茶以一芽一叶居多,芽叶色泽微微偏黄,颜色鲜亮,匀净。




(二)泡茶时嗅闻茶香/听茶声
泡茶前,首先在茶杯中导入温水,然后把水倒掉,让茶杯温热后,再将茶干倒入茶杯。要仔细听茶与杯壁碰撞的声音,一般好茶声音多清脆悦耳,如正宗安溪铁观音茶较一般茶叶紧结,叶身沉重,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可闻”当当”的声音,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


然后再闻一闻干茶的香气,干茶的香气标准是没有异杂气味,异杂气包括发霉的味道,烧焦烟熏的味道,馊坏的味道,还有酸臭的味道,它们的出现都代表茶是有问题的。好茶是能够闻到茶叶本身清香的,其多为自然植物的清香。
(三)泡罢观察茶汤
1.观茶汤
紧接着,我们把茶汤从茶碗或茶壶中的茶汤倒入透明杯容器中,观察茶汤的状态,这是最直观判断是否为好茶的标准。标准是“色度”和“亮度”,“色度”就是要符合这一类茶的制茶标准,比如说红茶一般是橙黄色,橙红或者红色。“亮度”是指,茶汤的油亮度和它的清澈程度。不管茶汤是红、绿、黑、白、黄,关键要“透亮”,汤色透亮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1)制茶工艺优良,发酵控制合理、无炒焦等现象;(2)茶叶制作、储运得当,茶叶断碎少;(3)储存条件良好,没有灰尘,也没霉变;(4)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的释放。




!!!需要提醒两点可能对茶汤的影响:(1)有时会因为冲泡的时水温控制不当,而导致茶汤浑浊,所以一定不要用沸水泡茶。(2)一些多毫的茶,如碧螺春、白毫银针等,冲泡时毫毛脱落容易让人误以为茶汤浑浊,要注意辨别
2、闻盖香
冲泡茶时,可以开盖闻茶香,一般人喜欢直接掀开一角去直接闻茶碗内的茶水味道,其实这样闻出来的味道很杂,不是老手的话会影响判断的。
正确闻香方式(1)建议是把茶盖拿起轻扬放到鼻边的香味,可以闻闻看是什么花香,而不是异味。(2)然后稍凉再闻茶盖,这种香和入水的香是不是往口感香转,是否比较一致,有的茶是往花香转,有的茶是往口感香转,关注花香与口感香的转变情况(3)茶盖凉了以后,闻是否有底香,有底香才说明茶的内含物质好


(四)泡好品尝茶味
喝茶就是要判断它的滋味,要小口的嘬品,不能一口气喝一大口,这样就无法品出茶的细节。我们需要感受舌尖、舌根、舌中心和喉咙部分的茶汤经过部分所反映出来的浓度还有它的鲜爽程度等。
一泡感官上客观标准达标的茶,首先不会有刺激的味道、可以表达茶汤的醇,还有鲜度。
若是品尝到苦涩味也不要担心,苦涩是茶的本味,加工到位且合理的茶,苦涩味不显,但关键在于能否能够快速散去。如苦涩味一直留在口腔中,即所谓“盯舌头”,舌面感觉收敛且粗糙,苦涩难受。
还有要关注的是有无异味、水味(1)异味有两种情况:一是茶叶加工过程有问题,工艺不当,产生的一些品质不佳的味道,如青味、烟味、焦味等;二是存储环节有问题,茶叶变质或吸收了一些外界的气味,如陈味、霉味、香水味等。茶叶存放时一定要注意,异味一旦吸收,几乎无法去除,再好的茶也毁了。(2)水味,是指茶味和水味分离,出现淡腥味。水味往往出现在茶汤变淡的时候,但好的茶是不会出现茶水分离的。比如好的龙井,即使茶汤冲得如白水了,也是甜丝丝的,淡而不腥。不能算是好茶。


分辨优秀的茶和劣质的茶
茶叶的好坏,在冲泡时会明显的在出茶色和香气上,好茶物质非常饱满,表现形式非常细腻,普通的茶都是物质非常寡淡,表现形式非常粗糙。(1)特征1:是闻的香气,好茶的表现细腻、物质饱满,首先你可以感觉到它的茶香是可以深吸到肺部的,也就是叫沁入脾肺的香;但很多普通的茶只闻的到鼻子,香气进不到肺里。(2)特征2:茶水入口的香气,好茶一开始是没有明显的气味的,然后像油一样顺滑,过一会儿,香气会在嘴里炸开,两颊会有甘甜和清香,后味绵长,时间越长茶品越好,因此在品好茶时需要学会留白,等待茶香的释放,身体会变得很轻松;但是那种一喝进去气味很浓的茶都比较便宜。若是也有回甘,但也只能是苦涩的甘甜。
同样,以绿茶举例
绿茶以香高、味醇著称,品尝绿茶,以滋味清香、醇和为佳。以少苦涩、让口腔有充足的新鲜香味、甘润又有回味为好茶。上等绿茶初尝有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喝下好茶的感觉,令人神清气爽、精神愉快。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明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分好。茶汤苦涩、茶梗粗老,表明水浸出物成分欠佳。茶汤软弱、淡薄,表明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五)喝完细查茶底
茶底,要进行两个方面的观察和判断。第一,要闻类型香,一般为花果香、木质香、药香、毫香,还要闻它的浓度和持久度。第二,去看茶底,茶底柔软,叶底柔嫩有光泽,摸起来光滑,捏起来有一定厚度和弹性,有较好的亮度,并且茶底放久不凹陷,塌底就说明叶子不够舒展,一个月内会返青味和杂味。拥有好茶底的茶说明:(1)茶叶的原料好。叶底是对茶青的还原;(2)茶的制作工艺好,没有把茶做死;(3)冲泡得当,让茶叶充分泡开,又没把茶泡熟,闷坏。


以绿茶举例说明,看绿茶叶底主要是看色泽及老嫩程度。泡茶后茶叶渐次展开,茶汤浓郁的是幼嫩鲜叶制成,反之则为粗糙的老茶。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良好。叶底形状整齐、条索均匀、肥壮为佳。叶底色泽要均匀,以手指捏叶底,弹性强的为佳,表示茶叶幼嫩、制造得宜,反之则为次品。
当然,看叶底属于品茶这个流程中的最末一环,评判茶叶的质量主要是通过色香味的感官指标,通常经过前面的看干茶外形,闻香,品茶等步骤就可以判断质量高低。
其实茶叶的区别真的没有那么大,喝到自己喜欢的,不盲目跟风,喝得舒服,开心愉悦就行。
我从小在茶园长大,不过做的是普洱茶,如果有喜欢茶的朋友可以加我多多交流,喜欢普洱想尝尝山头茶的话,我会经常分享茶样给朋友们试试~
点击卡片,添加即可获得茶叶小样,自饮或者送给亲朋好友都不错哟~4.11号更新下
看下雨前芽叶茶的动态,可能直观感受更好。
雨前茅山青锋明前天目湖白茶300元与1000元之间差了700元,区别可大了去了!
作为红茶和绿茶类别的专家,直接上图,看图说话,没图说什么呢?
所有图片从左至右是从低等级到高等级,从300元左右到1000元左右的茶叶。
西湖龙井(一级梅家坞产区):


雨前茶,从四级到二级,干茶的外形区分就已经非常明显,当然冲泡香气、豆香浓郁程度也是由低到高,龙井的等级越低越耐泡,但香气的纯正度是随着等级降低而减弱。
金坛雀舌(通用国内雀舌类茶叶)


正宗的金坛雀舌是炒青工艺,从左至右雨前一级、明前一级、明前特级,肉眼可见,芽头越来越小,而且白毫毕现,贵州四川的雀舌蒸青工艺为主,无毫,表面光洁。
在此纠正一个误区,很多人说明前茶味道偏淡,但好的明前绿茶层次丰富,回味悠长,营养物质丰富不是雨前茶可以相提并论,贵有贵的道理。
当然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和品茶水平的提高,喝茶的人口感变化一般是淡——浓——淡。
补一张图,评论区说高温茶叶颜色变黄,呵呵,解释一两句吧:水质、温度、制茶工艺确实对茶叶的颜色有影响,但好茶的口感变化不会因为这些外在因素变化太大,雀舌基本上有两种工艺,目前蒸汽杀青工艺是主流,炒青做的人极少,但炒青雀舌的香气口感肯定在蒸青雀舌之上,如图所示:


左图为机器蒸汽杀青工艺,右图为手工炒青工艺,左图明显汤色碧绿,茶叶形状相对右图更肥嫩好看,两张图都是某家的雀舌,但品过某家明前雀舌的茶友都知道,右图虽然比左图稍黄一些,但口感超过左图太多了.....
这就好比炒菜,蒸的比较清淡,炒得比较香,一个道理,明前茶本是就是芽头茶比较清淡,我们也是权衡的好久才决定明前茶用炒青工艺,炒青雀舌相对于蒸青雀舌第二泡开始稍显黄绿,但相对蒸青雀舌更耐泡,香气更高!但不可能比雨前茶耐泡,这要说清楚。
本来不想写的,绿茶的色香味形要综合考虑达到最佳平衡点,蒸汽杀青的雀舌(川贵雀舌基本都是此工艺)过于讲究极致的形状了,口感一言难尽(与地区和茶树品种有关,好中差都有).......
再上一张图吧,总不能我自说自话,我和知乎上某资深茶友详细聊过金坛雀舌和5000以上的四川竹叶青的区别......


好了,这个问题补充到此为止。
有评论提到了手工茶加价的问题,其实从生产的角度来说,是明前茶更适合手工炒制,三月的天,孩子的脸!特别是江南地区最近两年气候反常,清明前后春茶季雨水频繁,每天采摘的茶叶湿度含水量都不一样,每天的每个批次都不一样,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随机应变临时处理,等过了清明,气候稳定了,上机器才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品质,价格是其次 ,品质不好,价格再高也没用。


茉莉花茶:


最左边一张是张一元的金罐茉莉,茶汤浑,后有苦涩味,我认为是陈茶,陈茶放久了之后会渐变浑浊,隔夜茶犹盛,有的时候我无法判断绿茶的好坏,我会放置12个小时以上,以隔夜茶的口感来综合判断。
最右边的一张是高等级的茉莉花茶,市价900元左右,芽头茶,无茉莉花存在。
江南地区最顶级的绿茶,黄金芽:


从左至右依次为480元,680元,980元,区别非常的明显,一芽二叶茶和一芽一叶茶通用评判标准,看叶底,好的芽叶茶,叶底嫩匀成朵,整齐舒展美观!而低等级的芽叶茶沉到杯底基本杂乱无章。
补充:
评论区有人说我发的黄金芽不好,我就不自说自话了,发点来自于茶友的图片吧,我手机不好,都是茶友发给我,我觉得好就存下来.






黄金芽还有个重要的判断标准,此茶种植环境严苛,枝干较脆弱,叶片极其容易掉落,无论是采摘、揉捻、炒制相当相当的麻烦,等级高的黄金芽单叶率控制要求极严(就是单独的叶片要少,基本要全部保证根根一芽二叶,无单叶),明前的黄金芽要控制在1%左右,等级高的雨前黄金芽要控制在3% 。
好了,该问题结束。
天目湖白茶(这张是我拍得不好,其实茶叶是白色的,主要看的形状,颜色别在意):


套用上述黄金芽的评判标准,是不是区分很明显?
信阳毛尖(小浑淡流派):


从左至右从低到高依次是芽叶茶到芽头茶的渐变,当然芽头茶更浑一点。
茅山青锋(500元以下参考标准,黄山毛峰参考这条):


从左至右依次为150元、200元、380元。冲泡的姿态明显可以看出茶叶的好坏,等级越高,香气在口中的变化和持久感越强烈。
黄山毛峰:


左图是雨前三级,右图是雨前一级,还有个明前一级没留图片(黄山山势陡峭,黄山茶树长的又极快,小芽头茶采不了几天,产量特低,眨眼间茶叶就没了),明年再补,冲泡姿态区分很明显,标准参考茅山青锋系列。
太平猴魁:


最左边一张是我从网上找的图,机制太平猴魁,叶片肥大,口感无味,我不卖这种垃圾货。
中图和右图是半手工太平猴魁,猴魁一般每年4月20日左右开采,所以没有明前雨前的区分,但有长短的区分,右图明显比中图短,香气和耐泡程度从低到高逐渐增加,特别是所谓的猴韵幽香,只有在等级高的猴魁上才能品到,实际上还有一个更高的等级,那才是真正的猴韵天下无双(供不应求,连拍照的时间都没有茶叶就没了)。
我想说的是:对于绿茶来说,每隔100元-200元的价格差(批发价和零售价),茶叶的外形和口感都有变化和提高,综合色香味形的判断标准,绿茶绝对是有高下之分的!明前茶绝对比雨前茶好(茅山青锋除外,特级茅山青锋1000元以下性价比无对手),注意我用了绝对一词,虽然我基本不用极限词......
绿茶种类不适用“适口为珍”这四个字,因为干茶茶形和冲泡美观度是硬指标,所以好就是好!差就是差!不会因为个人的冲泡习惯、水质等人为环境影响而有变化。
至于红茶,其实也是有高下之分的,但高等级的不一定好,中间价格带的倒反而是最优选择。
拿自家的祁红说个事。


从左至右从低到高,分别是200元、350元、500元,祁红二级、祁红一级、祁红特级(芽头茶),可以看得出来,无论是茶形长短和金毫多少都有变化,因为红茶的成本其实不高,所有每隔50元——100元(批发价和零售价),红茶的品质其实都有变化。
但考虑到红茶有个耐泡度的指标,反而中价位的红茶成了第一选择了而已,芽头茶肯定不如芽叶茶耐泡,叶片越大越耐泡。
综上所述:不管什么茶,都是一份价钱一份货,前提是:一要稍微懂点茶的分级(百度一搜一大堆,或者问我),二是找对合适良心的茶叶生产商或供应商。
码字不易,请多多关注!
补充,还有个回答,两个结合在一起就算比较完整的茶叶价格分析了。
这是一个好问题,比类似于“贵的茶叶和便宜的茶叶口感究竟有多大差别”这一类泛泛而问的问题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好问题,首先就好在题主提问中提到的价格区间,是300和1000的茶叶之间的区别。这个价格区间的区别可以非常大,而如果是100元一斤和30元一斤,或者1000元一斤和3000元一斤这样的价格区间,其品质区别就没有300元一斤和1000元一斤之间的区别这样大。
300—1000这个价格区间,在价格保留了合理利润而又没有过多水分的前提下,中国很多茶叶品种优质产区和普通产区的价格分水岭就在这个区间内。有的茶叶无人炒作,价位比较低,分水岭可能是四五百块,有的热门一些,分水岭或许就是七八百,但总而言之,这个价格区间是非常值得讨论的一个价格区间,比几千至几万这种价格区间或者几十到一两百这种价格区间有意思的多。
以下的内容没有产品广告,是纯理论探讨,不喜看广告的知友可以放心看下去。
我们现在假设,茶叶的毛利是50%(现实中大多数零售茶商的毛利高于50%,其实低于50%的商家也不少,但这种商家,就凭着个人的运气是碰,是几乎碰不到的),也就是说,300元一斤的茶叶,出厂价是150元;1000元一斤的茶叶,出厂价是500元。接下来,就是继续探讨,茶厂如何在保证赚钱的前提下,把出厂价150元一斤和500元一斤的茶叶做出来。六大茶类情况各有不同,首先是黄茶太小众,此处撇掉,而黑茶由于种种原因,原料价格偏低,也不在讨论范围内,所以下文讨论的纯理论内容可包含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这几种。
茶厂不是慈善厂,做茶也自然要是赚钱的,所以出厂价150和500的茶叶,成本一定会低于150和500。此处兴许有茶友会想,嚯,茶叶这利润层层加码,不厚道,以后我直接找茶厂买不就能省去一道利润了吗?这想法倒也没错,事实上由于现在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许多茶友都喜欢去产地茶厂兜兜转转买点茶回来。那么问题又来了,找茶厂对接需要的是靠谱茶厂,否则和直接在茶城逛悠并没有本质区别,那么如何找到靠谱茶厂又是一个大问题,现实情况同上,仅凭个人运气,是碰不到靠谱茶厂的。
说一段题外话。说茶厂不靠谱不算贬义。其实中国茶厂也不好过,做茶很辛苦,赚钱也不多,还经常被各种喷。不是被喷七万家茶厂不抵一个立顿,就是被喷农残超标。大多数茶厂都在山区,桃花源里好避秦,根本听不到喷子的声音。大多数中国小茶厂,目前仍处在自产自乐的状态,这才是许多小厂不靠谱的根源。自产自乐的意思就是:每到做茶季,按部就班地收茶青、做茶,熬上半个月或一个月的夜,累够呛,然后人停工茶入库,批发商们上门挑挑捡捡,挑些“能卖得上价钱”的产品交钱走人。这就导致了茶厂做茶时往往是以“能卖得上价钱”为导向,而非“做好健康好喝的茶”为导向。这就是中国大多数茶厂不靠谱的原因。要“能卖得上价钱”,就要求茶叶条形漂亮、叶底漂亮,要是有些神话传说、皇亲国戚的噱头就更好了,而真正的好茶往往条形丑陋,叶底也不甚美观。比如——算了,我还是不举具体例子得罪同行了。
继续探讨茶叶的生产成本与出厂价格,我们再假设,茶厂在做茶时,茶叶从鲜叶到成茶的增值是20%(再扣掉人工水电设备折旧税费,利润也可谓微薄了),那么,150元的茶,茶青的成本就是120元;500元的茶,茶青成本就是400元。平均按六斤茶青出一斤成品茶计算,那么150元出厂价的茶叶,茶青成本就是20元一斤,500元出厂价的茶叶,茶青成本是60多元一斤。
然后我们再看一些涉及到茶青价格的新闻截图:








综上,一般优质茶青的价格,绿茶由于要赶一年中的最早一班车,所以价格最高,而近几年白茶的迅速走红,也带动了白茶茶青价格的一路走高,芽头类白茶茶青的价格已不输名绿;乌龙茶由于主要是采已开面的叶子,比绿茶只采芽头容易得多,所以除了个别奇葩如牛栏坑肉桂、单丛宋种这种,多数优质茶青的价格略低于绿茶、芽头类白茶;红茶的茶青相对来说最便宜,但品质过关的春茶茶青的价格也要20元以上。
前面说的是一般优质的茶青,下文再说说非常优质茶青的情况,举两种不算特别热门的茶叶作为例子:太平猴魁和祁门红茶。
前段时间曾和著名大V@龙牙爆发过冲突,原因是这位大V说了一些并不符合中国茶业生产际的空话。比如这位大V说:“现在有植物克隆技术,成本便宜到要死,再你稀缺的茶树,扔到实验室里面去也就个把月光景给你弄出成千上百棵,每一棵都能从基因层面做到跟原茶树完全一模一样,每棵卖1块钱都算是暴利了。最多三年就是一整片山的珍稀茶树,要多少茶叶有多少茶叶。”这一段话,是严重脱离中国茶业生产实际的,也是对整个茶行业的不尊重。挺莫名其妙的,对中国劳动人民充满感情的大V,怎么到茶业这里,就充满敌意了呢?丁仲礼院士曾反问中国人不是人,我此处也要反问,茶农就不是农民?
中国最优质的茶园,都处在高山深谷,尤其是种植在高山林地里的人工茶园,茶园面积是严格控制的,多栽一颗都不行,有的时候政府发现开发过度了,要强令把茶树拔掉,退茶还林。在武夷岩茶的核心产区发生过这种拔茶树的事情,在猴坑也发生过。整个黄山地区(包括黄山毛峰老竹大方休宁松萝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的产区)的优质茶园基本都是这种形态,小片散落在植被茂密、生态良好的山坡上,猴坑这里最典型,明显有一种“树多茶少”的生态。由于近些年猴魁价格的一路走高,猴坑这里也开发了一些新茶园,如果继续开发下去,变成“茶多树少”,茶叶的品质必然下滑,而破坏山体植被会导致整体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得不偿失。所以,就中国茶业而言,是真正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猴坑这里的很多茶园坡度极为陡峭,目测在45度左右,茶园里几无落脚之处,一般人在这样的茶园里都站不住脚,而且还有蛇。就这种茶园,先不论喝起来口感如何,可想而知这种自然条件下的施肥、除草、茶树修剪有多辛苦,采茶有多艰难。春天时,采茶工一天的工钱只有两三百块钱,但对于闭塞山区的劳动女性而讲,这已属于不菲的收入。就这样的茶园,如果让习惯了打嘴炮的知友们来采茶,一天给一千块钱都保准干不下去。



祁门县是一个小县城,全县只有十几万人,虽然离黄山这样的热门景点只有一百多公里,但整体仍比较闭塞。十一黄金周在祁门的乡下开车走了几十公里的山间公路,四围风景如画,但一个外地车牌都没有。祁门红茶最好的产区在历口镇,历口镇最好的产区叫牯牛降,既是景区,也是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外人不能随便进。牯牛降与桐木村相较,生态环境丝毫不输,槠叶种茶园一丛一丛生于烂石之中,非常分散,采摘难度很大。但由于牯牛降产区毫无名气,无法和桐木村相比,这里的茶价格只有正山小种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槠叶种茶树做出的正宗祁门红茶,花香馥郁,妙不可言,汤底有清淡的苦涩,这种淡淡苦涩带来的品饮体验是愉悦的,不是浓苦难以下咽的苦。然而由于无序的市场导向,导致祁门很多茶厂竞相学习福建红茶工艺,以做出不苦不涩汤色金黄油亮的红茶为荣,以无限接近正山小种的汤感为追求,这就是扬短避长了。


以中国茶区的广袤,像祁门牯牛降这样的既优质又藉藉无名的产区,还有相当之多。现实情况是,这些优质产区的茶,如果不被张冠李戴地冠以一些市场热门品种的茶名,卖1000元一斤都比较困难。而猴坑的猴魁属于特例,莫名其妙地就火了,像是跑龙套的演员一下子跻身一线明星一样,昨日片酬一千块,今天片酬一千万。
所以,无论是300一斤,还是1000一斤,除非迫不得已(比如送领导之类),首先就是远离市场热门品类,什么茶火,就不买什么茶。
这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
题目中提到两个价格,按照经济学的理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供求关系由什么决定?

明显是由需求和供给两端的数量区别决定的。

价格越高,说明它需求越大。
那么,哪些因素支撑了需求?
以茶叶为例,它首先必须好喝。
而好喝,跟茶叶的内含物质有关,这也刚好切题了。
茶叶中的内含物质,第一大类是茶多酚;第二大类是咖啡碱,还有一些氨基酸、多糖、维生素,甚至是矿物质。

无论价格高低,茶叶中基本都含有这些东西,唯一不同的就是所含物质比例的多少。
当把这个需求,也就是人对于茶叶的喜好与内含物质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先分析一下人们喜欢什么样的东西。
其实从小婴儿开始,人就喜欢甜的香的东西。那甜从哪里来?
第一,氨基酸;第二,多糖。
很多时候说茶甜,其实是一种鲜爽感,那就是氨基酸带来的。
那香从哪里来?
香其实是多酚类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凝固所形成的芳香类物质形成的香气。
理论上,茶多酚类的总量越多,能够提供的后期加工之后的香气越多。
综上,茶里面的氨基酸和茶多酚所占总量越多,就会更受人欢迎,从而导致对它的需求更高,相应的,有可能价格越高。


以上是造成茶叶价格不同的第一个点,茶叶内含物质的不同。
而另一个对价格影响更大的是稀缺性。
比如春茶的茶多酚类和氨基酸总量更高,但是它占全年茶叶总量的比例并不高。
有的春茶还分头春二春春尾。越靠前的,由于芽的嫩度更高,所以它氨基酸的比例也会更高,喝起来就更鲜爽鲜甜,同时产量也越低。
春茶既有稀缺性,大家又喜欢,两相加持,春茶当中的头春肯定更贵。
作为茶行业从业者,我可以告诉大家,假如以云南的一个茶山来讲,如果它古树茶的头春卖到2000元/公斤,那秋茶大概会在800~1000元/公斤。
当然,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到不同的茶地、不同的产区,甚至是不同的茶类来讲,在遵循前述规律基础上,有些名山的秋茶价格会高于非名山的春茶。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生态环境给名山所带来的,秋茶也有可能比其他山头的春茶还要好喝。
以上就是关于茶叶内含物质的解释。
同时我还想多说一点,影响产品价格的还有一个因素,他者的欲望。
“这个东西我听说过,但是我没喝过,听起来好像很牛逼,我想试试”,诸如此类的心态需求,我们统称为满足自恋的需求。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它彰显了你的身份定位,它彰显了你的品味,它是当前你的社交属性所拥有的,这些最终都是回到自恋需求上。
如果我们把它在商业体系当中结构化,那就是好的品牌所提供的自恋需求,也是支撑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我们明白了这个,就懂了:或许大品牌、高端品牌的茶叶在真正的内含物质上跟更便宜一些的品牌没有本质的区别,它只是一个能够支撑你的自恋需求的区别而已。
,,,,怎么说呢,,,,就像都市丽人和维多利亚的秘密,就像大宝和SK-II,,,,,,
大宝不好吗?你很难说它不好;SK-II很有效果吗?你也很难看到用了神仙水就真的容颜不老。
所以300元一斤的茶叶和1000元一斤的茶叶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话,呃……这就是赤裸裸的贫富线啊!
如果有钱可以消费,我肯定还是比较愿意穿维密用SK-II的,喝茶也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一样东西评判好坏,需要很多很多的因素判定,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价值决定价格。所以价格无疑是最直接最快捷的,而品牌则是商品的品质保障。

至于300元一斤的茶叶和1000元一斤的的巨大区别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举个栗子:拿同样是肉桂(岩茶的一个品种)3000元的和300元的来对比一下口感。
3000元一斤的肉桂你会喝出明显的桂皮香,且香气持久,这种桂皮香,不刺激,闻着觉得很干净,空灵,舒爽。若是发酵重一些的肉桂,还会带有果香。类似美国西梅的香气,透着一丝丝的甜蜜之感。喝一口茶汤,桂皮香落水,细啜两口,桂皮香在口腔里炸裂;当茶汤从口腔里滑入食道后,不消十秒钟,明显感受到两颊处有生津感,就连舌底,都泛起阵阵涟漪,甜甜的,好像喝了蜂蜜水一般,喝完一泡茶,依旧让人流连和回味。
而300元一斤的肉桂,这个桂皮香就要弱许多倍了,而且不能持久,喝如口中茶汤也比较容易出现苦涩味,回甘什么的就基本没有,如果运气不好喝到一泡劣质高火肉桂(因为岩茶的话很多外山茶或者洲茶是没有正岩那个岩韵感的,做茶时就会炭焙重一些,妄图以炭火味来掩盖茶叶品质的问题,这就是许多人印象中肉桂又苦又涩的原因之一了),喝一杯你可能会直接放弃喝茶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茶叶价格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拿武夷岩茶来说,价格与价格之间,可以说是隔着一座喜马拉雅,低至几十块高至大几万。
茶叶成分之间可能差距不会太大,但口感、香型、内质等都差的大了去呢。
路人甲乙丙吐槽:“一片树叶,你们凭什么卖这么贵?太暴利了吧!”
武夷岩茶:“天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其实不止岩茶的价格差距悬殊,其它茶类们的情况也是一样样儿的,至于会出现这么大差价的原因嘛,大都类似……
导致价格差异的原因有很多——
1、产区不同

原理:武夷岩茶的山场不同决定着茶青(原料)的不同,这就意味着成本不同。
从产地范围来看,可划分为:正岩、半岩、洲茶、外山茶。
正岩产区的茶青也不是平白无故的贵,这由它的综合条件决定,这里我们说的综合条件,不是指颜值房子车子票子,而是指地形土壤温差日照等。(这个道理跟买房是一样的道理,楼盘房地产商交通周边设施等都是决定价格的因素,地铁口的房价肯定跟郊区的有差距)

正岩产区的综合条件过硬,所产的茶青品质也不赖,茶青(原料)的价格自然就贵些。
2、采摘季节



采摘季节不同也能影响岩茶的价格,时令不一样,出产的茶青质量也不一样,价格自然有所不同。正常武夷岩茶一年只做一次,那就是春茶,做冬茶、秋茶都会影响来年春茶的品质,所以一般正岩区的岩茶都只做一次。而半岩茶、洲茶为乐产量和成本会做两季,而外山茶很有可能会做三季。

3、茶叶等级

岩茶有等级之分,一般从干茶的外形,茶汤的内质等方面考察,拿武夷岩茶中的大红袍为例:下图为大红袍品鉴级别表

级别不同,决定着茶叶的质量不同,那么价格上有所差异也属正常范畴
4、制作工艺










岩茶的制作工艺繁杂,每一环节都极为重要,再好的茶青,如果没有好的制茶师加持,那么这泡茶总觉少了点什么,对茶人来说,制茶的每个环节都不容失误,能做到“人茶合一 ”,那么这泡茶的价值将最大化。
5、市场稀缺度

根据供求关系来看,茶叶市场的稀缺度也能影响茶叶的价格,某某山场茶青产量少“以稀为贵”,茶商抢着要,价格炒上去了。


供求关系可以影响茶叶的价格,但并不能影响茶叶的价值,尤其是茶叶这类商品,其蕴含的价值并不能单单用金钱来衡量。
6、附加值
茶与一般商品不同,它有故事,有情怀,有温度,有料。从营销层面来看,茶商往往能抓住这些,并打造成卖点,茶叶市场从不缺大师,在同样背景下做出来的茶叶,一个是国家非遗传承人做宣传,一个是名不经转的小茶农,价格差自然也会拉开。市场包装也从不缺故事年份渲染、树龄烘托、文化情怀、品牌效应、荣誉加身……
这些附加值当然也能影响茶叶的价格。
无论是武夷岩茶还是福鼎白茶、亦或是正山小种和西湖龙井,在名字上就决定了这些茶的价格差……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300元一斤的茶和1000元一斤的,其实茶叶所含的物质及营养成分都是相同的,不会说因为你买的茶贵,喝了就能多活两年,不过便宜的茶喝多了少活两年倒是有可能的(因为便宜无好货,这是至理名言)。
想喝好茶,首先学习辨别能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