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从历史遗迹中分析陶瓷茶仓造型的起源

2022-03-30 20:42:21热度:86°C

陶瓷造型,是实践主体有意识地运用某种观念、材料与技术去创造具有一定功能的陶瓷形体。陶瓷茶仓的造型方式,大致可以分为规则形和不规则形两大类。规则形者,一般为平底圆筒、腹略鼓如瓶、罐、盒、瓮、坛等,其外围多套柳条筐、荆条筐等,以起缓冲作用。

而瓶和罐类器型的体积较小,通常分为平口和小口,一般内外施釉,是现代陶瓷茶仓中最常见的容器,其造型样式多样,装饰风格鲜明;不规则形的陶瓷茶仓,主要有陀螺型、仿生型(象生、具象的)及其它的特殊型式。

茶仓的出现

茶与陶瓷的历史渊源很早,陶瓷茶仓的出现,是茶叶饮用的直接结果。因为茶叶是一种干品,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糖类、多酚类、维生素、芳香物质等成分,它们都极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为防止茶叶吸收潮气和异味,减少光线和温度的影响,保质保香以及避免挤压破碎而损坏茶叶的外形,就必须采取妥善的保藏方法。

于是茶叶的包装容器一一茶仓就应运而生,所以说对茶叶的应用催生了茶仓的出现,茶仓的造型也并伴随着饮茶的使用需求和陶瓷工艺的发展而逐步成熟。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非常悠久的种茶、制茶和饮茶的传统,从神农尝百草时“旧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的传说,到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出上的六千年前的古茶树都在述说着悠久的茶叶史,据史籍记载“周武王伐封时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秦汉之际,茶叶被广泛地应用于食料、药料和祭祀品。

其饮用方式就是和其他食料混煮,据学术界考证,认为最早饮茶用的器具都是与酒器、食器相共用的,所以存茶器具的造型也与食器、酒器相同,材质从陶瓷、竹木、丝布、草纸、玻璃到金属都有。据己知文献记载,中国的饮茶史始于南方蜀地,历史上最古老的茶具,大约可推测为陶上制的击“如图所示”,击陶罐可以看作是陶瓷茶仓具的源头,它既可用来煮茶,也可作储具用。

到在春秋时期,随着贵族统治阶级对生活享受的追求,出现了可作为茶具的饮食器具,主要有罐(贮藏茶叶)、锅(煮茶)、和碗(饮茶)之类,秦汉统一后,人们对茶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从药用发展到兼有药用和品茗的茶饮,于是又增加了捣末和浇汤用的器具,但总的来说,直到汉代,茶仓器具还是与食酒器相互混用的。

专用茶仓的来历

专用茶仓的来历,大致由茶的药用演变为品茗后开始,但主要是在社会的上层。唐代以后,专用茶仓从社会上层走向全民,饮茶习俗得以扩大普及,社会各阶层嗜茶成风,特别是士大夫阶层对茶事活动的推崇,用于茶事的专门器具(即茶具)随之应运而生,于是茶仓也逐渐与其它储具分开,在结构造型上具有了其基本的特点,如小口、溜肩、宽腹、带盖。同时茶仓的艺术价值也受到重视,如陕西法门寺的茶仓,为人们提供了唐代宫廷饮茶的物证。

此时茶仓的造型、材料种类也大大增加,但并不以陶瓷茶仓具为主。由于宋代不再直接煮茶,而改用点饮茶汤的饮法,并盛行斗茶,对茶仓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茶仓的种类和形式上都有较大变化,到了元代,豪放粗狂的蒙古人摈弃了繁杂精巧的点茶法,他们多采用同现代的沸水直接冲泡散茶,元代茶仓造型形式上基本延续宋代,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9月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人们普遍饮用的是与现代炒青绿茶相似的芽茶,冲泡散茶的饮用方式促使茶仓造型的成熟与定型。

茶仓为茶具的一种,我国文献上最早提到的茶具是西汉人王褒《憧约》:“烹茗尽具,已而盖藏”,文中的“尽具”指烹茶前要清洗器具,但这里的“具”不一定是茶具,也可以是酒具或食具,所以还是有待考证。

最早明确表示有茶具意义的文字记载,是在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中:“心为茶拜剧,吹嘘对鼎砺。”这里的“鼎砺”指的应是茶具,到了唐代,尚茶之风兴起,“茶具”的记载也多起来。而专指茶仓用具的名称据文献记载,最早是唐朝陆羽所言:“罗合:罗末,以合贮之,以则置合中。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

其合,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高三寸,盖一寸,底,口径四寸”“如图所示”。《茶经》里还有“二之具”,“四之器”之分,陆羽把“具”专指采制、生产茶叶的用具,器是饮茶过程中需要的器具,罗合为器,是一个整器两个部分,罗是筛茶过滤茶末,合是贮茶之用。

在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中,也记载了十二种茶具,并分别赋以官职,称罗合为罗枢密。目前,业内比较确认的茶仓名称最早出现在《明会典·茶课》:“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巡察有御史,分理有马司、茶课司,验有批验所”。依上文可知最早的茶仓概念,就是存放和贮藏大批茶叶的仓库,一直到清末民初才把存放、储藏、保护茶叶的容器也称为茶仓。

现在,我国大陆地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将茶仓称为茶叶罐、茶叶盒、茶瓮,在港台、海外或进行茶事活动时称之为“茶仓”,而日本人则称之为“茶入”,为了行文的方便,本文将贮存茶叶的容器统称为茶仓,并且,本文不将贮藏大批茶叶的仓库作为研究的对象。

而主要研究容器类的茶仓造型。的适用性、坯胎的尺度、耐用与配套方式,都必须符合生活与生产制作的要求。器皿造型的制作工艺,主要涉及到泥料、成型、烧结等技术,陶器的出现是古代器皿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因粘上容易获得,制作工艺又相对简单,与其它材质相比可塑性大为提高,因此在造型样式的设计上具有先导地位,极大地呈现了设计师在造型设计方面的创造力。

商周时期,储茶具与其他生活器混用,但主要是陶器,早期都工艺不复杂,因此陶制器物的造型,如壶、罐、瓮、瓶、晏、尊、盆、缸都是以实用功能为主,其中偶有一些刻画符号、简易图案。

如宜兴窑系的紫砂陶泥的发现采用,其特性是可塑性强,在紫砂的茶仓造型中就大量地出现具象和方形造型;在元代发现的高岭上原料,并和瓷上按一定比例混合,这才有了元代的大器,直接影响了茶仓的将军瓷罐和冬瓜瓷缸的造型体量。

同时,不同的成型工艺所制器型也不一样,如手制成型的方式比较随意,制成的器形一般不是很规整,却有自然天成的意味。在现代茶艺的茶仓器中大量使用,不足之处是仓体和盖结合不够严实,不适合绿茶品种的存放。

其器型通过镶接和反复拍打、调整等方式塑造出对称规整的造型,而轮制方式成型的茶仓造型都是同心圆,特点是造型整齐、比例精确,注浆和压枉成型方法的茶仓造型大都以几何形体为主,特点是造型统一、简洁明快

结语

瓷器是中国先人独有的发明,最早的原始瓷器大约属于商代的青釉器,其釉最初由瓷石和草木灰混合烧制,常见的器型有尊、罐、瓮、钵、篡、豆等盛食器。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陶器的品种与形制,大部分比较相似。东汉时,江南己烧造出成熟的瓷饮具,其中陶茶碗是当时的代表性饮具,它吸收了瓷器制造的工艺技术和装饰手法。

据现代考古发现,在三国两晋时期,仅浙江上虞的曹娥江畔就有160多处窑址。隋唐时期,对瓷器的形体与装饰材料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如、造型、化妆上、釉料和彩绘料各自的特性与构成比例、烧造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当时龙窑的窑床长度可达十多米,而窑室内的挡火墙可以有效地调节抽力和温度[1300℃以上]。

进入宋代,以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代表的陶瓷技艺产品,都将我国的瓷器技艺、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元朝,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使彩瓷大量流行起来,尤其是设置于景德镇的官窑,对陶瓷行业的生产组织、管理和销售都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模式,该地逐渐成为全国的瓷器制造中心。

明清时期,我国的陶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旅程,历经康雍乾三代帝王的爱好与提倡,使得制瓷技术和装饰艺术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除了瓷都景德镇“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全国各地的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紫砂陶,特别适用于茶仓。现在陶瓷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生活日用以外,陶瓷在航空、航天、能源和医疗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20513290 32904223 42235037 50372803 28035448 54482354 23544686 46864453 44532041 20411872 18721854'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16764) and MATCH(title) AGAINST('20513290 32904223 42235037 50372803 28035448 54482354 23544686 46864453 44532041 20411872 18721854'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