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定岳西茶叶,钱子华的绿叶人生!
[题引] 他并非生于岳西,但又似乎为岳西而生。他像一片绿叶,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岳西大地,他服务岳西40余年而初衷不改,他将汗水洒遍岳西的山山水水,他与岳西人民休戚与共,他让岳西茶叶名扬天下,他为岳西农民脱贫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缘定岳西茶叶,创制翠兰建功
钱子华,1955年生,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梅龙镇人。1980年从安徽屯溪茶业学校毕业,分配到岳西县主簿区农技站任茶叶技术员。
刚到岳西,钱子华即赶上岳西大力开发茶叶工程。主簿区有姚河、沈桥、白果、石关、黄羊、巍岭六个乡,全是深山区。钱子华大部分时间在茶山、茶厂度过。1980-1982年,主簿区开辟新茶园一万余亩,新建炒青机械加工厂12座。三年的努力,该区茶园规模和炒青机制率一跃而跻身全县前位。
1982年,钱子华因工作业绩突出,选派参加安庆地区茶叶工作会议,在会上作《岳西县主簿区茶叶工作的几点做法》的交流发言。1982年,钱子华深入乡村调研,撰写《地方名茶——姚河小兰花》一文在《安庆日报》发表。此文属第一次对外介绍岳西地方历史名茶,得到了领导、专家高度重视。寂寂无名的小兰花茶开始受到大众关注。县农业局据此提出“提高小兰花茶品质,着手创制名优茶”。岳西县新品茶创制序幕由此拉开。
1983年,岳西小兰花茶参加安庆地区名优茶评比,获一等奖。1984年,县新品茶创制团队确定以小兰花茶为基础创制精品名茶,并选中香炉冲、竹山、石佛寺、明山等茶厂做试点。1985年3月,县农业局组建了以程东明为技术核心,地、县、区三级茶叶技干参与的名优茶研创小组。此时钱子华被组织安排到安庆地委党校深造,但他还是利用节假日等一切时机,赶回单位参与研创工作。
同年,岳西竹山、石佛两场茶样送安庆地区评比,分获前2名。专家们据其“色翠兰香”的品质特点,将之定名为“岳西翠兰”。
当年6月,国家农牧渔业部、中国茶叶学会联合举办首届全国新名茶评比活动。岳西翠兰因“品质优异,风格独特”,进入全国新十大名茶之列,农业部颁发《优质农产品证书》。1985年6月8日《人民日报》作出专题报导。默默无闻的岳西茶,一夜之间蜚声全国,名噪天下。
钱子华立志寻找一条适合山区农业发展的道路,让岳西农民快速脱贫致富。经长期调研思考,他认定以科学方法发展茶叶产业,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价格,是岳西农业、农村希望之所在。
二 、描绘扶贫蓝图,引领二次创业
1998年春,钱子华调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此刻,他思考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岳西大地换装。
为争取领导重视,钱子华每年向县政府提交一份茶叶工作报告,分析年度茶叶发展形势,提出下一年工作目标与建议。2000年,县政府采纳钱子华意见,并委托他执笔,出台《岳西县茶叶产业化经营实施意见》。他提出“以创品牌、壮龙头为总抓手,围绕优质高效做文章,推进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岳西茶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目标。他的“茶叶产业化经营”理念,变成了政府领导的决策。
2002年11月,钱子华考察皖南、浙江茶区后,向县政府提交考察报告,提出“锁定一个目标,实施四大战略,做好五块文章,全面启动岳西县茶叶产业的二次创业”的设想(简称“二创”)。报告受到书记、县长的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茶叶产业化建设指挥部。
2003年2月,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茶产业为农业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实施岳西茶叶二次创业。钱子华以其对岳西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对茶叶事业的万分热情,影响县委、政府作出重大决策,改变了岳西农业发展方向。
为加强岳西县茶产业工作力度,县政府增设茶叶局,任命钱子华为局长。自此,一场持续多年的茶叶“二创”工程,盛大开启。
在茶叶“二创”工作中,扩大茶园是关键所在。为确保新建茶园高标准,快投产,钱子华制定了《岳西县茶园建设技术规程》,规定新建茶园必须符合“五高”标准,即:选地高标准、建园高标准、品种高标准、管理高标准,最终实现高效益。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茶园标准。县委、县政府调动县、乡、村干部8000余人深入一线指导工作,抓促指标落实。2003秋至2004年春,全县建成高标准茶园12875亩。
2004年,钱子华总结建设茶园、茶厂实践经验,写成《生态茶园建设面面观》一文,提出岳西茶叶必须严格进行田间管理和生产加工,使之成为无公害产品。文中提出四种生态模式供茶农选择:茶-菜(或草、药)套作;茶-果(花)间作;茶-禽(鸡、番鸭)共生;茶-猪-沼复合。茶园施用有机肥,禁用除草剂,推行灭虫灯、性诱剂杀虫,实行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建立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新建茶厂,必须符合清洁化、机械化标准,同时搭建手工灶台,传承翠兰茶的手工制作技艺。
在钱子华担任茶叶局长的8年里,全县上下凝神聚力,建成高标准茶园36000余亩,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0多座。2009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岳西“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8年中,钱子华踏遍全县每座茶山,每家茶厂。
如今,全县各乡镇都建有大面积高标准茶园和标准化茶厂,菖蒲、姚河、冶溪、田头、包家、温泉等乡镇,茶园面积超万亩。2003年,菖蒲镇水畈村建成高标准茶园121.5亩,成为全县茶园样板。2009年,国家启动“标准茶园创建示范点”项目,水畈村成为全国7个示范点之一。至2014年,水畈村茶园发展到2000多亩,茶叶年收入1400万元。因茶业兴旺,村容整洁,村民幸福,是年该村被评“全国十大最美乡村”。
1984年,岳西县茶园面积5.69万亩,产茶502吨,产值95.38万元。2014年,全县有茶园15.5万亩,产茶4450吨,产值7.1亿元。前后对比,全县茶园增加3倍,产量增加9倍,产值增加数百倍,农民在茶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巨大利益。许多家庭仅茶叶一项年收入可达3万元,一些70多岁老人每年采茶可获万元。如今,茶产业已是岳西县一枝独秀的特色支柱产业,对助推岳西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岳西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岳西县以茶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经验,被国务院列为产业扶贫典型范例,向全国推广。
本是山间平凡物,一夜身价似黄金。钱子华让一片普通的树叶,变身为打开农村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三、 捍卫翠兰品牌,打造传世名茶
创牌不易,保牌更难。打造翠兰品牌、提升翠兰影响力,始终是钱子华心中的锦绣目标。20世纪初,翠兰品牌出现三大问题:品牌归属不当,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品牌自信缺失。如何维护与推广翠兰品牌,颇叫钱子华烦神。
“岳西翠兰”品牌本由部门创造,应属全县人民,后因企业改制变成了私企商标。其后果是一家企业做不大,其他企业无权做,政府支持品牌找不到着力点,群众怨声四起。许多茶厂、茶企为谋生路被迫另起炉灶,一时间,“新茶”品牌蜂起,外地客商雾里看花,不知选谁是好。面对如此局面,钱子华于2005年在报刊撰文,提出“满天繁星不如一轮明月”的观点,主张以合法方式将“翠兰”商标收回,按公共商标管理方法,交县茶业协会管理,由协会授权更多有条件的茶厂和公司使用。2006年元月,在县委关心下,这一设想变成现实。自此,岳西翠兰实行“公共商标(翠兰)+企业商标”的双商标模式上市。困扰岳西茶叶多年的品牌问题,由此迎刃而解。
岳西翠兰成为全国名茶之后,价格翻几番,每到茶叶上市季节,外地茶商纷纷奔赴岳西采购新茶,茶市兴旺,交易红火。此时,一些不地道的商贩、店家,无视品质,将外地质次价低的茶叶运到岳西市场,冒充岳西翠兰出售,从中谋取厚利。乱象极大地破坏了岳西翠兰的美好声誉,钱子华为此忧心忡忡。
为抑制市场不良行为,钱子华采取多种对策。首先,由茶叶局编制《岳西翠兰茶标准》《无公害岳西翠兰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这两份技术性文件,2004年被定为安徽省地方标准。岳西翠兰终于“有标可依”。第二,钱子华以茶业协会理事长名义,每年组织一次茶叶评比,让优质翠兰标准深入人心。第三,将岳西翠兰手工制作技法申报非遗技艺,并获省政府批准。第四,每年组织本县茶企参加省内外各类茶叶博览会、品鉴会,借此培养企业的品牌意识。第五,创办《岳西茶业》简报,开通《岳西翠兰茶叶网》,宣传岳西茶业动态、先进典型、加工技术和茶叶文化。第六,配合县政府每年前往合肥、上海、杭州举办岳西翠兰专题推介会。以上做法,优化了市场环境,提高了岳西翠兰茶知名度。
钱子华多次带队,会同县工商管理局到多地茶叶市场,查稽假冒,依法打击各种危害岳西翠兰声誉的不法行为。2009年,岳西县茶业协会被安庆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品牌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要让岳西翠兰成为传世名茶,行稳致远,必须让全县人民对其产生品质自信与品牌自信。钱子华长期坚持做两件事:一是将岳西翠兰拿出去参加各种评比,争金夺银,二是坚持挖掘、整理岳西茶叶历史文化。
继1985年被评为新中国首批新十大名茶、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称号后,2001年,岳西翠兰又获中国(芜湖)国际茶博会金奖;2005年,被评为安徽十大品牌名茶;2008年,获第七届(韩国)国际茶博会金奖;2010至2012年,四次作为国礼赠送俄罗斯总统、柬埔寨国王、丹麦女王等多位外国元首;2011年入选全国“两会”用茶。著名茶学家王镇恒老先生为岳西翠兰题词,盛赞“岳西翠兰,茶中上品”。
现在,岳西翠兰已是中国含金量很高的茶叶品牌。经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2019年其品牌价值19.69亿元。
2020年6月28日,岳西翠兰上榜2020年全国地理标志运用工程项目,本年度获此殊荣的商标全国仅有七家。7月,钱子华就此接受河南电视台独家专访。岳西翠兰已成为一张闻名全国的靓丽名片。
四、研究著述不辍,情怀老而弥坚
40年来,钱子华虽然一直在部门做统筹、领导工作,但他并不把自己当官,而是潜心钻研学术、长期著述不歇。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十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部课题4项,中国质量技术监察局、安徽省科技厅、安徽农业大学课题各一项。每项课题从设计布置到实施总结,钱子华都亲力亲为,做到有数据、有分析、有成效、有结论。
钱子华对岳西茶史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岳西茶文化。岳西建县仅85年,建县前史料散落于两市四县,建县后也无人做过整理。经钱子华长期挖掘,史海钩沉,岳西茶叶“无文化”的尴尬局面终于有了根本性改观。
钱子华通过研究文献史料、考证山野碑刻,走访耄耋老人,发现历史上岳西存在过多种名茶,有唐代黄芽茶、天柱茶,宋代多智茶,明清兰花茶,清代闵山茶,主簿原冬茶。他还考证、发现了岳西多处古老茶事遗址:司空山下玛玉坳唐代李白题诗的茶亭、北宋国家十三榷茶机构之一的罗源场、民国初的黄尾河、沈家桥老茶号,以及塔儿岭、马踏岭、黄花岭、望家岭、黄沙岭等60多座明清古茶亭,还有500年的竹山古茶园。
2010年,钱子华转岗为主任科员,被县委派往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任党建指导员。2015年退休后,又被公司留任支部书记、茶叶技术文化顾问多年。他为该企业的品牌打造、员工素质提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钱子华与岳西县数十位茶界人士常来常往,亲如家人。虽然已经离岗十年,他依然为茶忙碌。全县哪里有重大茶事活动,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十年来,钱子华为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学校、企业、茶厂及个人提供的茶叶咨询、文字材料和培训讲座,无以数计。
安徽天鹅集团的茶叶项目验收,请他到北京作介绍、答辩。岳西翠兰申报国家非遗,县文化馆请他撰写文字材料,请他到北京、合肥、上海与相关专家接洽商谈。……
2017—2020连续四年,岳西县政府组织茶企参加国际茶博会,县长亲自带队推介岳西翠兰。钱子华每次都应邀到会,与茶界知名人士谈茶论道。
2020年,应县农业农村局邀请,继续出任岳西县茶叶协会会长。安徽省地志办、省农委、安农大合编《安徽省茶叶志》,请他出任编委。
40年来,钱子华笔耕不辍,先后撰写茶技文章、茶文化论文、茶散文200余篇,分别发表于《中国农业考古》《中国茶叶》《茶业通报》《徽茶》《安徽茶业》《安徽日报》《新安晚报》《中国茶网》《岳西网》等纸媒或官网。
2010年钱子华与人合编出版《印象·岳西翠兰》,这是岳西县第一部茶书。最近,他历时逾十年倾心编纂的《岳西茶叶志》已经脱稿。
钱子华如同一片翠绿的茶叶,吮吸着大地的给养,贡献着自己的青春。他常说“我是一个茶人”。这是一种平静与淡然,一种执著与热爱,一种心甘情愿与坚定不移。
随着岳西翠兰的扩散,钱子华的影响日益扩大。虽已退休多年,其任职还有安徽省茶业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及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岳西县茶业协会理事长等。
钱子华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但人们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将荣誉给了他,八次获县级表彰,两次获评安徽省茶产业十大杰出人物,2019年当选“新中国70周年徽茶荣耀——十大功勋人物”。
钱子华为岳西人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名字必将与岳西茶叶一起,香飘久远!
转自岳西民俗网
想结交更多的岳西小伙伴?
寻找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盆友?
一定要加 :
欢迎关注抖音号:岳西悠扬资讯
岳西百晓 | 传递所有美好
商务合作: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2212208 22085232 52324687 46871872 18725022 39145551 55512710 27102136 21363444'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16349) and MATCH(title) AGAINST('52212208 22085232 52324687 46871872 18725022 39145551 55512710 27102136 21363444'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相关推荐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www/wwwroot/guniangcha.com/e/class/userfun.php on line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