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六句诗,讲明白陶瓷茶器的六种青花发色

2022-03-30 09:50:35热度:132°C

 

欢迎来到洛公子的瓷茶空间,

果然,有我洛公子的地方,

瓷茶都变得如此简单。

景德镇青花陶瓷,最显性的审美点是什么?青花发色。

今天,洛公子就给大家聊一聊,景德镇陶瓷青花工艺的六种经典发色。目前景德镇陶瓷茶器的所有青花发色,都是在这六大类青花发色,加以调整的。

洛公子为了更好说明这六种发色的美感,用六句诗来作为意境的表达。

NO.1 元青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元青花,据说是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喜好蓝天、白云、蒙古包,尚蓝尚白,所以有了青花瓷。也有说是伊斯兰民族同样将蓝色视为尊贵,而元青花纹饰的素材和构图,仔细分析也是深受波斯文化的影响。

想到元青花的发色之美,公子就想到了杜甫。为什么呢?杜甫的诗歌,就是沉郁顿挫,雄浑奔放,有着一种大气而凝重的美感,又像是杨过的那把玄铁重剑,有分量,有深度。

杜甫的诗和元青花的气质,那是妥妥的贴切。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元青花目前存世量极少,在历史的长河中飘飘何所似,有着极高的神秘色彩,天地一沙鸥,遗世而独立。

景德镇窑云龙纹象耳大瓶,又名大维德瓶

元青花的装饰手法,也像杜甫的诗歌一样,层层递进,抒发心中的感情。

比如元青花的景德镇窑云龙纹象耳大瓶,因被大维德爵士收藏,而被称为大维德瓶。从上至下,七八层的纹饰。构图手法,虽然留白不多,满而很有秩序。

元代 青花龙纹大罐(江苏金坛出土)

元代 青花四爱图梅瓶(武汉市博物馆)

江苏金坛出土的元青花龙纹大罐,高安的一系列的元青花龙纹梅瓶,武汉市博物馆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都是元青花作品的杰出“代表”。

目前景德镇仿元青花发色的窑口有哪些呢?

比如,皇窑、克勤堂、霖山窑、搏泥幻化、兰溪仰元、莲画堂和宣之堂。这些窑口,都有非常不错的仿元青花发色的陶瓷茶器。

比如搏泥幻化的元青花双龙纹直口杯,屏除照片颜色的色差,单论搏泥幻化在龙纹的形态、青花的发色,已经非常贴近于元青花的原件了。

搏泥幻化 元青花双龙直口杯

搏泥幻化 元青花双龙直口杯

元青花龙纹(左)与搏泥幻化仿元青花龙纹(右)的对比

克勤堂是当下大家公认的复刻元青花的NO.1,除了仿制元代青花件以外,还利用元青花的辅助性纹饰制作一些比较小巧的作品,青花花卉马蹄杯、青花海水纹水洗。

克勤堂 青花花卉马蹄杯

克勤堂 青花海水纹水洗

青花花卉纹马蹄杯,花卉纹借鉴了高安元青花梅瓶如意云肩纹,这种如意云肩纹以蓝地波纹为地子,饰白描的荷花纹与荷叶纹,笔墨浓处深的发黑,却散发金属光泽,如青花花卉纹马蹄杯的开光图案外缘勾勒的粗线也有这种效果。

NO.2 永宣青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明 宣德 青花海水龙纹扁壶(故宫博物院)

永宣青花是明朝青花的重头戏,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世所追捧,《景德镇陶录》就有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不吝对宣窑青花的称赞。

永宣青花发色,洛公子认为,美在三点。

第一:色调纯真浓艳,如蓝宝石一般夺目深邃;

第二:有流动之美,一种晕散感。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有一点像烧糊了。

第三:永宣青花使用的苏麻离青,含铁量多,会产生黑色的斑点。

总结起来就是:青色浓重明艳,笔触淡处发蓝,深处泛黑,浓处泛锡光。

永宣青花这种大方浓艳,具有流动性的青花,富有层次感的色调,不就是王维笔下的那句:“江流天地外,山水有无中”。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目前景德镇仿永宣青花发色的窑口有哪些呢?

当代景德镇陶瓷茶器窑口,陶人临古、赏瓷观窑、立明堂、快雪时晴、天义华、和然窑等窑口都有仿明代永宣青花的作品。

陶人临古 宣德双龙纹钵

陶人临古 宣德双龙纹钵

陶人临古宣德青花双龙纹钵,就其器型和纹饰而言,无论两地故宫还是珠山御窑厂遗址都有同类器型纹饰存在,双龙与十字云头纹交错,形成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就其色料而言,宣德的苏麻离青料,浓重处发黑发紫,在陶人临古的作品在其莲瓣的装饰上也可见到这种青花的发色。

赏瓷观窑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赏瓷观窑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赏瓷观窑的青花压手杯,就是以永乐青花真品为模本仿制的,缠枝莲纹的回环,却不显得死板僵硬,而是十分的灵活。那种发色中,改进了原有苏料易晕散的感觉,纹饰显得清晰易见,唇部外翻,下面收起了颈部,刚刚好能用手握住,可谓运用古人的流线设计的典范。

明宣德 青花波涛双白龙纹碗(台北故宫)

明宣德 青花波涛双白龙纹碗(台北故宫)

宣德青花喜用波涛纹,波涛纹由于用料的关系,在其底部多呈现一种遮盖效果,是因为渲染的高铁低锰料(苏麻离青)。

天义华 青花雕刻海水龙纹卧足杯

天义华 青花雕刻海水龙纹卧足杯

值得一提的是,陶瓷茶器圈窑口中的天义华,青花雕刻海水龙纹卧足杯也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也是对于永宣风格青花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NO.3 成化青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文卧足碗(故宫博物院)

成化青花,给洛公子的感觉,就是胎薄、釉白、青色淡雅,洛公子甚至一度觉得如果让宋徽宗让做青花,一定也是这种感觉。能够代表着成化青花的美感,公子觉得是北宋诗人林逋的那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苏料为高档的“进口货”,来之不易,到了明代成化时期,青花钴料开始使用一种“陂塘青”的料子,这种料子据《江西大志 · 陶书》记载,产自江西乐平等地,是名副其实的“国产货”。

成化时期,青花的色泽摆脱了永宣时期那种浓重明艳的感觉,转而的是一份淡雅恬静的味道,拿起成化的青花杯,有一种心之所随的放下。

明成化 青花卧足碗(故宫博物院)

成化御窑瓷器,无论青花还是斗彩,也为世所珍,2013年10月,一只成窑的青花秋葵图宫碗在香港苏富比以1.41亿港币的价格成交,成化青花对世人之魅力,自不待言。要仿制出成化青花淡雅恬静的感觉,也并不容易。

目前景德镇仿成化青花的发色的窑口有哪些呢?

自牧堂是仿成化青花斗彩的高手,青花八宝纹茶杯,青花双龙纹小铃铛杯,都是仿成窑青花中较像的作品。

自牧堂 青花八宝纹茶杯

自牧堂 青花双龙纹小铃铛杯

明成化 斗彩三秋杯(故宫博物院)

青花双龙纹小铃铛杯,龙纹的轮廓线与内侧填充的颜色,界线分明,在器型上则是参考了成化斗彩三秋杯的器型,弧线下收,腹部微鼓,形成一种线条美。

宛玉 无名成化青花岁寒三友茶盘

同样擅长成化青花发色风格的还有宛玉无名,其作品成化青花岁寒三友茶盘,釉面平滑莹润,构图简约清爽,松竹梅岁寒三友,不争不抢,有序排列。

NO.4 嘉万青花: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明嘉靖 青花云龙纹盘

嘉靖皇帝是一个很特殊的皇帝,因为超级信奉道教,所以以嘉靖为代表的明中期青花发色,仿佛也带着一种道家之感。公子觉得,就像《大明1566》中,嘉靖皇帝的那句开场白,李翱在《赠药山高僧惟俨》诗中提到的:“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的青花瓷,喜用回青料绘制。《明神宗实录》记载“回青出吐鲁番异域,……而御用回青系西域回夷大小进贡,置之甚难”,一番话道出了回青料的来源,用这种钴料绘制的青花,没有永宣的那种锡光和黑斑,这种蓝色,有点像道教寺庙装饰的蓝色,青中泛紫。

目前在景德镇陶瓷茶器市场上,还没有特意仿嘉万青花发色特点的窑口作品出现,公子也希望有更厉害的景德镇陶瓷高手来进行新的探索。

NO.5 康熙青花: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青花发展到清代康熙时期,对青花材料的淘洗技术,已经有了非常跨时代的进步。康熙青花的特点,就是青翠。青翠到哪一个程度呢,就像江南水乡中翠鸟身上的羽毛一样,又像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所写的一样,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清康熙 青花鱼龙变化图板沿盘(广东省博)

康熙时期的青花,按照年代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康熙早期的青花,处在明末清初的过渡阶段,釉面肥厚、色泽泛青,青花发色深沉灰暗,或者迷混。

康熙中期的青花,青花釉面呈现粉白或者浆白,色调清脆,呈现出多种色调,多种色调的青花,好似中国的水墨画一样,色分五彩。

清康熙 青花花鸟纹炉(浙江省博物馆)

康熙晚期的青花,青花的釉面多粉白色,也有向硬质的青白色过渡的以为,青花色调则由中期的浓艳浓艳清脆向渐渐变为浅淡或灰暗,晕散的几率增加。康熙时期青花,以中期为最好,青花采用分水画法,色釉浓淡皆宜。

目前景德镇仿康熙青花发色的窑口有哪些呢?

康熙青花,久负盛名,谈窑、小雅、天义华都有类似康熙青花色调的作品。

小雅 青花蝶恋花壶

小雅的青花蝶恋花壶,青花的发色十分的明丽,细看菊花的花瓣,自底而上,由浓而淡,花叶的表现上,都是先勾勒其形,再上颜色,好似一幅花鸟画,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天義华 青花吐水龙纹盘

天义华的吐水龙纹盘,在表现龙脊与龙鳞片上,有类清康熙青花鱼龙变化图盘,都有浓重淡漠之分,使得龙纹更有一种立体的质感。

NO.6 雍乾青花: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瓷,特别是雍正时期,许多青花的作品采用多次描摹,点染,去刻意表现永宣时期青花的感觉,特别是表现一些缠枝、折枝花卉的作品。如南京博物院的清乾隆青花缠枝纹渣斗等等。

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发色,总体上来说偏向于,具备一种典雅的气质,高雅而不浅俗。公子觉得南朝诗人谢灵运在《登江中孤屿》一诗中,那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便可说出雍正乾隆时期青花发色的韵味。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蝙桃纹瓶(上海博物)馆

乾隆雍正时期都流行一类缠枝花卉纹,其实是对永乐宣德缠枝花卉的追摹,又有一种欧洲巴洛克式样的影响,自牧堂的青花缠枝莲纹八宝杯的青花纹饰就是模仿这种样式,杯外沿上圈为象征吉祥如意的八宝纹,中间装饰缠枝花卉纹,下腹以仰莲纹为底。

清雍正青花瓶上的桃实纹

雍正时期,常见一类桃实纹,同样采用上述提到的点染效果加重青花笔触,如上海博物馆所藏的景德镇窑青花蝙桃纹瓶,在桃花桃叶的表现上,先用青花料渲染出桃子的颜色变化,然后再点染斑点加深。我们细观小雅阮定荣青花茶壶的桃实纹也是借鉴了这种方法。

目前景德镇仿雍乾青花发色的窑口有哪些呢?

仿雍乾青花的窑口,当下还是有挺多的,洛公子以立明堂和余寅窑为例,他们两家都有相当不错的雍乾青花发色的作品出现。

立明堂 缠枝西番莲纹盖碗

立明堂 缠枝西番莲纹盖碗

立明堂的缠枝西番莲纹盖碗,缠枝青花的色调泛紫泛深沉,与永宣青花的色调还有不同,又有点儿类似嘉靖时期回青料的色调。这种色调,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成熟之美,恰如茶的滋味。

余寅堂 青花点工缠枝莲杯

余寅堂 青花点工缠枝莲杯

余寅窑的青花作品中也有缠枝莲纹的作品,我们看青花点工缠枝莲杯,他的青花发色,有种明暗色调对比之感,青花的色泽,比如以花为例子,有勾勒边缘的深色,也有用点染造成的深色,有我们所提到的乾雍青花官窑发色的感觉。

结语:

好啦,关于景德镇陶瓷茶器上六种基本的青花发色,洛公子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元青花、永宣青花、成化青花、嘉万青花、康熙青花、雍乾青花,你更喜欢哪一种青花发色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