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学茶如何入门?

2022-03-30 06:13:55热度:152°C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或技术,无外乎先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就算是不懂开始全背都行,后期在实践中再逐一领悟和精进),同时结合实践(也就是多喝茶,最好的对比喝,一个品种各个级别的一起喝,再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对比喝),就可以真正入门掌握。

为便于操作性,以下列出提纲和实操方式:

一、理论知识

1、初阶:

(1)茶的基础和起源

浙江大学公开课: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一讲)

中国公开课_央视网(cctv.com)

,王岳飞老师深入浅出的把茶的植物特性和起源讲得清晰明了。

其中重要的要点:

Ⅰ茶的定义

ⅰ生物学定义: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

ⅱ茶树: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

灌木型(主干与分枝不明显,多为小叶种茶树,0.8~1.5米)

小乔木型(主干与分枝明显,多为大叶种茶树,1.5~3米)

乔木型(主干明显粗大,分枝较高,多为野生大茶树,3米以上)

ⅲ茶有根、茎、叶、芽、花、果实、种子

Ⅱ茶叶

ⅰ茶叶:茶树的嫩叶和芽制成的饮料。可冷饮和热饮。

ⅱ茶叶的特征(真茶VS假茶)

叶缘有锯齿(16-32对)

有明显的主脉(主脉与侧脉约45°角)

叶脉呈网状结构(侧脉从中展至叶缘2/3处向上闭合成网状)

嫩叶背面生茸毛

Ⅲ中国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人工栽培茶树,最早加工茶叶,茶类最为丰富的国家

ⅰ起源地点: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

• 中国西南部山茶科植物最多

• 中国西南部野生茶树最多

• 中国西南部种内变异最多

• 中国西南部利用茶最早,茶文化最丰富

• 最早的茶树植物学名(“茶”)

• 茶叶生化成分特征提供的线索(茶多酚含量高)

ⅱ起源时间:至少100万年(贵州茶籽化石)

我国发现和利用茶树有5000~6000年历史(有文字记载)

ⅲ发现者:神农

集大成者:陆羽(茶圣)

ⅳ历史变迁:药用——食用——烹煮饮用——冲泡饮用

参考读物:陆羽《茶经》。

(2)茶的六大分类及其代表作

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导致茶叶中茶多酚的氧化程度不同(简单说就是发酵程度),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

绿茶:不发酵茶,绿叶绿汤,汤色黄绿明亮,清香。如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都匀毛尖、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安吉白茶、蒙顶甘露、晒青毛茶、日本抹茶等黄茶:轻发酵茶,黄叶黄汤,汤色黄亮,清香。如霍山黄芽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等白茶:轻发酵茶,叶背身披白毫,汤色淡黄,清香。如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青茶:半发酵茶,绿叶镶红边,汤色金黄明亮、橙黄明亮(根据发酵程度不同),花香。如铁观音武夷岩茶、凤凰单枞、台湾洞顶乌龙等红茶:全发酵茶,叶子变红,汤色红艳明亮,甜香。如祁门红茶、滇红、川红等黑茶:后发酵茶,叶子黄褐色,汤色红浓明亮。如普洱、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等

尤其注意,部分容易混淆的茶的分类不要搞错,如“安吉白茶”属于绿茶而不是白茶,这是比较低级的错误。

比较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在另一个问题下的答案

茶叶有多少种?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 臻悦的回答

参考读物:陈椽(1979)《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

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

。这篇陈椽大师的论文奠定了目前茶分为6大茶类的基础,统一了行业的分类标准。虽然是论文,但是短小精悍,对于需要进阶的同学值得一读。

2、中阶:

(1)六大类茶的加工工艺

绿茶:杀青——揉捻——干燥(杀青是特色工艺,即杀死茶叶中的酶,防止酶促反应氧化茶叶) 黄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闷黄是特色工艺,轻微发酵,导致叶子变黄) 白茶:萎凋——干燥(萎凋是特色工艺,简单理解就是晒太阳蒸发部分水分,同时叶子出现轻微发酵) 青茶: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摇青是特色工艺,叶边缘细胞破损,促使茶叶发生酶促反应) 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发酵是特色工艺,让茶叶发生酶促反应,充分发酵) 黑茶: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渥堆是特色工艺,揉捻的茶叶通过渥堆充分发酵,一般发酵时间较红茶的发酵时间长)

同一类茶的加工工艺基本类似,但是会有细微的不同,比如每道工艺的时间、温度,甚至部分工序的顺序会变化等。正因如此,才使茶能产生如此丰富的品种和口感。(高阶阶段基本可以掌握每种茶的具体加工工艺、流程、时间等)

参考读物:各类茶的工艺视频,或者有机会去加工厂参观,可以更直接深刻的理解各种工艺。

(2)茶的产区和特点

初略的分,我国有四大茶叶产区:

江北产区:以绿茶为主,如河南、山东等江南产区:以绿茶、青茶、花茶为主,如浙江、福建等华南产区:以青茶、红茶为主,如广东、广西等西南产区:以普洱(黑茶)、红茶为主,如云南、四川等

进阶可以结合各种茶及其产地去理解,除了这些大的区位,还有小产区,如云南六大茶山等。结合审评,用心体会各种大产区、小产区的区别。

这一阶段,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去拜访茶山。可以一次一座山,了解透彻。

参考读物:《茶之路》,这是一个记者走访各茶山写的,可以作为参考读物。最好是自己亲自访山进行体验。

(3)茶叶品鉴:这主要以实践多喝为主。

(4)茶具相关知识:除了知道一般绿茶用玻璃杯、普洱用紫砂壶等,还需要对各种茶具进行了解。后期对茶具有兴趣,可以对某一类茶具进行深入了解,如瓷器、紫砂、陶器等。

3、高阶

(1)茶叶生长的风土环境:在高级阶段除了对中级阶段的各项进行细化以外,还需要对茶叶的生长环境的风土有所了解,并理解各种风土对于茶叶品质的影响。

(2)茶叶化学分析:还有更加专业的人士,会对茶叶里的化学物质进行分析检测,这就更加专业的。

二、实践阶段

1、初阶:主要掌握各种茶类的冲泡方式,做到能泡出好茶(后期进阶可以精进掌握泡茶水温、时间,达到“看茶泡茶”的境界)

对每一类茶掌握泡茶三要素:时间、水温、茶量与水量之比。

2、中阶:品鉴茶叶,至少做到去茶城买茶不会被忽悠。

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外形(条索、整碎、色泽、净度)、内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这个阶段除了对比多喝外,别无他法。可以是同一款不同等级的对比喝,也可以是同一款不同产地的对比喝,也可以是不同类的茶之间对比喝。多喝,记住滋味、香气等因素如何。

比较关键一点,是你学习阶段尽可能保证你喝的是标准的茶,如果一开始被误导,将差的茶认为是好的标准,那以后可就麻烦了。

3、高阶:茶席布置和设计。这主要是对每个人自己审美的考验。

最好学习阶段能有一个圈子互相交流,有伙伴一起探讨,有老师领路。那就完美了。

其实入门并不容易,想想学茶专业的高校本科生们,他们要上的课程。

浙大的茶学系核心课程包括以茶叶产前为主的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树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与茶叶加工相关的制茶工程、审评与检验、品质风味研究等课程,与茶叶成分利用相关的茶叶化学、深加工、综合利用等课程。此外,还包括与茶产业密切相关茶叶经营管理学课程等。武夷学院的茶学主要课程是文化学概论、经济学概论、管理学概论、茶学概论、茶文化通论、茶叶审评与检验、茶艺理论与表演、茶叶生物化学、茶文化创意与设计、茶业经济与管理、茶叶电子商务、茶叶市场与贸易、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这几个斜杠的基本就是关于怎么卖茶的课程)等。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或技术,无外乎先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就算是不懂开始全背都行,后期在实践中再逐一领悟和精进),同时结合实践(也就是多喝茶,最好的对比喝,一个品种各个级别的一起喝,再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对比喝),就可以真正入门掌握。

千万别跟那些茶商学给忽悠了,老老实实先把基础学好。先把基础学好了,对茶学有个基本认识了,然后再找个茶厂练几年实战,就算入门了。

基础理论学,学茶入门必读

1、《茶叶全书》

美国人威廉·乌克斯撰写,它与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日本建久时代高僧荣西和尚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叶经典。

书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茶叶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包括:历史方面、技术方面、科学方面、商业方面、社会方面及艺术方面,是一部关于茶叶的百科全书。

2、茶学专业四大金刚《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生物化学》

茶业专业用,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要了解茶、学好茶、懂得茶,制茶学,你必须要读的书。

茶学不是玄学是科学。初学者可以把《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先翻一遍,保准你功力大增。当然,这几本书最好还是搭配茶叶审评课程边练边看,如果报了考证班,这四本书能一直陪伴你考完高级评茶师,并终身受用。

有了她,你再去喝茶,不会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了。

3、《茶业通史》

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椽编著。

《茶业通史》汇总古今中外茶业大事,使它尽量起到《茶业辞源》的作用,因此对中外古今(截至20世纪50年代为止)茶业史迹,不得不穷尽手头资料,但以节录原文为主,以便读者查阅考证。

4、《茶经》

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虽然两千年前喝的茶、喝茶的方式和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还是值得了解一下,茶圣行万里路、品天下茶的精神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

5、《茶经述评》

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陆羽《茶经》都觉得太艰涩难懂吧?你可以不读《茶经》,但不能不读《茶经述评》。两代茶圣时隔千年的对话交流而成。

吴老从1979年开始撰写,中间几经曲折,花费了较预想多得多的时间对照它的版本,研究它的文字整理完成。当时所写出的内容,就较侧重于《茶经》的注释,后业才陆续加入了一些新的评述的内容,出了第一稿。但这一稿的内容,有的已超越了评述的范围,所以,又加以精简,把述评突出出来,写成第二稿。最后,再加以修改补充,这便是现在出版的第三稿。同时,在第三稿修改过程中,又不时发现新问题需予解决。

从思考编著到成稿再几易其稿,可见内容的详实与写作精神。现代不日即可写出一本茶书的那些混混们可以汗颜。

6、《茶叶化学》

这是一本面向茶学专用的教材。主要对茶叶的生物化学进行研究,深入浅出。

书中知识点均为茶学干货,主要介绍茶叶中各种的物质及其性质,会让你对茶叶的内质了解更深,从而明白各种茶叶现象的机理。茶友如果想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就把这本书拿下吧。另外还有《茶叶生物化学》也能带给你相同的体验。

7、《中国古代茶书集成》

编著:朱自振、沈冬梅、增勤。近1000页的厚书,把历代问世的茶书按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阶段,给以全文整录,并作详细的校对和注释。

集成了近120种,是一本古代茶学遗产完备的继承与梳理。

你不一定能读完,但作为茶的爱好者、学习者作为工具书还是必备的。

8、《中华人民共和国茶叶国家标准》

这不是一本书,是一份份文档,基本有点名气的茶都有,网上可以下载不用买。

很多人说茶叶分级混乱,但曾经我们也是有茶叶标准的啊,至少很多大型茶企还是在按照国家标准做茶的。

9、《茶之书》

冈仓天心在20世纪初旅英美期间,意识到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荒谬的想法及误解,因此相继用英文写下《东洋的理想》(The Ideals of the East,1903)、《日本的觉醒》(The Awaking of Japan,1904)、《茶之书》(The Book of Tea,1906)被并称为冈仓天心的“英文三部曲”,《茶之书》的影响最大,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多种译本,并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

在为冈仓天心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同时,也向西方世界谱写了一曲意味深远的以“茶道”为主题的“高山流水”。“茶道”为日本传统美学之精髓,文笔清雅隽永,蕴藏文人气息,带领读者一窥日本古典美学的世界。

看完书,开始进阶喝茶

就算看完上面这些书,学茶仍然是浮在表面的,要真正学有所得,必须一种茶、一种茶去尝试和认知。个人觉得这也是学茶最开心的阶段。

对某一种茶感兴趣,可以先找一本介绍性的书来看,建立基本的认识,然后多问、多喝、多比较,慢慢就会成为这个茶类的达人啦。

当然,这也是花钱如流水的阶段,毕竟好茶都不便宜(入门茶没交过学费,除非你有我一样顶天的好运,一出门学茶就遇到了茶研究所的老师傅们)。

尤其是当你刚刚接触一个新茶类的时候,千万不要贪便宜去买一些垃圾茶来喝。如果喝完一款茶样,你发现书里说到的一款茶的种种好处你一样也没体会到,那多半不是写书的人在骗你,而是你买的茶样太垃圾!

选对味的茶直接深入了解并深耕于此茶学,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专家,其他的茶类也是大体相通的。

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外形(条索、整碎、色泽、净度)、内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要相信书上写的特质特征,经过实践写出来的,总归是有点道理的,如果你喝到的茶跟书上审评的基础特质都匹配不上,十有八九是你买的茶有问题,跟这款茶没什么关系的。这张图是别人的例子,借用表达一下我想表述的意思

这个阶段除了对比多喝外,别无他法。

可以是同一款不同等级的对比喝,也可以是同一款不同产地的对比喝,也可以是不同类的茶之间对比喝。多喝,记住滋味、香气等因素如何。

比较关键一点,是你学习阶段尽可能保证你喝的是标准的茶,如果一开始被误导,将差的茶认为是好的标准,那以后可就麻烦了。

就拿乌龙茶的一个小分类——武夷岩茶来讲,你要有足够的机会去把这些茶都一一去喝到,才会知道什么味道是肉桂、水仙有什么独特的口感、大红袍又是怎样的色泽等等,你要去喝到几百块的肉桂几千块的肉桂甚至是几万块的肉桂,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滋味,我师傅说:“茶,要用舌头去感知,而不是眼睛去看。”就是说看再多的茶书,对某款茶的特性品质讲的再精确,都不如你亲自去品一品这款茶。

高阶级,前往茶产区参与制作学习,与制茶人直接对话

没有什么东西比自己亲力亲为参与更能深入了解。

我刚入门茶圈的时候,就问老茶客“该怎样从零基础成长为一个老茶客”,他们的统一回答是:“往死里喝。”

由此可见,茶这个东西,掌握太多的理论知识而没有用五官去感知的话,是很难成长的。如果仅靠看茶书来入门茶,确实浅薄。

我本人也是大学的时候才接触到茶,那个时候并没有去看过很多的茶书,而是通过一次义工体验才了解到茶,随后才看书的。

学习茶呢,看书是渠道之一,另一个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到茶乡之地去体验。没有钱但是有时间的学生党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去做义工或者实习。

你到茶乡之地去感受,去体验,去喝茶,你就对茶有深入了解。

这是我17年四月去跟踪做茶全程,在武夷山,那个时候我也是做义工,后来喜欢上茶,就留在这里了。很多茶叶公司(生厂商类型的茶叶公司,有些茶叶公司只卖茶不生产,这个要注意甄别和了解)、茶厂在做茶期间都会有招收义工,你可以多多关注一些茶乡之地比较靠谱的茶厂、公司。

第二个方式:拜师学艺。

这个呢……一般很多大师都比较高要求,茶小白级别的徒弟可能不收,你可以寻找一下周边的老茶客或者是茶乡之地的茶农,虚心请教学习,在《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中,有个成都姑娘为了学茶,跑到蒙顶山去虚心求教拜师学习。

你看刘恺威,为了学茶,也跑到武夷山来跟做茶(当然摆拍的成分居多)。

还有一个方式,是去交流会,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蹭茶喝,这个需要有一定的圈子才行,打算一直蹭下去的习茶客,首先需要补足的,是为人的基本道德,而不是学茶。蹭茶,就是到处赶场子参加各种茶会、茶博会,吸收各路山野信息,最后终将造就一尊野生纯污染无天然茶人。这个需要一定的“功夫”,一般人办不到…………

第四个方式,也是比较无耻的方式,可能会被打,谨慎行之,那就是连买带蹭。

去茶叶店,听茶叶老板的各种忽悠,然后装成老茶客,让老板给你泡各种茶来感受,最后意思性买一点……这个方式,比较危险,一是茶叶店的茶不知真伪,而是这需要个人有一定的“茶修为”。

六大茶类的大致分布图:(待更新,有茶友有新图可以发我呀)

先人说:实践出真知,要学习茶,除了看茶书,还是建议多喝。

备注:除了茶书,很多茶叶相关的纪录片也很值得去看看,比如《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与维多利亚共品香茗》、《中国茶文化》、《说茶》、《茶马古道》、《茶叶之路》、《茶闻天下》。

暂时我就想到这么多,有什么问题你再继续问我吧,欢迎随时私信我。其他朋友也欢迎随时和我讨论,谢谢。

小妖,2020.1.7于一缕阳光。

有个前辈曾说过「把茶喝好比喝好茶重要」,这句话一点都没错,而想要把茶喝好,就不得不从制作工艺说起,工艺是决定茶叶品质重要的因素之一,了解茶先了解其背后的工艺,茶味形成的缘由,这样在喝茶时就能够有更细致的体会。

以乌龙茶为例。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相比于没有发酵的绿茶和全发酵的红茶,它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毛茶与焙火。毛茶指的是茶青叶采摘下来后的初制阶段,具体是:采摘→萎凋→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这个过程制作出来的结果还属半成品,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稍微有不到位的地方都会影响到品质,毛茶制作得好,是为下一步精制成品茶打下基础。

这里特别说一下「做青」环节,乌龙茶制作核心在于做青,茶叶整体品质做得如何,在做青阶段就已定型,包括香气、滋味的基础,还有常听到乌龙茶独有「绿叶红镶边」都是来自于此步骤。

做青主要是让茶叶碰撞,茶叶边缘互相摩擦受损,使其发酵形成「绿叶红镶边」,让茶梗的内质输送到叶片上,茶叶的香气也在摇青的过程中渐渐散发出来,在边上就能够很明显地闻到香气。说起来简单,实际摇青是十分考验做青师傅本事的。包括摇青力度、先前萎凋走水控制、室温等等,要时不时地看、摸、闻来观察青叶的变化情况,控制不好就是做得青与做得熟的区别,一般情况下,茶叶宁愿做熟都不要做得太青。

毛茶做完,就开始做精制,挑茶梗、黄片(老叶,揉不成条索,烘干时就成了枯黄的叶片,也可以喝,只是有香、味淡不耐泡),风选,以达到茶叶净度,然后走水焙(去除表面水分),放些日子,再焙火,最后才是成品茶;传统乌龙茶都有焙火这道工序,它与做青首尾呼应,因为毛茶制作出来香气、滋味不稳定,而焙火的目的则就是稳定和提升茶叶品质。

同样一款茶,不同火功焙制,产生的香气、滋味、口感会有很大区别。

喜欢什么火功的茶是因人而异,不过相对而言轻火茶会更受欢迎,因为香气高,好入口,我们喝茶的第一感观就是香气层面,新茶客基本对轻火茶都比较容易接受。

不同的茶,焙法也不一样,要根据不同茶的特性来决定适合焙怎样的火功,这没有固定的一个温度、时间,全凭经验判断。比如凤凰单丛,凤凰单丛特点是香气突出,要把香气这一特点表现出来,加上其制作发酵普遍也轻,就不适合用较高的火功来焙制,否则可能香气会减弱,茶味加重,所以轻火或中火更适合它。

而像武夷岩茶中的两大当家品种,水仙和肉桂,这类传统品种耐焙火,轻、中、足火都没问题,只是表现出的风格各有特色。

以上所说的是普遍情况,当然也有特例;焙茶是因材施教,不仅要看品种,还要看其做青的状态来具体对待,尽可能地将其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一、学什么?

首先明确要学什么——是“茶与生活”、茶文化、“茶与健康”、还是茶科学?以下我随意列一下

1.茶与生活

茶有哪些种类,如何区分?我写过一个回答:

茶叶有多少种?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 朱全武的回答

各类里的名茶和各自的特点,如何辨别好坏?

基本的泡茶方法有哪些?泡茶的水温、时间、器具等有什么影响?

如何品茶?

如何储藏保鲜?

送茶礼如何选茶?送茶的依据,比如送长辈,送同事应该送什么茶?

2.茶文化

名族风情与饮茶文化?

茶艺与茶道;

唐宋元明清的饮茶风气;

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茶道有什么渊源,有何异同?

涉茶艺术品、手工品等

3.茶与健康

什么茶对应的有什么养身效果,该如何饮用?

怎么喝美容?

茶有哪些功效?其成分是什么?如何起作用的?

每个季节适合喝什么茶,怎么喝更健康?

4.茶科学

茶的栽培、采摘;

茶园的土壤和环境对茶的品质有何影响?

茶的加工过程;

有哪些加工工艺,每道工序都起什么作用?

二、如何学?

知识

你可以在知乎查看或者买相应的书籍来看,或者到大学去上课;总之,现在茶知识的获取是便利的,但不够系统和高效,我跟几个小伙伴正在开发相应的课程,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技能--实践+陪伴的氛围

更多时候,学茶需要的是实践——“老师”带着你实践赏玩(比如茶的鉴别、泡茶品茶等),伙伴一起探讨交流、陪伴,一起品茶谈心访茶园寻好茶……

嗯,这个我们也在准备。。

希望我们既能给广大爱茶人提供学习茶知识的平台,又能建立一个彼此探讨交流的平台,汇聚广大茶人。

---------自我介绍及广告-------

绰号刘主任,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毕业,事茶十三年。渊海阁茶业创始人。在买茶时遇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还会磨损对茶的热爱,浪费宝贵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来我的live,教你识破茶商诡计。

2017茶友防忽悠指南

https://www.zhihu.com/lives/865215558755418112

-来自刘沫濡的知乎Live。

---------以下是答案正文-------

学茶如何入门?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从专业从业和消费者/爱好者两层来说一下。

part 1

你要从业?OK,两块:知识、技能。

知识涵盖:育种种植、加工、审评、生化、泛文化。

学习方法:读大学教材为核心构架,+网上乱看来丰富+尽量多买书在工作中不断当工具书来查阅。

如果能参加短期培训,是性价比更高的办法。因为把人家几年学的集中给你灌输一遍。

买书看书方法:每个领域找学科带头人或知名学者,而非外行写(chao)的书。如单丛看黄瑞光、黄柏梓的书,普洱看周红杰,邹家驹,大部头看陈宗懋,研究茶经看吴觉农《茶经评述》,研究茶史看陈椽《茶叶通史》。看这些公认的牛人的书效率很高。

技能:老师带。

种茶、加工、审评如果没有老师带,你的学习效率将只有有老师带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请珍惜生命,努力拜师。让老师肯收你的办法…表示诚意比如跪在门口一晚上(。ì _ í。)你以为古时候学武那!门卫会让你粗去!

1,通过你的人脉联系上老师;

2,告诉老师你想学哪方面;

3,告诉老师你能花多少时间来学习这个方面;

4,【重要】告诉老师你愿意花费一定的费用来学,然后询问老师怎样。得到两个结果:老师收钱--学习最容易达成。老师不肯收钱--你得想好学以后给老师什么回报。绝大部分的人,如果你学完真的什么都不表示,那这段师徒感情也就差不多……你懂的。因为大部分技能入门以后你需要老师长期指导的,所以最好保持关系。比如原产地学做茶,提烟酒,给红包,或是直接向他买茶让他赚钱。这些你至少选一种吧。

注意,学习技能之前一定要做好知识储备,看好书,这样才不至于被动。大多数技能大拿也并不是教育家,更多是他做你看,尤其你要学做茶。所以请提前做准备功课。

技能里包括销售技能,这个最好也是有前辈带。

因为你是从业者,我建议你不要想着“速成”。没有哪个人吃饭的本事是很容易“速成”的。否则那一定不能让你吃上这碗饭!

part 2

你是爱好者,“我就想喝个茶!(´▽`)要那么专业干嘛!”“我就想看上去大神状喝茶,容易装x,有一堆谈资。”

那你最好一个茶类一个茶类学,有兴趣的喜欢喝的茶类先学,我拿喜欢红茶来举例。

先认知:

红茶分哪些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下面出名的有滇红,正山小种和金骏眉,祁门红茶,英红,九曲红梅…

其典型的品质特征是什么?

如烟熏正山小种:松烟香,桂圆味。这些内容随便一个相关茶书就有。

再体验:

就是买来喝。

第一步:感受典型品质特点体验:

买的方法-1、可靠渠道:真的懂茶的老师、朋友给你提供。(但往往自以为懂的不一定懂,经常被坑经验+1)

2、这个品类知名品牌有吗?有哪些?口碑怎样?(有时很多大品牌口碑反而差比如某球,这很正常)买点喝喝看。

第二步:开天窗:

就是喝这个品类里顶级货(至少是高级货)。如有条件,还要多次喝。

这个部分主要靠花钱。如果有上面说的可靠渠道则好很多,如果不,则需要抱着当水鱼的觉悟,去多试一些比较贵的茶。

反正,贵的不一定是高级货,但便宜的一定是低端货。

实际在喝好茶的过程中分辨茶叶品质最重要的就是靠茶本身的香气滋味,而不是外观,不是老板的忽悠,不是华丽的包装。

“我分不出来好坏。”?!!

一般情况下,第一次分出好坏不容易,但如果按照一摸一样的克数,一摸一样的泡法,经常喝,对比喝,绝大多数人能分辨出这两个茶的好坏。香气纯的高的锐的幽雅的持久的,滋味醇厚回甘细腻甜滑的,一般就是好的那一个。

人人都能喝出来的,不需要学习的,这是本能。你要做的主要就是排除干扰项。这个我live里会展开讲。

还是强调要开天窗,没喝过好货,还是不知道好赖的!没用过iPhone只用过诺基亚功能机,你是不理解“手机体验”是个什么鬼的!相信我。

没钱?那这个就是第三步。第二步就是:赚钱,多多的钱。

注意,只是想感受一下茶的乐趣,经济条件也有限,不希望全面了解茶的不用开天窗。(谨慎入坑)但题主是问“茶怎么入门”,想入门就是不想随便喝喝,就是想稍微了解下情况。别觉得谈钱怎么了,比如你要问:高尔夫球怎么入门、马术怎么入门,首先你得有高尔夫球杆和有自己的马不是?哪一个不用钱了。茶是奢侈品,但随便喝喝也可以,真要深入一点肯定要费用。

通过了解基本的品质特征和开天窗,你就有了个大概概念。如果要想更好的分辨能力,那么就是

第三步:养嘴。

用一个或几个典型的,中高端的这个品类的茶,喝一段时间(短则2-3个月,长则3-6个月),反复的喝同一个茶有利于记住其品质特征和等级体验。如有条件,选用高端茶入门产品为最好(如乌岽入门、正岩入门、桐木关入门)。养嘴一旦完成自己心里就有了参照,喝到别的茶自动会和自己常喝的对比,就建立了一个锚点,多个锚点就能勾勒出这个品类大致的坐标系。

为什么不选用更省成本的低端入门茶作为锚点?

因为真钞效应。

银行柜台的职员,因为每天接触的都是真钞,一旦有假钞迅速就感觉出来问题。因为真钞都是相似的,假钞则是五花八门的。如果你让他们天天数假钞,那么他们是不能分辨真钞与假钞的区别的。

一个品类品种的好茶往往都是相似的,或至少其好的原因都是相似的,而有问题的茶,各有各的问题。

那么如果只是爱好者入门,喝茶的功夫养出来嘴,就已经入门了,更多进阶就不是这个问题涉及的了。而只要能喝出茶的好坏,自然就知道哪家茶性价比相对好,然后,品茶如品人嘛,可以选择性的相信性价比比较好的这家店老板,讲的这些茶的信息、故事。这样谈资也就慢慢即多又对了。

以上。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9071872 18724071 40712646 26464075 40753537 35370331'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15975) and MATCH(title) AGAINST('49071872 18724071 40712646 26464075 40753537 35370331'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